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程序員說35歲職業危機,那麼為什麼做開發的35歲程序員不轉做測試呢?

我忘思戀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本人作為資深開發工程師,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軟件開發工程師,俗稱程序員、碼龍等,這個職業在中國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更是青春活。35歲職業危機這個梗,起源於華為35歲淘汰員工的說法,35歲的開發工程師,也就意味著在開發工作上近乎10-15年工作經驗,技能水平上已經是比較高水準了,按理來說應該會受歡迎才對,但結果並非如此。

其一:5年工作經驗的人也能勝任該崗位,為什麼要花更大代價請10年以上的工程師?

在公司角度上可以不在乎年齡多大,只要是性價比高、能在規定時間,保質保量完成開發任務就行,但是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的人願意拿著5年工作經驗的工資,跟小屁孩們一起加班加點嗎?

其二:35歲的人,精力上能比得上年輕人嗎?

在國內軟件開發人員,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996也不是什麼稀罕事!35歲已經一家支柱,精力不會像年輕人一樣,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

以上解釋了35歲這個坎,下面我解釋一下為什麼不轉做測試。

其一:職業上,一般測試人員的工作技能要求比軟件開發人眼的要求要低,但是測試也是一個很花精力的活,在軟件生產過程中,測試驗收是開發階段的收尾部分,一般公司,項目延期後,瘋狂壓縮項目後階段時間,導致測試任務非常緊急繁重,加班加點成了常見現象。

其二:一般情況下測試的工資要比開發的低,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試想一下,上個月工資還是5W+,換成測試工作後這個月工資僅僅1W,這個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況且,測試工資能否滿足家庭開支,這個也是換工作需要重點考慮的。


碼龍之光


大家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認為程序員是體力活,並且在國內,實際情況看到也的確如此,年齡大一點的程序員很少,35歲以上的程序員大多都轉技術管理或者做架構師或者轉行做技術培訓什麼的,那麼35歲的開發為啥不轉做測試呢?其實這是換湯不換藥。


IT程序員在28歲左右能夠達到他們事業的頂峰,公司器重、薪水高、受人尊敬,讓他們成為“人見人愛”的人。然而之後,大部分人會走下坡路,直到35歲,走進事業的“死衚衕”,面臨“失業”和“中年”兩重危機。


為什麼大多數IT程序員在35歲之後就會失業?現實原因很殘酷:IT行業存在年齡歧視。

在35歲之後,你可能期望有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工作條件,然而你的技能並不比25~30歲的人更出眾,你的性價比就會變得很低。如果你沒有跟上新技術,你就可能會被這個行業所淘汰。


那麼為什麼程序員被人稱為是吃青春飯的呢?

第一,編程技術飛速迭代, 新技術層出不窮, 各種語言、各種框架、各種新技術理論每年都會更新, 因此程序員的技能庫也要緊隨著行業技術變化的腳步更新。 隨著程序員的年齡增長,相應的學習能力卻是在退步的, 因此往往會出現跟不上行業技術腳步的情況。 此外, 在成家立業後大量的時間肯定會被家庭瑣事佔用, 能花在學習新技能上的時間也就更少了。


第二, 工作成果產出的問題, 換種說法就是加班時間多少的問題。關於這一點70、80後程序員的確沒法子和剛畢業的毛頭小子相比。 小孩子年紀輕輕精力旺盛還沒有老婆孩子需要照顧 ,說加班就加班,說通宵就通宵, 吃喝拉撒睡都在公司也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是人家要的錢還少。你一大叔能比的過人家嗎? 這也是壓力的來源。


在很多人眼裡,程序員就是高工資的代名詞,也是絕大部分人對程序員的第一印象,可是我們絕不會像羨慕公務員那樣,去誇讚程序員:這麼高的工資,一輩子就不用愁了,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也沒見過五六十歲的碼農,佝僂著在電腦旁擼碼。


去年,正在巔峰時期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宣佈,裁撤一大批在崗員工,其中開發崗位是重災區,而被裁撤的開發人員中,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上的程序員們,於是一種論調再度迴歸人們的視野,“高齡”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似乎,程序員每天都要面對“加班”這兩個字,還得和頸椎病、腰疼等職業病做鬥爭,年齡大了,吃不消了,就到了隱退的時候。似乎程序員就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


IT行業的三大主要出路選擇

1、轉管理崗

在調查中,有37%的人認為中國的IT人,在35歲時應該往管理方向靠攏,這也是目前大多數業內人士持有的觀點。


在IT行業,新技術、新概念和新思維如洪水般不斷湧來,讓人目不暇接。為了不至於落伍,IT人的全部時間基本都花在了學習和應用技術上。每天高效率的工作,人就像上了一輛高速列車,身不由己,想停也無法馬上歇下來。


業內專家認為,一方面,從人的生理條件看,一個30多歲的程序員和一個20出頭的年輕程序員在一起編程,從工作心情上、反應速度上、作業效率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會傾向於對經驗少的年輕開發者支付較低的報酬。


另一方面,從社會角度看,大多數IT人在35歲已經成家立業,肩負的擔子,遠非以前那種一人吃飽全家吃飽的狀態可以相比,這多少也牽制了大家對於工作的精力投入。


2、創業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管理或是適合做管理,調查顯示還有32%的IT人選擇了在35歲時進行創業。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這是很多人最樸素的想法。


35歲前拼的是體力,進行各方面創業條件的準備,比如資金的積累、人脈關係的培養、財務知識和公司經營管理理念的學習等,到了35歲,就能萬事具備,大幹一番,開創人生的另外一個高峰。


業內專家認為,35歲的人雖然精力比不上年輕人,但是他憑藉沉澱的經驗和知識,正是開始職業生涯新的起點的好時光。


3、做技術牛人

有12%的IT人並不認為年齡是一個檻,調查顯示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同於常人思維的路。他們認為,做技術牛人不是神話!只要技術夠硬,能獨擋一面,成為那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想就算年齡大點還是會成為搶手貨的。


總結

做IT是很辛苦,但反過來想,難道做其他工作,就不辛苦了?壓力就不大了?這個世界沒有不辛苦的工作。


不要像坐在井底的青蛙,抱怨世界就這麼小。這口井,束縛了我們的思想觀念,而觀念決定我們的發展格局。一個觀念的轉變,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


對於IT人來說,技術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決定因素,往往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你本身有沒有目標和你達成這個目標的能力和動力。


都市心聲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說一下中國互聯網的實際情況吧,35歲的程序員,基本工作經歷都大於10年,工資在一線城市最少都25K/月以上了。 我說的基本是一線城市最差的情況。大部分十年的開發都高於這個價值。

第一、10年的開發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在項目開發中最少經歷了3-5個大項目,如果是小項目可能不計其數。有著新人所沒有的經驗,也有新人所沒有的壓力,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 這個時候的程序員在工作時間上沒有辦法像單身上全身放到工作上,同樣的工作崗位,實際上只要一個3年的開發(一萬五)就可以解決,為什麼單位會要你一個10年的(二萬五以上)?

第二、經過十年的技術積累,大部分的開發都做到了開發leader或者開發經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這些管理崗位都是通過1/6的篩選才能晉升,那麼剩餘的5/6的人去哪了?繼續呆在原來的開發崗位上嗎?

第三、互聯網紅利時代其實已經過去,大部分領域都已經被三巨頭所佔,現在小的公司再進行創業的話,不能說是沒有機會,但是難度比十年前要高百倍。反而技術人員成本要比十年前高的多。所以小公司很多都以運營和銷售為方向,新技術的公司佔比很少。


再說一下為什麼不轉測試?

說句有點難聽的話,在程序員眼中,測試要比開發低半級。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比當前工作更差的崗位嗎? 並不是歧視,只是覺得測試沒有太多的技術難度而且,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總結:35的程序員,有家有口,有上有下,不敢創業,更不敢失業。不像年輕的時候,可以隨便拍桌子說自己不幹了,只能說,好的領導!



如果我說的對你有幫忙,請關注!手打不易,謝謝


明哥玩編程


本人10年開發培訓經驗,期間經歷了Java Web,Android,H5,大數據,PHP等多個不同的方向的開發,也做過軟件培訓公司的金牌講師,很有興趣回答你這個問題。

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歷感受吧。

很多人都在渲染35歲職業危機,那麼首先咱們分析什麼原因會造成這個問題,以及引發了這個想象。

首先我覺得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因為國家的勞動力還是比較多,僧多肉少,企業裡有的是人可以去挑選;從小的方面那就是自身素質能力不夠強大,如果自己的能力足夠強大,45歲,55歲也不存在職業危機。

我之前做開發的時候,有個同事,是北京土著,43歲了,說白了家裡不缺錢,但是就一直做一線開發的程序員。一是他自己確實喜歡開發這一行,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確實有實力,各種技術問題手拿把掐,然後也是在不停的學習新技術,緊跟最新的發展趨勢。所以這大哥在公司裡從來就不擔心會被公司裁掉,然後別的公司也不斷給他拋來橄欖枝。所以這大哥一直就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自己也是時刻要求自己保持學習的動力,保持可以隨時離開一個公司立馬就能進入下一個公司的能力。到目前為止,我跳槽沒有出現過空檔期,都是今天離職,明天入職。

然後說第二個方面,程序員35歲後轉做測試,其實可能你對測試的工作有誤解。高級的測試人員,工作壓力和強度不比程序員差,而且測試技術也是在不停的更新迭代的,所以也得需要不停的學習才不會被淘汰。我只有也認識幾個程序員轉測試的同事,一般都是女程序員,結婚生子了,重心不願意放在工作上了,然後就簡單學點測試的東西,找了點對薪資要求不高的測試崗工作去了。

可以這麼說吧,如果一個人不能保持時刻學習的狀態,沒有緊跟行業的能力,那麼無論在哪個行業,做哪個崗位,35歲之後都會有職業危機。你想啊,你學習新技術的能力比不過小年輕,加班也拼不過小年輕,老大讓你加班你回家,老大讓你出差你要陪娃,老大讓你幹活你推三阻四,老大讓你乾點事你發牢騷抱怨。而那些年輕人呢,人家知道自己有不足,就拼命的學習,讓怎麼幹就怎麼幹,聽話還賣力,哪個老闆不喜歡呢?

所以呢,不要過度渲染程序員的35歲職業危機,可以說在國內,別的行業也有35歲職業危機。只要咱們保持不落後的狀態和能力,這都不是事。


我從事互聯網開發10年,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Java web微服務架構領域,Android移動端研發,HTML5前端方向,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Java,Android,H5等開發方面的問題,或者是開發求職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一一哥Sun


首先,問這個問題說明你可能對行情不懂哦。在IT研發體系中,開發和測試統統稱為研發,35歲這個門檻如果存在,那麼不僅僅是針對開發的事情,面對軟件測試也一樣適用,所以開發轉做測試是一個非常爛的想法。


為何說35歲程序員有職業危機,就是因為在35歲之後,人的精力不夠用了,比不過年輕人,不滿足互聯網企業高強度的工作,這個和從事開發和測試並沒有關係,所以說如果你要從開發轉測試,也會面臨一樣的問題,軟件測試一樣比不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而且在有的公司之中,測試相對開發而言更加辛苦,測試人員加班可能會更多。比如在華為公司,一些集採的測試人員,加班經常是比某些開發人員要多的多的,通宵倒班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如果說想從開發轉測試,就覺得可以稍微輕鬆一點,我覺得這個是想錯了。


而且即使你是要準備轉型,在35歲的時候轉型,這個時間點也有點晚了。對於測試團隊來說,你已經不能像新員工一樣的加班,所以如果去測試團隊的話,你可能依然是需要從頭開始,還真不如不去。

所以,給你的建議是,別去,這個方式不可取,依然解決不了35歲的職業危機的問題。那麼,一個IT碼農如何能夠更好的預防35歲的職業危機呢?我給你的兩條建議,要麼是好好的把自己提升到不可或缺的地步,要麼就是儘早轉型。


把自己提升到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技術專家,也就是讓自己在編碼的實踐上做到精通,一個精通的專家總歸是需要的,在華為其實就是這樣,華為有什麼”代碼王“”軟件王“,技術崗位也都非常的高,基本上不會存在35歲職業危機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儘早轉型,讓自己從碼農的行業脫身而出,轉向管理、規劃、銷售等其他的崗位,這些崗位需要的是經驗值,不需要像碼農一樣的加班,雖然待遇可能不如程序員,但是也是一個穩定的行當。我遇到過很多的同事,寫代碼測試並不是在行,但是換了一個崗位,例如去了一線,真是如魚得水。


所以,我覺得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是比較正確的道路,而不是從開發轉測試


IT老菜鳥


非著名程序員:換個角度看世界,另闢蹊徑,提供新思路,優質的回答。

說實話,這個問題一點水準也沒有。因為這個題主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職業危機的原因,職業危機最根本性的問題是什麼?

我這麼說,問幾個連續性的問題,題主就能夠明白了。


第一個問題:你認為測試門檻高還是開發門檻高?

第二個問題:你認為一個開發團隊開發人數多,還是測試人數多?

第三個問題:自動化測試是不是越來越流行了,門檻是不是越低了?


三個問題問下來,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原因了吧?

測試門檻比開發門檻低,所以,測試更容易被後來者取代,年輕人更容易上手,是不是更容易取代年齡大,資歷老,工資高的測試呢?那麼老測試比年輕測試工資高,但是測試門檻有低,為什麼不用便宜的年輕測試呢?


一個開發團隊有很多程序員,大部分團隊裡的開發肯定都比測試多,那麼測試可能競爭更激烈。現在隨著測試自動化,門檻越來越低了,可能更容易被取代。


看完,你就明白了吧?開發轉測試?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是一個很糟糕的選擇。

職業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年齡大,精力跟不上公司和業界互聯網的發展,而且中年人家庭事情也比較多,容易分散精力,而且技術需要持續學習。這是根本原因,其實測試可能比開發更嚴重,由於准入的門檻可能比開發低一些的話。


所以,開發轉測試絕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非著名程序員


程序員35歲問題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各大廠的裁員計劃也屢見不鮮。

2019年3月,騰訊開始裁減一批中層幹部,而整個騰訊大概有200多名中層幹部,裁員比例大概為10%左右。

2019年3月,滴滴在全員會上宣佈“過冬”,進行裁員15%,總人數達到2000人。2019年4月,京東大規模裁員,涉及1.2萬個工作崗位,部分團隊的員工人數可能裁減至一半。早在今年2月份,京東被曝將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

2019年10月,新浪閱讀裁員高達到90%,產品,測試,審核很多部門連鍋端,只剩技術留了十幾個。

在一個公司的業務穩定的封閉系統下,最核心最有技術挑戰的崗位就只有那麼些,換句話說,從公司經營的角度,已有的業務沒有必要養更多的高階工程師。所以在一個穩定的大廠

那麼年紀大了升不上去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如果業務不增長,隨著年齡增大,危機也會增加。相反,如果業務一直成長,一直有新業務的挑戰,那麼你的價值也無可替代的。

所以,轉測試工程師,如果業務增長緩慢,也將遭到職業瓶頸。所以失去了對新的平臺機會的敏銳嗅覺和拓展自己的勇氣, 那怎麼轉都會遭遇職業危機。



代碼接盤俠


本人今年剛好35,還在一線做開發。

這個問題,從我自身角度來講,有兩個方面。

1.99%測試的崗位的工資待遇達不到我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在國內大部分公司不看重測試,這也導致測試人員工資沒有開發高。

所以現在2,3萬,可以繼續幹著,為什麼要轉行做幾千塊的測試?

據我瞭解華為的測試月薪也沒過萬,但是開發已經年薪50萬起步了。

2.是真心喜歡開發,不喜歡測試。

雖然35了,但是還是很喜歡做程序開發工作,興趣使然,熱愛編程。這也是我最大的動力吧。真的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寫代碼了,還能去幹嘛。

至於中年危機,我覺得具體看人吧,我打算程序員的工作幹到45後退休的。





全站程序員


這是中國的程序員35危機,因為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佔比最大,而互聯網是的變化是最快的,經驗積累基本上沒有價值,拼的是體力,其實就是吃青春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端開發,技術更新以年為單位,剛剛學會的東西,用不了多久就廢了。35歲基本上都有上有老下有小,也都買房買車了,拼不動也不想拼了,還能像小年輕一樣在公司洗臉刷牙睡覺?不可能的。因為是體力活,小年輕培養一年就可以了,薪資還低一截,公司自然會清理掉這些人。這部分人是沒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至於去做測試,圈子就那麼大,面子上過不去,待遇上也過不去。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程序員有條鄙視鏈,測試是在最底層的吧,女生做的居多。就相當於你年輕時是征戰沙場的將軍,那你年老時也不會甘於去做一個種地老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