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唯一存活的玉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從古至今,戰爭前線實失利,敵人的槍炮武器將對準的是後方的平明百姓,戰爭就是戰爭,在痛苦面前不分國籍。1937年11月,國軍在凇瀘會戰中與日軍拉開了攻防戰,在日軍猛烈的進攻勢頭下,上海淪陷,12月1日,日軍便針對南京發出了進攻命令,唐生智作為南京保衛戰的司令員,指揮15萬守城部隊最終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南京被日軍佔領後,殘暴的燒殺搶掠姦淫一度籠罩在南京城上空,而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後,唯一存活的雨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唯一存活的玉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這13位被日本人帶走後的歌妓,曾在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中從新塑造後,搬上熒幕為歌妓為英雄的事蹟致敬。日本佔領南京後,從日軍進城那一刻起,日軍的屠刀將南京城糟蹋成了人間地獄,而藏在教堂中的一群女學生曾天真地以為會逃過日軍的魔爪,卻還是被盯上了,同樣在教堂中躲避的13位歌妓,為了救下這群學生,假扮成“女學生”被日本人帶走,而其中一位名為雨墨,在戰後史料記載中,被帶走的歌妓中,只有她活了下來。

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唯一存活的玉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金陵十三釵》的電影版中,導演將雨墨刻畫得非常有特點,性格傲慢灑脫的同時,也是這13位歌妓的領頭人,在教堂中,與女學生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是卻因為雨墨等人的身份而遭到女學生們的嘲諷,而雨墨並不在乎,代替女學生的決定,也是從雨墨的口中說出,“赴宴”無非就是日本人尋找的洩慾藉口,雨墨的心裡比誰都清楚。

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唯一存活的玉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原著中這樣描寫到:“被帶走的雨墨等人,不知經歷怎樣的輪番摧殘,其中2位歌妓因承受不住折磨,試圖用威爾遜教堂餐廳的餐刀進行報復,卻逐一死在日本人的刀下,其他人被相繼送往日軍慰安所......”慰安所是日軍洩慾的場所,一旦進入的女人,在日軍的禽獸不如的摧殘下,不是自行了斷,便是死在日軍的刺刀下,11位被帶到慰安所中的歌妓都相繼結束了生命,而雨墨卻忍辱負重艱難地活著,因為在她的心裡,早在教堂中做出決定的那一刻,她已經死了,在慰安所中艱難度日,任由日軍高層軍官的糟蹋,就是為了留口氣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唯一存活的玉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次年8月,就在南京城中,對日軍戰犯進行了審判大會,而從慰安所活下來的雨墨也在其中的行列,會議上,前來觀看的人擠滿了會堂,日軍各個軍官各個低頭默不作聲,不見了曾經的囂張跋扈,此時,一女學生揭露了在南京的日本高層軍官對女學生的“侵犯案件”,這位女學生名為書娟,是雨墨等人在教堂救下的。

13位歌妓被日本人帶走,唯一存活的玉墨,最後的結局怎樣了?

書娟在大會上作為學生代表闡述時,突然向人群中望去,高聲大喊:“趙雨墨...”,而雨墨卻異常冷靜,等到人群譁然聲稍靜後,坐在角落的雨墨站了起來,除了身形更消瘦之外,早已被折磨得變了個樣,雨墨便站起來說:“趙雨墨是誰?”,說完便起身離開消失在人群中......

趙雨墨之所以忍辱活著,就是為了能親眼看到日本人慘敗的景象,指不指正在雨墨心中,早已有自己的想法,最後的生活必定也會過得讓自己滿意。戰爭就是戰爭,在受害者面前不分性別,只有強大才能捍衛和平,只有將國家的貧富差距縮小,國家富強便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