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法能把“讀書”當做樂趣?

人笨就守拙


其實最簡單的把“讀書”當做樂趣的方法,就是找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去閱讀啊。

但我想題主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說明自己有去讀書的想法,可能因為一些原因讀不下去。

我給出的答案將圍繞如何讀下去進行展開,以下內容用於任何種類書籍的閱讀:

一、學習閱讀方法

很多人在閱讀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讀書效率不高,讀完後什麼也沒記住;甚至在閱讀時,看到後面就忘記了前面的內容,還需要跳回去重新閱讀。

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教人讀書的課程和書籍,讀書君也聽過、看過不少,但是收穫不大,不是方法不好,而是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限,不能輕鬆將好方法化為己用。

  • 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那是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但是由於這本書裡包含了很多新鮮名詞,這些名詞在我看來十分枯燥難以理解,讀完自然收穫不大。
  • 克里斯蒂安.格呂寧的《快速閱讀》裡面的閱讀方法就更適合,這本書裡寫的閱讀方法,對我來說操作性極強,而且可以通過圖表的方式看到自己閱讀能力的變化。

大多數人的閱讀能力都停留在了學生時期,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學習閱讀方法,在我學習閱讀方法的過程中發現: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學會輸出

  • 輸出,不一定是你在看完一本書以後去寫點讀後感或者書評;而是在閱讀過程中去做,比如讀完一章合上書,回想一下你在閱讀這一章中讀到了什麼,拿筆寫一寫你收穫到的信息,甚至做摘抄都好,留下閱讀痕跡。

  • 更高層次的輸出,自然是將你在書中讀到的內容融會貫通,化為己用。我知道想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那我們可以藉助外界的力量去達成這一點。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相信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輸出途徑。

我們一直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究竟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呢?興趣和需要有著密切聯繫,興趣又可以根據內容、目的、持續時間等方面的不同分為很多種。我們要廣泛學習,然後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閱讀興趣。


慢談讀書


不要當成看書,當成吃肉,玩遊戲,玩微信


微笑175295992


想培養讀書的習慣,可以先從小說看起,容易看進去,而且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張小漿


我覺得養成習慣,讀自己喜歡的書,堅持一段時間你就能體會到了。還主要是你得有時間安排


億米Jimmy


想要把讀書當做樂趣,首先你一定要從內心認同這件事,這很重要!

比如把滑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等行為視為沒必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無意義行為,對這些行為進行譴責。同時思考讀書的意義,讀書可以給你帶來什麼。並想象讀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讀書可以讓你認識各色鮮活、有意思的人、事,給你各種有用的知識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儘量把這些事想的細緻一點,甚至可以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時長看看,以及補充,不斷強化你的認同感。

其次,要學會讀書。

讀書的樂趣絕不僅僅是故事本書(關鍵是很多書都不是故事書),如果不會讀書,只是強迫自己看看、或者無聊打發一下時間,那麼你就很難感受到讀書的樂趣。讀書最大的樂趣之一是你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你來我往的交鋒、融合、求同存異。如果你只是走馬觀花,不懂得如何讀書,那麼你讀書的樂趣是很少的,也不會長久。

那要怎麼讀書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見解,對於看到的一些優秀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參考調整,使其適合自己。

比如我在學習融合了很多方法之後,現在經常這樣讀書:

自問自答→選擇並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提出幾個問題,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快速閱讀→以每分鐘兩三千字的速度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就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

(不是每個人都會快速閱讀,如果你不會也建議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慢慢的讀,這樣不僅速度慢,你最後的理解也不會高。儘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點,特別是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另外想學習快速閱讀的話,可以參考我實踐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相對比較靠譜。)

根據書本回答問題→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根據書本內容對我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解答。

對答案,重點關注→最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重點關注這些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這個“對答案+速讀”的讀書方法,經過我的實踐,是一種非常節約時間,且閱讀效果非常好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很好地鍛鍊你的閱讀理解能力、整合能力、思考能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試試。

其三,讓讀書變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

要想把讀書當樂趣,讓讀書有所收穫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讀書不能只是讀,還要懂得運用,解決問題。比如因為對某個問題的困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而選擇讀書,通過讀書,一旦解決了這些難題和困惑,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變得更好,這就是讀書給你帶來的最好的收穫,這也將促使你對讀書產生莫大的興趣。潛移默化,你就會越來越享受讀書帶給你的樂趣。(讀書要能解決問題,一是要選對書,二是要會讀書、會思考,這又回到了第二點)

其次,放大一點讀書的收穫。比如在讀書的過程中,你總會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把這些感悟、想法(哪怕只是整理一本書的精華),寫成文字、或者做成視頻發到網上(積累到一定程度,還可以開課),別人的一個閱讀、收藏、分享、評論,都會增大你的成就感。如果有好的點擊量,你可能還會獲得一些收益,即便是沒有好的閱讀量,一本書經過你的思考編輯成文字,其本身也讓你更好的理解了這本書,也是值得的!

最後再講一點:如果你剛準備多讀點書,那麼一開始最好根據你的興趣、知識水平、實際需求三方面來選書閱讀。如果一開始就選了一本對你沒多大用、難度又大、且不感興趣的書籍,只會促使你快速的放下書本,更別說愛上閱讀、享受閱讀了。


每天學習一點


想把讀書當成樂趣,是需要慢慢的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和興趣,不能急於求成。

首先,讀書需要有興趣。拿我來講,以前我喜歡看短片的文章,例如:故事,哲理類的,我買了大量的故事會,讀者等...每天晚上必須躺床上看幾篇,才會有睡意。後來喜歡看中長篇的,所以,金庸和古龍的那些武俠文章,包括四大名著等世界上有名的文學體裁看了不少。直到目前,我還是喜歡長篇系列,不過現在沒時間靜靜的看了,只能聽長篇小說。

其次,小孩子起就應該培養他們的興趣,以身作則,孩子會被感染的;現在每個週末我帶孩子去圖書館,讓他在那裡靜靜的閱覽一下自己感興趣的書本,並且每個月同意他買4本自己愛看的書本,但是必須認真閱讀,然後寫出讀後感,這個習慣可好,現在都過去5年了,不用管他,只要是週末,他自己都去圖書館了😀️。

所以,讀書是個習慣,必須要培養,只有這樣,才會真正的,自發的讀好書,好讀書。


燒紅的雲


想要享受閱讀,把讀書當作樂趣,首先你一定要從內心認同這件事,這很重要!

比如把滑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等行為視為沒必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無意義行為,對這些行為進行譴責。同時思考讀書的意義,讀書可以給你帶來什麼。並想象讀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讀書可以讓你認識各色鮮活、有意思的人、事,給你各種有用的知識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儘量把這些事想的細緻一點,甚至可以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時長看看,以及補充,不斷強化你的認同感。

其次,要學會讀書。

讀書的樂趣絕不僅僅是故事本書(關鍵是很多書都不是故事書),如果不會讀書,只是強迫自己看看、或者無聊打發一下時間,那麼你就很難感受到讀書的樂趣。讀書最大的樂趣之一是你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你來我往的交鋒、融合、求同存異。如果你只是走馬觀花,不懂得如何讀書,那麼你讀書的樂趣是很少的,也不會長久。

那要怎麼讀書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見解,對於看到的一些優秀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參考調整,使其適合自己。

比如我在學習融合了很多方法之後,現在經常這樣讀書:

自問自答→選擇並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提出幾個問題,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快速閱讀→以每分鐘兩三千字的速度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就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

(不是每個人都會快速閱讀,如果你不會也建議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慢慢地讀,這樣不僅速度慢,你最後的理解也不會高。儘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點,特別是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另外想學習快速閱讀的話,可以參考我實踐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相對比較靠譜。)

根據書本回答問題→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根據書本內容對我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解答。

對答案,重點關注→最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重點關注這些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這個“對答案+速讀”的讀書方法,經過我的實踐,是一種非常節約時間,且閱讀效果非常好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很好地鍛鍊你的閱讀理解能力、整合能力、思考能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試試。

其三,讓讀書變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

要想把讀書當樂趣,讓讀書有所收穫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讀書不能只是讀,還要懂得運用,解決問題。比如因為對某個問題的困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而選擇讀書,通過讀書,一旦解決了這些難題和困惑,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變得更好,這就是讀書給你帶來的最好的收穫,這也將促使你對讀書產生莫大的興趣。潛移默化,你就會越來越享受讀書帶給你的樂趣。(讀書要能解決問題,一是要選對書,二是要會讀書、會思考,這又回到了第二點)

其次,放大一點讀書的收穫。比如在讀書的過程中,你總會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把這些感悟、想法(哪怕只是整理一本書的精華),寫成文字、或者做成視頻發到網上(積累到一定程度,還可以開課),別人的一個閱讀、收藏、分享、評論,都會增大你的成就感。如果有好的點擊量,你可能還會獲得一些收益,即便是沒有好的閱讀量,一本書經過你的思考編輯成文字,其本身也讓你更好的理解了這本書,也是值得的!

最後再講一點:如果你剛準備多讀點書,那麼一開始最好根據你的興趣、知識水平、實際需求三方面來選書閱讀。如果一開始就選了一本對你沒多大用、難度又大、且不感興趣的書籍,只會促使你快速地放下書本,更別說愛上閱讀、享受閱讀了。


常志巖


人,是個神奇的物種,往往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卻很難身體力行。古往今來,多少哲學家想在這個問題上有所突破,也形成了不少理論體系和實踐觀念。我們現在詳細地做些分析,看如何才能克服自己的惰性,去提升自我的境界。

首先,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從書的內容來看,書可以分三類:1、消磨時光的書,比如一些小說、漫畫等;2、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的書,比如職場相關的書籍等;3、能夠提高自己品位的書,比如哲學、詩詞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培養自己讀書的樂趣,可以先從一些簡單容易上手的書入手,讓自己好切入這種狀態。不要一上來就啃“大塊頭”,這樣會很容易打消自己好不容易培養的興趣苗頭。遇到困難,人總會知難而退;但人若看到了些許成就,就看到了希望,自然樂趣就上來了。就好比點火,用火引子去點火,火才能旺起來。

然後,利益驅使,養成習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總是被利益所驅使,為了逼迫自己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可以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如果自己看完了一本書,可以獎勵自己一頓大餐或者一趟旅遊。如果自己在內心與自己達成了這個承諾,人就會安心許多。讀書起初由利益驅使,但當在這過程中,你慢慢感受到“讀書”更多的好處時,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樂趣也就不遠了。

最後,改變認知,知行合一。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前面二種方法只是從技巧上讓自己逐漸的愛上讀書,要想從本質上改變自己內心的想法,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認知,從而建立真正的情感,達到古人所說的“學習而快樂”。王陽明言“知行合一”,其中強調,要從內心去感悟、去冥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可以在內心中去深入的反思自己想法和行為背後的根本想法。我們每個想法的背後都有另外一個想法在驅使,只有找到最根本的想法,才能改變自己。

既然問到了這個問題,說明你知道讀書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只所以沒有成為樂趣,一是這種想法不堅定,即思想不“精純”;二是行為不篤定,總是搖擺不定。精純思想,篤定行為,你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


江湖行腳生


當一個人心外無物,只需屏氣凝神,一把椅子,一本書,一點陽光,一抹微笑,即可成樂趣。


請叫我劉獨秀


讀多了自然就讀進去了。當然不能得什麼讀什麼,要讀自己喜歡的那類,而且必須是正能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