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日俄戰爭的發生是沙俄〝黃俄羅斯計劃〞和日本〝大陸政策〞產生碰撞的必然結果,對全球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

因為是黃色人種第一次戰勝歐美強國,對中國民間思潮亦產生巨大影響。

〝黃俄羅斯計劃〞,字面意義就是〝黃種人的俄羅斯〞,指十九世紀沙皇尼古拉二世時代一個侵略中國的計劃,即沿新疆沙俄邊境的喬戈裡峰直到海參崴劃一條直線,以北的土地全歸俄羅斯。

1900年,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總司令,借八國聯軍侵華之機,以幫清朝〝平拳(義和拳)亂〞的名義,出動大軍十七萬進攻東北,一路製造海蘭泡大屠殺,江東六十四屯大屠殺,黑河屠城,瑗琿焚城…等等,燒殺搶掠,十月六日,俄佔領東北全境。與此同時,俄政府四大臣在雅達爾開會,確定了〝將來滿洲必須併入俄羅斯,或隸屬於俄羅斯〞的方針。〞1903年,沙皇不僅不應俄清條約的規定撤兵,反而繼續增兵,並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事實上確定了中國東北為沙俄領土的事實。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圖:沙俄侵略中國的〝俄羅斯〞計劃)

日本大陸政策也稱〝大陸經略政策〞。為了擺脫島國資源的貧乏,日本製定了征服朝鮮和中國,並以中國為基地稱雄全球的計劃。知名的田中奏摺這樣說:

  • 〝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徜若中國完全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亞細亞,印度,南洋等地的民族,必然會敬畏我國而向我投降,使全世界認識到亞洲是屬於我國的,這是明治大帝的遺策,也是我大日本帝國存立的大事。〞

日本借甲午戰爭獲得了朝鮮,臺灣和澎湖列島,並獲得了2·315億倆白銀的鉅額賠款,利用這筆鉅額賠款發展工業,購買軍備,國力大增,雄心勃勃。

由於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和日本〝大陸政策〞尖銳對立,日俄戰爭不可避免。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爆發。這場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戰爭,亦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成千上萬的平民傷亡和無數城鄉的毀滅,毫無疑問是一場不義之戰。

一:清統治階級的態度:表面中立,暗中支持日本。

日俄戰爭前,中國朝野都同情日本,一方面也因為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碰撞。清廷內部主張聯日抗俄的聲音高漲,但直隸總督袁世凱(名義上的宰相)力排眾議,提出〝局外中立〞的主張。他說:

  • 〝附俄則日以海軍擾我東南,附日則俄分陸軍擾我西北,不但中國立危,且恐牽動全球。日俄果決裂,我當守局外。〞

不管袁世凱這人怎樣,他的謀略被時人稱為〝當世無雙〞是有道理的。當時中國根本沒有和日俄任何一國叫板的條件。因八國聯軍侵華,清王朝賠了4·5億兩白銀,財政處破產邊緣。八旗,綠營和淮軍皆腐朽不堪,戰鬥力低下,《辛丑條約》又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局外中立〞無疑是最有利於中國的,也是無奈的選擇。

袁世凱的算計是:儘管日俄雙方都說東北是中國的,但很清楚,一旦俄羅斯獲勝,中國將永久失去東北,但日本獲勝,東北重歸清王朝還是很有把握的。

另一晚清名臣張之洞說:

  • 〝東聯日,西聯英,雖兩國必索利益,然總勝俄信義全無,公然吞噬者!〞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圖:民國總統袁世凱)

在《德齡公主回憶錄》中也記載了一件事,袁世凱有次在同太后的交談中,太后問袁世凱,日俄誰會贏。袁世凱說,日本的贏面大些。太后說,日本獲勝對中國更好。

當時中國民間對日本普遍同情。吳玉章說:

  • 〝人們對沙俄的痛恨,還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聽到日本方面打了勝仗,大家都很高興。〞

王芸生更進一步說:

  • 〝中國久受俄人欺虐,故當日俄戰爭期間,一般懷兄弟急難之義,雖雲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均為日本之助〞。

中國民間官紳對日本的支持,不僅是道義的,而且是物質的。當時的中國鉅富盛宣懷,就積極參予了對日本傷兵的撫卹募款。1904年5月中旬,日本在奉天戰役中傷亡極大,日駐滬使館領事小田向盛,遂向盛宣懷提出由中國官商出資,由官方出面向日本傷兵捐款。盛宣華立即電請袁世凱,得到袁世凱的積極響應。盛宣懷仿效西方紅十字會的章程,聯合中立國在滬外交人士和商人,創立〝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盛宣懷任會長,沈敦和,施則敬,任錫汾等共同領導和組織。全國各地都紛紛行動起來,如鄭觀應等人在廣州的捐款組織赤十字社,搞得如火如荼。

中國地方官員對日本的秘密支持,亦非常普遍。由袁世凱暗中支持,吳佩孚,張作霖,馮德麟等,亦借日俄戰爭之機異軍突起,成為民國風雲人物。

二:日俄戰爭中的袁世凱,吳佩孚和張作霖等

中國官方對日本的支持,給俄羅斯造成很大被動,尤其是袁世凱的暗中鼓舞,讓俄羅斯極其惱怒,曾計劃實施對袁世凱暗殺,但因暗殺情報被日本截獲,計劃夭折。

據日本出版的《日俄戰爭回憶錄》中記載,袁世凱的日本軍事顧問坂西大尉,和袁世凱組織的情報系統密切合作。每天滿洲各地的中國間諜給袁世凱的情報,袁世凱馬上轉手交給坂西,由坂西翻譯成日文交給天京駐屯軍司令仙波少將,再由仙波少將轉給東北日軍大本營。日俄沙河大戰前,清朝駐俄公使館武官將俄軍的攻勢企圖彙報給袁世凱,袁世凱又轉手交給日本人。這個情報對日本沙河大戰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袁世凱和日本的合作讓沙俄非常忌恨。據日俄戰爭中的日本將官《谷壽夫回憶錄》記載,俄國曾多次部署對袁世凱的暗殺計劃,但該情報均被日本安插在沙俄的臥底所截獲,並轉給袁世凱,致使暗殺計劃泡湯。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圖:吳佩孚戎裝照)

清朝地方上對日本的支持,都非常極積。有個例子:光緒三十年7月初,一艘由旅順口駛出的的俄國雷艇因中途拋錨,駛入〝中立〞的煙臺港口,被中國海軍,以違法闖入中立地區為名,責令繳械。暗地裡立即通知日本。次日凌晨,日本軍艦駛入煙臺,擊斃俄軍管帶,把俄艇〝瑞齊臺爾尼號〞劫走。

日俄戰爭期間,使館副武官青木宣純聯繫在華浪人和中國人,組成特務班深入東北,破壞交通,通信,輜重等任務。1939年,一個倖存的日本特務第四班成員回憶,他們在執行破壞鐵嶺,昌圖鐵路任務時,在遼西得到了直隸提督馬玉昆提供的大量炸藥,幾千兩白銀等活動經費,雙方還約定暗號,一旦特務遇到危機,可以入清營逃避,清軍將提供庇護,馬還承諾派遣軍官幫其招募民間武裝,對俄軍進行侵襲騷擾。

1904年,沙俄向清政府提抗議照會:

  • 〞十一月十八日太平嶺有日人二百名和華人三百名聯手攻擊俄,華人身穿號衣為中國團練所有,並有現場所留七具屍體為證。〞

由青木宣純組成的這支特務連,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和馮德麟等民國風雲人物,都在其中扮演了積極角色。

早在1903年,青木宣純就與袁世凱面商中日組織聯合情報機構和招募東北〝馬賊〞等事宜。袁世凱從北洋軍中挑了十幾個精幹士官交給青木,這些清軍士官和日人組成聯合特務小分隊,其中就包括吳佩孚。同時,由清廷配合青木宣純召募的〝馬賊〞,著名的如馮德麟等組成的民團軍,給俄軍重大殺傷。

吳佩孚,日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一位民國重要人物。參加日軍特務連後,吳多次深入東北日俄戰爭後方,曾被俄軍抓獲,被判死刑,拉到哈爾濱去槍斃,半路上跳車逃生。他非常聰明,計謀很多,日人稱之為〝總有辦法〞先生。

據日人回憶:有一次,因俄軍封鎖極嚴密,情報無法外送,上下都心急如焚。吳佩孚想了個點子,建議日軍用多條普通漁船日夜不停地對俄軍艦隊進行騷擾,試探,趁其麻痺之際,再把情報混在漁船中送出去。日方採納了此意見,情報順利送出,為日本後來的殲滅戰作出重要貢獻。

吳佩孚秀才出身,閒時靜若處子,莊重儒雅。因為特務連待遇豐厚,他的戰友們經常大肆揮霍,夜夜旌歌。他本人生活卻極節儉,一個人躲在一邊看書,連油燈也捨不得多用。日人紛紛稱奇,對他極為讚賞,特許他回家歇息一段時間。戰後吳佩孚獲日軍〝單光旭日勳章〞,又獲贈200大洋。特務連每月俸銀40兩,加上外塊有現大洋百元之多。戰後的吳佩孚也算個土財主了,他用這筆錢回家娶了老婆,後加入曹錕部隊,利用當年特務連練就的本事,在東北剿匪運動中大放異彩,被曹錕賞識。之後一路升遷,成為民國風雲人物,並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因其品行高潔,名動中外。某西方外交官的女兒,一位金髮碧野的高挑美女,寫信向吳佩孚示愛,吳佩孚以〝老妻在堂〞斷然拒絕。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圖:張作霖書法)

馮德麟是日俄戰爭中崛起的又一民國聞人。馮德麟於沙俄入侵之機,乘勢而起,因其公正義氣,被公推為民團首領,保境安民,在遼河兩岸聲勢日隆。之後,在清朝官方的引導下,馮德麟與日本特務連配合,多次打出犀利的組合拳,讓俄軍談虎色變。

1904年3月初至2月初,馮德麟的民團共破壞遼陽鐵路37處,鐵橋涵洞24處,兵戰倉庫13處,擊斃俄軍校級軍官18人,打傷34人,擊斃低級軍官360人,打傷780人,使俄軍交通系統幾近癱瘓。為此,俄軍不得不抽調大批騎兵和兩個師步兵保護鐵路。

1904年8月,馮德麟由遼河西岸出發,抄首山右側,在螞蠟廟,小北河等地與沙俄擊戰,取得首山大捷。並切斷俄軍從四方臺,老達房至鐵嶺的電話線。幫助日軍取得了遼陽戰役的勝利。

馮德麟是樸素的民族主義者,目睹了俄軍在東北大地上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他幫助日本,先不管對錯,首先是出於民族主義的情懷。日俄戰爭後,他同時獲得日本和清朝的賞識。日本天皇特許其〝寶星勳章〞一枚。1906年,清政府封其為統帶,後歷任統領,幫統,至左路統領,和張作霖(任右路統領)一道,成為兩個在東北最有勢力的人物。後被張作霖排擠,離開軍界政界,默默而終。

張作霖最初是馮德霖手下的一個小弟,因善鑽營,和滿清權貴搭上了關係,被清軍收編,乘日俄戰爭的混亂,他以保境安民的名義,大肆招兵買馬,成為借日俄戰爭成長起來的又一民國巨頭,實現了從響馬到民國元首的蛻變。

關於張作霖在日俄戰爭中的作用,一些史料認為他其實最初為俄國效力,後來為日本效力,以至日本戰後要槍斃他,但被日軍的一個翻譯救出。張作霖向日軍作了陳情書,表示自己是冤枉的,並按手印表示效忠日本。

張作霖是否是被冤枉的?越來越多的資料證實了這個說法。有學者認為,舉報張作霖的極大可能就是馮德麟,因為張作霖從他的小弟成為和他並駕齊驅的政治對手,馮德麟心裡自然不平衡,打倒張作霖,整個東北就都是馮德麟的。再者,馮德麟和日軍的關係極好。從日軍角度,他們也願意搞倒張作霖,把東北交給馮德麟。

張作霖和日軍的合作,當然遠比不上馮德麟那樣的密切。他出於自保,諸多騎牆。但說他和俄人合作,大體又不是事實。1936年日本〝東亞同文會〞編輯的對華回憶錄中,關於張作霖和日本的合作,多有記載。

記載中說,1904年初,日本陸軍滿洲軍司令部翻譯黑澤兼次朗,在新民府進行間諜活動時,曾住在張作霖家,並代表日本軍方贈張作霖1000大洋,張向黑澤表示,原為日軍效勞。

1904年9月30日,日本特務分隊隊長古賀少尉,進入親俄的新民地區,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當地人抓住送給俄人。最終聯繫上了張作霖部,得到了張作霖的6名騎兵和一名翻譯。由於這一帶俄軍戒備森嚴,密探眾多,古賀少尉把九人藏在張作霖的一個郭姓心腹家中,然後帶領一個上等兵(富永簾治)和翻譯古莊,化裝成農民,成功穿越俄軍崗哨密佈的遼河,抵達鐵嶺火車站。在這裡,古賀發現滿載士兵的火車源源不斷地駛向南方,而北上的火車則空空而己,由此判斷俄軍絕無退兵跡象,其立足大規模決戰的意圖明顯。在獲得這個重要情報後,古賀又潛回張作霖郭姓親信家中,讓張作霖手下的兩個騎兵把情報帶給日本軍部。

由以上史實可以看出,張作霖確實給日軍很大幫助。但張作霖比馮德麟更老謀深算,又有官方背景(張作霖當時走清軍路線,被清軍收編,馮德麟走日軍路線,日俄戰爭後才被清軍收編),所以和日本的合作更加隱秘,不願給俄人以〝破壞中立〞的口實。加上張作霖在甲午戰爭中作為清兵,和日本人打過仗,所以對日本人大概無多少好感,警惕心還是有的。張作霖後來被日軍炸死,應與此有關。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圖:日俄戰爭漫畫)

結語:日俄戰爭之所以被稱為準世界戰爭,不僅在於它巨大的傷亡(日本死8萬多人,俄死5萬多人,傷不計其數),更在於它對人類歷史走向的重要影響。日本相繼戰勝中國和俄國兩大強國,信心高漲,終發展成軍國主義國家;沙俄的失敗重挫王國聲望,在國內引發大規模罷工,列寧乘機建立全球第一個布爾什維克國家蘇聯。中國拿回了東北絕大部分領土,中國人為第一個黃種人國家戰勝歐美強國而歡呼,人民開始審視滿清的腐敗,辛亥革命的火種由此種下。

日俄戰爭到底給中國人帶來何種震撼?當時一位遊歷波斯(現伊朗)的英國人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見世界通史第十九章)中說:

  • 我認為東方必將發生一場變革,日本的勝利似乎已對整個東方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看來東方正在從睡夢中驚醒。在中國,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排外運動,這是一種〝中國人的中國〞的思想趨勢。或許東方確實正從其長久的睡眠中覺醒,我們即將看到千百萬有忍耐力的人,正起來反對無所不為的西方的剝削。

許多年後我們回顧這場戰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以東北為據點對中國的侵略,我們總會黯然傷神。當年我們中國人支持日本,到底對不對?那些具有頂級智慧和勇氣的時代梟雄,如袁世凱,張作霖,吳佩孚者,他們是否無可指責?這些被時代裹挾的人們,是否有更好選擇?歷史,竟然無法提供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