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畔,跨越73年的“團聚”

3月4日,淮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收到一封由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轉發的感謝信。這封感謝信,是河南省汝州市稅務局職工薛俊濤在2月25日,寫給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謝曉軍的。

洪澤湖畔,跨越73年的“團聚”

在感謝信中,薛俊濤深情講述了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在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幫助下,他和家人終於找到了爺爺薛河江烈士73年前的犧牲地和大致的安葬地,烈士親屬也因此得以在距離老家河南千里之遙的洪澤湖畔,與烈士有了73年來的首次“團聚”。

3月6日起,記者從淮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得知故事線索後,用4天時間往返於淮安市區與洪澤兩地,通過電話採訪、實地走訪,還原了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求助——

73年過去,一家三代苦尋烈士犧牲地

故事源於一個求助電話。

“去年4月3日上午,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電話來自河南,打電話的叫薛俊濤,他的爺爺薛河江曾經是新四軍的一名戰士,1946年跟隨皮定均率領的部隊從中原突圍,在我們淮安犧牲了,犧牲地可能在盱眙縣,也可能在洪澤區。犧牲至今,爺爺究竟犧牲在哪裡,一直無法確定。”據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璩軍回憶,薛俊濤在電話中迫切希望能找到答案。

洪澤湖畔,跨越73年的“團聚”

今年3月8日,記者根據璩軍提供的聯繫方式,聯繫到了遠在河南省汝州市的薛俊濤。他告訴記者,爺爺薛河江的老家在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西口孜村。1946年,爺爺26歲,隨皮定均的部隊參加“中原突圍”,當年7月犧牲。爺爺犧牲後,薛家三代人一直在接力尋找爺爺的犧牲地、安葬地,73年裡從未間斷。他們比較確定的是,薛河江犧牲在淮安市盱眙縣。為此,他們曾專程從河南奔赴盱眙縣查訪,結果卻一無所獲。

“盱眙縣有關部門推測,我爺爺的犧牲地可能在蔣壩鎮,蔣壩早年屬於盱眙管轄,後來劃歸洪澤,建議我到洪澤區去看看,興許有意外收穫。”薛俊濤說,打電話給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之前,他通過洪澤區民政局,找到了蔣壩鎮敬老院院長張國富、蔣壩鎮西堤社區黨支部書記左順成,在西堤社區走訪了一圈,沒有找到有價值的信息。無功而返的薛俊濤回到河南後,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打了求助電話。

尋訪——

73年過去,烽火歲月洪澤湖沒有忘記

儘管薛俊濤只是“試試看”,接到求助電話的璩軍卻格外用心。璩軍回憶,自己接完薛俊濤的電話,就立即查閱了洪澤區烈士名錄,但沒有發現“薛河江”的名字。第二天、第三天,恰逢週末,璩軍獨自駕車,查找了蔣壩鎮附近區域的西順河烈士陵園、三河烈士陵園、紹武烈士陵園等幾個烈士陵園,又去了盱眙縣烈士陵園和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均未找到有關薛河江犧牲地、安葬地的線索。

接到電話的第四天,即2019年4月6日,璩軍將薛俊濤的求助信息報告給了局長袁玉民。袁玉民當即決定,由他本人和璩軍、區雙擁中心副主任段光輝組成尋訪組,深入蔣壩鎮進行走訪。經過兩天走訪,尋訪組從西堤社區居民——83歲的張禮桂(已於今年春節去世)、73歲的曲氏口中得知,在蔣壩碼頭往北約1公里處,洪澤湖大堤邊的小樹林有一座合葬墓。兩位老人曾多次聽上一輩的人講過,墓中安葬的是1946年犧牲的新四軍戰士,由於當時蔣壩屬國民黨控制區,這座墓既沒有立碑,也比較平,不顯眼。73年過去了,曾經的烽火歲月在當地老百姓中間代代相傳,但墓的準確位置已無法確定。

隨後,尋訪組找到洪澤當地的黨史研究專家趙先明。69歲的趙先明退休前是原洪澤縣委黨史辦主任,他通過查閱黨史文獻資料證實:

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以10個整編師向中共中原軍區發起全面進攻。我中原軍區決定以少數兵力向東突圍,迷惑並牽制敵人,主力部隊則向西挺進。1946年6月24日下午,中原軍區一縱一旅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接到負責執行牽制敵人、掩護全軍西進的任務。6月26日,皮定均率領部隊從河南省光山縣白雀園出擊,歷經24個晝夜,邊打邊突圍,穿越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於7月20日到達盱眙,而後奔赴蘇皖邊區。在前往蘇皖邊區途中,當時的洪澤縣委發動群眾,組織了200多條船,護送部隊從老子山渡過洪澤湖抵達蔣壩。就在部隊登岸的時候,3架敵機來襲。

除了查閱黨史文獻資料,趙先明還與洪澤區委黨史辦工作人員管玉英一道,在蔣壩鎮走訪了杜秀英、郭錦貴、孟兆銀等老人。老人們的回憶,與黨史文獻的有關記載基本吻合。93歲的杜秀英回憶,在一箇中午,新四軍從蔣壩皇廟臺碼頭登岸的時候,的確有一名戰士遭敵機轟炸犧牲,犧牲後被老百姓掩埋了。杜秀英記得,上述合葬墓所安葬的人,是敵機襲擊時從船上落水被淹犧牲的,可能是戰士或者負責撐船的船民。關於這一點,由於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

2019年4月15日,袁玉民又帶領尋訪組趕往薛河江烈士的家鄉河南,用3天時間輾轉1000餘公里,走訪了偃師、鞏義等地,並找到了薛河江的遠房侄子關松坡。93歲的關松坡回憶——

“我是在河江叔帶領下參軍的,被編入中原軍區一縱一旅,1946年一同參加了‘中原突圍’,被分在一團,河江叔在二團。從老子山搶渡洪澤湖,二團是先導團,中午就登了船,打頭陣,遇到了敵機襲擾。第二天天亮,一團趕到高良澗附近村莊宿營,下午吃飯的時候,我聽戰友說,河江叔在前一天中午犧牲了。”

1955年2月,關松坡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將薛河江犧牲一事告知了薛河江的家人,並幫忙代寫了關於批准薛河江為革命烈士的申請書。薛俊濤提供的一份烈士證明書也顯示:1957年6月27日,薛河江被河南省民政廳評定為烈士,犧牲時間、地點及原因為“1946年7月在江蘇省盱眙縣參加解放戰爭”。記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今天的洪澤區,當年曾分屬泗洪、盱眙、泗陽、淮陰和淮寶5個縣。

立碑——

73年過去,洪澤湖畔迎來首次“團聚”

無論薛河江犧牲後被安葬在了合葬墓,還是被安葬在了皇廟臺碼頭周邊的地方,有一點已經可以確定:薛河江犧牲了,犧牲在蔣壩。有了這一結論,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果斷做出決定,為烈士建墓立碑,以供後人祭奠緬懷,告慰烈士英靈。

洪澤湖畔,跨越73年的“團聚”

薛俊濤記得,2019年6月16日是父親節。就在這一天,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經過事先徵求意見,在位於西順河鎮的洪澤烈士陵園,為薛河江烈士新建了一座烈士墓。當天,包括薛俊濤在內,薛河江的後代一行9人,專程從河南老家趕到洪澤烈士陵園,把從洪澤湖大堤邊取來的一抔泥土放入骨灰盒,安放在新建的薛河江烈士墓中。

洪澤湖畔,跨越73年的“團聚”

2019年6月16日,薛河江烈士後人在新立的薛河江烈士墓碑前祭拜

“這是73年間,爺爺與家鄉親人的第一次‘團聚’。”薛俊濤說,“爺爺的遺體究竟被安葬在哪個具體位置,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洪澤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蔣壩鎮當地的熱心人幫忙下,作為烈士的後人,終於知道了爺爺的確是犧牲在了蔣壩,尤其讓我們欣慰的是,烈士的英靈終於有了一個歸宿,以後,我們每年都會到洪澤來祭掃,陪爺爺說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