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好學的故事:自制“警枕”

古往今來,好學的人,一般會有所成就。北宋時的名人司馬光,是一位好學的人,司馬光好學的故事,即是一位少年家貧而苦學成材的故事。司馬光曾寫就《資治通鑑》這樣的傳世鉅著,與其少年時的好學是分不開的。下面一起來看下司馬光好學的故事吧。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自制“警枕”

好學之人,必成大器,這句話放在司馬光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司馬光是一位好學的人,從小就聰明好學,一度擔心自己的記憶力與學問不如別人,於是在學習上更加努力。

在少年時代,別的小夥伴外出玩耍時,好學的司馬光則把自己關在屋裡學習,爭分奪秒地讀書學習,生怕自己趕不上別人的學習,而更加發奮努力。

司馬光的好學,不僅在少年時期,在長大成人之後,這種好學的習慣一直保持了下來。

司馬光一直堅持著勤懇用功的學習,他曾用一個圓木做了一個枕頭,取名為“警枕”。枕頭是圓形的,在睡覺時一不留神,頭部就會滾下來,以給自己一種警醒。

勤奮好學的司馬光,每次在半夜裡睡覺時,枕頭一滾下來,便立刻起床,點燃蠟燭讀書。談及自己的讀書經驗,司馬光常說:“讀書不可以不背誦,只有抓緊時間溫習功課,才能把書讀好。”

司馬光勤奮好學,終成為一位著名學者,經過多年努力,寫就傳世鉅著《資治通鑑》。

《司馬光好學》的感悟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自制“警枕”

司馬光好學,為我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司馬光好學”的典故,講述了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幼年時,在“患記不若人”的情況下,嚴以律己,爭分奪秒,獨自苦讀,最終學有所成的故事。

司馬光勤學的故事,為我們闡述了“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的道理。在當今的時代,如果每一位學子,均能夠像司馬光一樣勤奮好學,能夠像司馬光一樣有嚴格的自律精神,有什麼學業完不成的呢?!

勵志感悟:

學習要學而有法:會利用時間,不錯過一點學習的機會,不浪費時間。精益求精,要學就學好,不能半途而廢,要刻苦勤奮。要懂得自我勉勵: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

《司馬光好學》的文言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司馬光好學》的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比不上別人,大家在起學習討論時,別的兄弟會背誦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留下來,專心刻苦地(讀書),一直到能夠背的爛熟於心為止。

司馬光讀書時下的功夫多,收穫就長遠,(所以)他精心背誦過的內容,就能終生不忘。

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當你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韻,收穫就會非常大了!”

司馬光的生平簡介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自制“警枕”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是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光曾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司馬光的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鉅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如果這篇文章讓您閱讀愉快,別忘了點贊、關注、收藏、轉發哦,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