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一、求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注意一個特點,結構是漸寬的。所以,橫畫較短,豎鉤較長,而且一般而言,位於中部的豎鉤,多直而堅定,而且出鉤較鈍,這一點,希望能夠引起注意。底部的點畫,姿態各不相同,而且是相互呼應的。左邊與豎鉤相離,右邊與豎鉤相接。

二、古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橫豎較長,而且橫畫和豎畫皆斜,橫輕豎較重。以上三點,要在字當中體現出來。下部的“口”字,兩邊微內收,但整體是方正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三橫的間距大致是相同的。

三、尋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分成兩個部分來看,底部的“寸”和上面部分,上部緊而窄,下部松而密。頂部的三橫,注意走勢上的變化。寸字做底,這裡再次重申,那就是橫長夠短,橫輕鉤較重,點畫重而位置偏左。

四、論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言字旁,首點用斜點、豎點皆可,但是點畫靠右而橫畫左伸上斜。底部的“口”,位置也是稍往左偏的。右邊部分,撇直、重、長。撇畫一般這三個特點,只會佔一個或兩個,佔三個的很少。右下部分,注意橫豎的等距的關係。

五、散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左右皆斜,合體為正。這有時候恰恰是結構安排巧妙的地方,而楷書往往將這種斜表達的很含蓄,這也正是其有趣的地方。有人說,楷書難,行草易,有人則持相反的觀點。個人認為,筆畫結構的安排雖有很多變化,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可以窮盡的,楷、行、草,甚至是篆、隸,這些筆畫結構的全部規律也是可以窮盡的,只是不同的人,選擇表現的點不同,選擇組合的方式不同,選擇表達的程度不同。這也是我自己堅持選擇用單字講解筆畫結構規律的原因,分析的多了,慢慢的也就知道有哪些規律特點,這往往才是“漁”,也是為什麼不同的書家,雖然入門的帖會有不同,但是在掌握結體、用筆規律之後,能夠逐步同歸的原因。

六、慮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上部較寬,呈覆勢。底部的“思”,不是完全對正的,“田”左斜,“心”右走,整個字在奇妙的堆疊中,實現平衡和統一。個人覺得,在看歐公的帖時,要時刻有矛盾統一的哲學意識,其結構,有很多巧妙的地方,俯仰、曲直、斜正、疏密,而最後都能夠達到整個字的和諧統一。說書法是“紙上太極”,也許不止指筆法,也包括結字之法。

“慮”字其他筆畫要點,可見圖解。

七、逍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兩部分都比較正,而且再次強調主部與走之的距離,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大致為走之底折畫的寬度。“肖”字,頭部點畫較重,底部的“月”較方正,但是兩豎有微側展的趨勢,這一點要把握住。

八、遙

硬筆楷書常用字,筆畫,偏旁,結構,全面解析

走之與主部的間距要把握好,再次強調。主部的撇畫,寫得比較重,而且較平,位於首部的平撇,基本都有類似的特點。其他的筆畫,書寫要點可見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