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全球新冠,無論是湖北還是中國援助世界善舉世聞名。非營利組織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全球疫情,期間出現了無數感動人心的公益組織,我今天要說的就是如何讓公益組織更加發展壯大的創新想法:

公益組織需要有一套和自由市場一樣市場規範和界限,那麼公益組織就可以推廣、可以盈利、可以戰略性虧損、可以給員工發高工資、可以創新。這樣公益組織市場將越來越壯大,人民群眾也可以通過公益組織就業!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的慈善奉獻和非營利部門的概念正在破壞我們熱愛的慈善事業的根基,社會需要改變這樣的現狀。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這裡首先有一個問題,大家是否相信非營利組織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很多人都說營利性部門負責促進經濟發展,而社會公益將會搞定剩下的事情。我相信商業活動能夠極大的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總是會有一些少數人無法從中獲益,社會事業需要一個市場,當你需要的東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時候,創建這樣的市場需要處理一些問題。

據發展障礙關懷中心調查分析,那裡的人想要獲得是快樂、熱情和愛,這些如何貨幣化呢?這就是非營利組織和慈善機構的作用所在。慈善為關愛提供了市場,這個市場是不被那些其他任何市場關注和接受的。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做到巴克明斯特富勒說的那樣---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人,那麼非營利組織就必須在社會中承擔起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但是今天社會好像不是這樣的,為什麼無法找到癌症的醫療方法?為什麼沒有那些關心無家可歸者的慈善機構?至今沒有在任何一個大城市做到居者有其屋?為什麼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達國家的貧困率始終不低於總人口的12%;

答案是:這些社會問題都太大太複雜了,公益組織相對太渺小了,而我們的某些信念壓制了這些組織的壯大。因為我們又兩套不同的遊戲規則,一套是營利組織的,另一套是限定非營利組織的,有以下五個方面限制非營利組織。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首先,是人員薪酬:

在營利部門,你的產出越多,你的收入越多;但是在非營利部門,用高報酬來激勵社會服務人員提高產出是不行的。我們的觀念對那些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為自己賺錢的行為有種本能的厭惡。

有意思的是我們對那些在賺錢的過程中,沒有幫助他人的人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厭惡。比如,你想通過向孩子兜售遊戲來賺取百億元,沒問題,甚至會在各種雜誌封面上廣而告之;但是如果你想通過為了得了疾病的孩子們提供醫療服務,並只想賺100萬元時,你會被看成是貪婪的吸血鬼。

我認為這些觀念符合我們的倫理,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倫理體系有一個巨大的副作用,就是它完全的將兩種利益分隔開,迫使我們最有才華的頭腦進行選擇,要麼只能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賺錢,要麼只能為整個世界謀利。結果是數以萬計的畢業生放棄了去非營利部門工作,直接去了營利部門,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在經濟拮据總度過。

謀商業週刊做過一個調查,他們調查了商學院MBA畢業生十年來的收入水平,其中斯坦福大學MBA的畢業生,在38歲時各種福利薪資加起來,平均能拿到40萬美元,如此同時,美國規模在500萬美元以上的醫療慈善團體的CEO平均薪酬只有23.2萬美元,食品援助團隊的CEO更少只有8.4萬美元。

你看,你根本沒有辦法讓那些能夠拿到40萬美金的人才每年放棄31.6萬美元的收入去食品援助團隊做CEO。有人會說:那是因為MBA畢業生都很貪婪?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更聰明,對他們來說每年捐出去10萬美元給食品援助團隊,能省下來5萬美元的個稅,他們的收入還多出來將近27萬美元,而且由於他們想慈善團體捐贈了10萬美元的善款,他們成了慈善家,而且有看可能坐進食品援助團隊的董事會。而且在餘生中,他們的權利,影響力,和社會讚許程度都始終高於慈善團隊的CEO。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第二個區別是廣告和營銷手段,

我們認為營利性部門砸錢營銷收必然的。但是我們不希望看到捐贈給慈善團體的錢被用作廣告上。在1990年代,美國某慈善機構發起了長距離的騎行活動,為乳腺癌籌款60公里三日行走活動,籌集到了約6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籌集資金最快的。

因為,人們已經厭倦了被動的去做力所能及的慈善,而是想在自己深深關心的問題上投入自己力所能及的所有資源。

通過各種廣告宣傳慈善捐贈,吸引到了如此多的人捐贈,如果只是在大街上發發傳單,你覺得會有這麼多人參與嗎?發到國家慈善捐贈數額一直固定在GDP的2%附近,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非營利組織沒有從營利組織那裡搶到任何市場份額;如果我們不允許非營利組織做廣告,但是營利組織鋪天蓋地把產品優點說出來,錢自然會留到營利組織。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第三個區別的是,通過創新方式募集資金的風險問題。

迪士尼能花2億元拍電影打了水漂的話,也不會有人打電話給司法部長。但是你如果是一個救濟組織的籌款人,籌集了不到一百萬美元,而你在前面的12個月中沒有將善款的75%發到救濟人手中,你的人品就會受到質疑。所以非營利組織不願意做任何冒險的嘗試,大規模的籌款行動,因為他們擔心一旦失敗了,他們就會名聲掃地。我們都知道不允許失敗,等於扼殺創新,沒有創新,非營利組織就無法壯大,就無法解決社會面臨的那些大問題。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第四個區別的是,時間;

大企業可以在持續好幾年不給股東分紅,因為他們知道企業有更大的目標,需要花時間去佔領市場,但是如果一個非營利組織想要籌劃一個時間長達五年的籌款活動,那它將分文無收。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第五,是利潤本身;

營利組織可以通過向股東分紅來吸引投資者,支持實現自己的想法,但是非營利組織不能分紅,所以營利組織獨佔了規模龐大的資本市場,而非營利組織只能艱難中求生存,渴望資本的投入。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最後現在我們把這五件事結合起來看,非營利組織無法僱傭大量的頂尖人才,無法打廣告推廣吸引新的消費者,無能像營利組織那樣戰略性虧損去吸引客戶,不能做長時間的戰略性規劃區吸引捐贈者,最後沒有辦法上市融資。相對於營利組織,在任何地方都處於不利的位置。

但是,現實社會是我們要處理的社會問題非常多。美國一個公益組織因為管理費用超過規定數量而被大量裁員,這也嚴重限制了非營利組織的視野和規模。

我想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刻上"管理費用控制的很低"的標籤而聞名,而更希望看到"我們改變了世界,幫助了世界"而聞名。所以,一個大家不應該僅僅只關心非營利組織的費用控制在什麼範圍,而是要關心它的理想有多大,就像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那麼大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們需要什麼幫助;

如果我們能夠有這樣的一種寬容,一種思想上的慷慨,那麼非營利組織就有可能在營利組織無法觸及的社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來改變世界,幫助所有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這種改變可能是我們這一代最寶貴的遺產之一,我們有義務去思考以及傳遞給我們的這一切,我們重新審視他,修訂完善它,最終重新定義人類思考慈善事業的方式。

記住,社會永遠不漏掉任何人。

思考:自由市場外,另一個剛開始的百萬億級的創新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