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孩子情商要靠“慢養”不宜“快教”

美國心理協會終生成就獎獲得者丹尼爾·戈爾曼在其所著的《EQ》一書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養情商的第一所學校,有高情商的父母,才有高情商的小孩。”研究指出,情商最早在0歲時就開始出現,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然後建立起我們已有的情商觀念。孩子腦部的發展在0-6歲時,是一生最快速的時期,特別在情感能力的學習方面。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所以,對於孩子情商的建立,是隨著孩子年齡、經歷的不斷增長,而逐漸完善提高的。家長千萬不能為求效果,而“填鴨式”的強迫孩子訓練學習。不能為了讓孩子,快速的形成良好的行為舉止,不斷的挑剔孩子的言行。這樣只會起到“反方向”的作用,讓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忘了如何正常的生活交往。甚至由於家長的“揠苗助長”,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長“唱反調”,任何教導都無法進行下去,更不要說提高情商了。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家長該如何“慢養”,讓孩子情商出眾

1.教孩子學會生存能力

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都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知道在各種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等。孩子擁有了生存能力,能更容易獲取自信心和成就感。能不依賴他人,更勇敢的面對困難。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當然,生存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根據寶寶身體的發育情況,教會他當前年齡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1-2歲教會寶寶獨立吃飯,2-3歲讓寶寶自己穿衣,3-4歲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等等,逐步教會孩子自理獨立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2.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情商是由無數個好習慣完善而來的,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能對情商提高起到對應的效果。為什麼我會特意強調自律的習慣呢?那是因為習慣是長時間堅持下來的行為準則,而自律可以輔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讓孩子能更高效的養成好習慣。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在孩子自律習慣沒有養成前,首先需要父母的輔助監督,幫助孩子制定計劃和完成目標。比如,每天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控制;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安排。通過這些目標的完成,孩子會逐漸建立起自我管控能力。這裡家長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干涉孩子的安排。讓孩子為自己“做主”,他才能有更強大的意志自律下去。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3.儘可能多的與人交往

情商高的最明顯體現,就是在與人相處時既能保持自我又讓他人舒服。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導致孩子不會與人相處,看到生人就哭躲,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因而長大以後人際關係也會緊張,影響工作和生活。所以,多帶孩子適應新環境,鼓勵孩子多接觸人。讓孩子在“人群”中學會更好的相處方式。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養育孩子是一個非常漫長而有趣的過程,相信同為父母的你一定也非常有感觸,懂教育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貴人”!父母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打下牢固的基石,從小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最後為大家推薦一套《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10冊,每天睡前故事,培養孩子的好品格。還有一套《聰明寶寶全腦新思維遊戲》10冊,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開發大腦的遊戲書,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玩出“學霸腦”。

想要孩子情商出眾,要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別選錯

點擊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