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當“主播”,這位浙大教授“上癮”了!


第一次當“主播”,這位浙大教授“上癮”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國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各大高校採取了延遲開學措施,浙江大學貫徹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組織師生進行了網上教學。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我在浙大開網課】專欄,收錄浙江大學教師在網課教授過程中的感想、建議和收穫。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龐虎教授《網課,讓我熱血沸騰!》一文。隨心感悟,相信每個人都有珍貴的想法,我們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說起我對網課的體驗,可以說是一個斷崖式轉變。一開始,聽說本學期的課程要通過網絡直播授課,這對於我這個“網盲”來說,簡直是如臨大敵。幾經抱怨,幾經抗拒,最終還是硬著頭皮、披星戴月,踏上了對虛擬世界的探索之途。直到2月24日,才鼓足了幾乎畢生的勇氣第一次點開了直播平臺的按鈕(事先從未試播過),頓時,直入眼簾的是

略顯呆萌和滑稽的卡通形象、對面未知聽眾的超熱問候、偶爾卡殼滯頓時的靜盼與探究,以及一個小小的幽默聲調就能激起互動面板上激情爆棚的刷屏……使我如夢初醒:直播,原來這麼能!直播,原來我也行!課後,我餘味未盡,還向領導主動請纓申請把我故意推後的其他網播調前執行

第一次當“主播”,這位浙大教授“上癮”了!

幾天過後,回首我對網播的認知歷程,還頗有一種“慎重者,始若怯,終必勇”的感同身受。網播,看似事小,但如若將其置於凸透鏡下,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平凡探索者的真實縮影,人生就是要反覆“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才能三省吾身,砥礪前行

1、初心未改,何懼新潮。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網課的運用,其實改變的只是授課的形式,保持並強化的則是教師的人格素養和職業本分,只要“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沒有動搖,我們就不必過多糾結於“三尺講臺”的狹小視域,學生在哪裡,課堂就可以在哪裡。如果打個比方的話,網課只不過是把老酒裝進了新瓶,品質未變,

僅換了個包裝而已,卻能威力倍增、穿透圍壁、跨越時空、影響爆棚,盡情體驗運籌帷幄之內就能傳授千里之外的精神魅力。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經營,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2、廉頗未老,不問飯否。俗話說的好:好學不怕根基淺,只要舉步就不晚。年齡問題不應成為我們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的藉口。心若年輕,則歲月不老。敢於履新、永不服老,向來是催人奮進的永恆動力。網課,其實就是一劑針對廣大教師的精神抗衰藥,它通過強力的補血和輸氧,延緩了大腦細胞的退化,刺激了思維運轉的活力,使我們的肌體時刻保持對外界變化的自我調節力。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應該發揮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優勢,與時代同步,與實踐同行,才能在不斷迎接新情況、挑戰新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創新潛質。寧在創新中失敗,也不在守舊中苟生

,應該成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勵志警鐘。

第一次當“主播”,這位浙大教授“上癮”了!

3、疫毒不亡,豈能收兵。有人說,大疫之時,必有大亂。其實,這是真理失聲、正義失語的必然表現,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我們應該深刻檢討自己的職責未盡與陣地棄失。眼下正值抗疫克堅的關鍵時期,思想界竟然還時常暗流湧動、謠言四起,讓那些砥礪疫場、捨生取義的英雄們情何以堪!正可謂,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抗疫,更要強“意”,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一天不死,意識形態的警鐘就必須繼續長鳴。此時,網課的推行,無疑為我們創造了意識形態鬥爭的捷徑,使我們能夠在疫毒當頭之際,保持“不為浮雲遮望眼”的清醒頭腦,堅守“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最終使一切魑魅魍魎在“四海翻騰雲水怒”的正義熱潮中灰飛煙滅。



本文作者: 龐虎,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