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未檢心”

壽光市檢察院 張麗


  “以前的你可是雷厲風行、沉穩淡定,現在怎麼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跟著這群孩子走了?”前幾天跟同事聊天時,她們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忽然意識到,雖然自己在反貪、公訴等崗位幹過23年,但未檢部門2年多的經歷卻讓我修煉了一顆“未檢心”。

  未檢工作不僅是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的是育人育心。“感謝你們對我的付出!”我至今都保留著小李(化名)的感謝信。小李是個陽光大男孩,因瑣事與人發生爭執,在廣場聚眾鬥毆,最後造成對方輕微傷。受案後,通過閱卷發現他是高三在校生,馬上就要參加高考,我決定依法啟動快速辦理機制。

  “檢察官阿姨,我是不是不能考大學了?我真的很後悔,我的人生是不是要毀了?”利用學校放假時間,我對小李進行了教育、訊問,小李的心理壓力很大,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根據對案子的初步判斷,我儘可能安慰他:“你先安心回學校複習,不要有心理負擔……”

  同時,我先後到學校、社區進行社會調查,瞭解到小李表現較好,學習成績尚可,這次打架主要是一時衝動,是初犯,有認罪悔罪表現,事後他的家長也及時對被害人進行了賠償並取得諒解。綜合上述情況,我院依法對他作出不起訴決定。

  小李高考前夕,我邀請壽光市心理協會專家對他進行心理輔導,並陪同他一起熟悉考場,給他鼓勁加油。那年9月初的一天,我又看到了小李,他拿著錄取通知書和一封感謝信,開心地說:“檢察官阿姨,我收到錄取通知書了,快開學了,我和爸爸來謝謝您!”

  此後,我和小李一直保持著聯繫,每次看到他在朋友圈分享大學時光,自信與陽光重新回到他身上,我都有一種自家孩子長大成人的獲得感。

  兩年多來,我辦理未檢案件200餘件,先後對40餘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訴決定,有3名涉罪未成年人考上理想的大學;幫助3名被害人申請司法救助金2萬餘元;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20餘次,開展各類普法教育120餘次。

  未檢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如何幫助誤入歧途的少年們走向新生,開啟新生活,是每個未檢人都要思索的問題,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