我夫妻二人都是醫生,目前有車有房,老人有退休金,可是我還是感覺壓力很大,為什麼?

我們都是豬6207


【22世紀“新窮人”:內心是個黑洞,多少東西都填不滿】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麼一種人,喜歡家裡囤積很多有用沒用的、或者自己認為將來可能用得上的東西。他們可能已經財務自由,但心裡還處於貧窮。

說個身邊的真人真事:

我媽帶我去走訪小時候住過的村子。過程中拜訪了一位媽媽小時候的老鄰居。他其實並不窮。老太太一個人住220平3室1廳的房子。一個兒子是快餐連鎖店老闆,另一個兒子是3家網吧的老闆。每個月每個月給老人寄回來不少生活費。老人卻把這些錢買一些便宜卻沒有用的東西。擺在家裡也不用,從客廳到房間。滿地都是貨物,連進去坐的地方都沒有。

我媽跟我說:老太太小時候窮怕了,一旦有點錢,就到處買東西,用無盡的物質去填滿內心的黑洞。題主不缺房子、不缺車子、甚至不缺良好的人際關係,卻感受不到幸福。就像老太太心裡的黑洞一樣,外部物質已經不缺了,但內心的空洞從來就沒有被填滿。

這就是“22世紀“新窮人”——物質豐富,但心智匱乏。

如何擺脫內心貧窮?

一、從極簡生活過起

極簡生活並非一窮二白的拮据生活,而是“少而好”的選擇。

例如,物質極簡,只買那些質感好的精品,而不要多買那些質量一般的同類商品;人脈極簡,發展高質量人脈,深度建交,不要廣撒網,什麼人都去認識;事情極簡,除了本職工作,專注一兩件對身心有健康的事。

每增加一件物品,你就有了照顧它的義務。放在衣櫃不穿的衣服,放在冰箱快過期的食物,買回來多年不看的書,他們都耗費著你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耗費你的精力,你要經常面對選擇,要整理與收拾它們,這個心理負擔可能不明顯,卻偷偷耗盡你的心力。

喬布斯、扎克伯格他們穿來穿去就那幾件衣服,比爾蓋茨常年不換車,就是希望將心力保存起來,用於更有價值的地方。

題主不妨也試著這樣做,將精力花在心靈與精神的成長上,尋找幸福感與知足感。

二、心理諮詢

所謂的心胸、心理富裕,都是小時候被父母的愛撐出來的。很多人都是“聽話教育”下的產物,以父母為中心,孩子需要滿足父母、討好父母,這樣的孩子通常比較缺愛,長大後即便賺再多的錢,也無法填滿那份匱乏感。

心理諮詢師可以幫助你找出潛意識裡缺乏的部分,通過他們的引導,幫助你走出心理困境。我認為這是最捷徑的方法,看再多心智類的書、聽再多的課,也只是在理性上糾正一些觀念,無法起根本作用。就像你的手機芯片很落後,裝再強大的app也無法運行得好,心理諮詢師就是幫你升級芯片的人。

題主不是缺錢的人,花錢修復心理創傷是最快、效果最好的方法。

總結

心理匱乏大部分是內因,能通過見識、理智去挽救當然是好事,實在不行的話,尋求幫助是最好的捷徑。祝題主儘早過上高質量的精神生活。

關注薩加,85後職業規劃師,專注探索人生大方向,發掘職場小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