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遠逝的古城——花家寨

花家寨軼事——雄偉的古城

花家寨是遷移前縣東的一個較大的村莊,地處縣東北十公里。南依磑峪高塬,背連三河口,村東一心河自南而北流過。河水來自沙坡東南城腳下兩泉之水,途經隴海鐵路下,能自流灌溉百畝良田。西鄰嚴洛村二百多戶千餘口人。這裡土地肥沃,便於灌溉,是得天獨厚的糧棉產區。

华阴:远逝的古城——花家寨

花家寨原名永清寨,村名源於漢代

西漢武帝初年,京師倉建於磑峪雙泉南塬。磑峪峪道住戶以磨面為生,麵粉裝上船經運河到三河口進入渭河,逆水而上送入長安。運河是通往渭河的人工漕運,通過永清寨西門城下。

永清寨距磑峪一華里,距三河口一公里之遙。三河口是渭河、洛河與白龍澗河相匯之處,三河口因此而得名。有些人認為是黃、洛、渭相匯,此言差矣。三河口是渭河東部最大的碼頭,比華陰廟都繁華,是華陰的北大門,此處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华阴:远逝的古城——花家寨

永清寨地處磑峪西漢糧倉與三河口的中間,戰略要地尤為重要。又有漕運船隻頻繁來往,監管、守衛、協調十分重要,這就是兵部派遣駐紮這支軍隊的重要性之所在。又說,永清寨東門外泉水清澈亮底,西門外運河清秀靚麗,故將寨子取名“永清寨”

三國時期,因長期戰爭,永清寨修建城池。南城門門樓上匾額鑲嵌著磚雕“永清寨”三個醒目的大字。北城門匾額上題“挹渭”,意思是依靠渭水滋潤養育我們。東城門匾額題“紫氣東來”,意為鴻運來自東方。西城門題:“瑞映岐山”,意思是祥瑞霞光,夕陽映紅。

數千年歲月,城牆倒了另築,城樓拆了重修,四個城門樓題名一直未改。明朝永清寨,因人口戶數增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清代城牆加固,城的四角添加了炮樓。“永清寨”三字,在南城門樓依然顯赫奪目。一直到解放後的1955年,城樓被毀而消失。現在村中的耄耋老人還記憶猶新。

花家寨村名是從清代中期叫起的。

华阴:远逝的古城——花家寨

花家寨花家祠堂

清代中期,永清寨姓氏人口發生了懸殊變化,花家族人口迅速膨脹,佔到全村人口的半數以上。花家族建築了一座宏偉的家族祠堂。祠堂建在南城門裡南巷正中,座南面北。基礎三米多高,四周用石條砌成。祠堂分前、中、後三個大殿。各殿均寬敞明亮,風格獨特,後殿可容納數百人。解放後成了全村人的活動中心,開會、演戲是常事。當然,也是村委會的辦公場所,直到遷移為止。

每逢大年初幾,各村姓氏族長互拜。如:衛家城衛家大城子的楊家,貟莊的李家,都來花家祠堂拜年。久日久之,花家寨就成了口傳,永清寨名稱慢慢淡化了。這就是花家寨的來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