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老兵”張登漢:因工作累倒而“疑似”,結束隔離後立即返崗

在江岸方艙醫院裡,有一支50人的環衛突擊隊,他們每天分成三班倒,負責清理全方艙醫院的垃圾。與醫護人員一樣,他們不僅承受著身體上的疲累,同樣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在突擊隊領隊張登漢的身上,環衛工人與病毒鬥爭到底的韌勁尤其突出。

第一時間“請戰”——率突擊隊鋪設1000個床位

張登漢是一名退役軍人,2008年進入江岸環衛集團一公司,是一名有著11年工齡的“環衛老兵”。疫情襲來,作為公司副經理的他第一時間“請戰”。“當時也沒有跟家裡人說,主要是怕他們擔心。”張登漢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遇到事情,黨員幹部帶頭上,這沒什麼可說的,從前部隊裡就一直是這樣,“怕歸怕,該衝鋒的時候,絕不含糊”。

環衛“老兵”張登漢:因工作累倒而“疑似”,結束隔離後立即返崗


2月7日,張登漢和江岸環衛突擊隊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參與籌建江岸方艙醫院,連續幾天日以繼夜地奮戰,將1000餘個床位鋪設到位。“那絕對是‘方艙速度’,各種設備、人員迅速到位,幾天後就開始收治病人了。”

方艙醫院開始正常運轉後,張登漢和他的隊員們也迅速進入了角色。“我們環衛的工作主要是三個方面,清理艙內垃圾、清潔地面以及對廁所等位置的病毒消殺。”據瞭解,江岸方艙醫院半人多高的垃圾桶有200來個,環衛工人們每天都要進去清理和運轉垃圾至艙外指定位置,勞動強度相當大。“剛開始的時候突擊隊只有30個人,但從沒聽到誰叫苦叫累的。”

大雪天累倒在艙內——隔離結束第二天就重返“戰場”

令張登漢沒想到的是,在方艙醫院工作沒多久,他就因為“疑似病例”被隔離了。

那是2月15日,大雪天。張登漢回憶說,那天他和往常一樣在艙內、艙外轉運垃圾,可能是口罩被雪浸溼後粘住了口鼻,造成了缺氧。“就是突然覺得頭昏,人要倒了,就想著趕緊往艙外跑……”在隊友們救助張登漢的過程中,為了讓他呼吸到更多氧氣而將口罩拉起,他也因此作為“疑似病例”被送往隔離點。

環衛“老兵”張登漢:因工作累倒而“疑似”,結束隔離後立即返崗


進入隔離點後,張登漢度日如年,他一方面通過手機繼續與突擊隊聯繫、安排著工作,另一方面他也給公司領導多次發信息,希望能重返“戰場”。“我當時就說了兩個意思,如果隔離結束後我沒感染,那就讓我馬上回到方艙醫院,我的隊友們都還在那裡;如果我確認感染了,那也請把我安排在江岸方艙醫院,我在裡面,一樣可以幫他們做事情。”

隔離兩週後,張登漢經過檢測沒有感染,次日就返回到自己的崗位,率領著小夥伴們繼續奮戰。“回來的時候發現隊伍更龐大了,現在我們突擊隊有50個人了,也有好幾個和我一樣都是退伍軍人。我們每天都在互相鼓勁,一定要戰鬥到底,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上崗”後就沒回過家——女兒來信令他落淚:為爸爸驕傲

一名曾經的軍人,一個家庭的支柱,一名疲累和病毒都無法擊倒的鐵血男兒,卻因一封女兒的來信潸然淚下……3月4日,女兒張嘉穎給張登漢寫來了一封信,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回過家了。

環衛“老兵”張登漢:因工作累倒而“疑似”,結束隔離後立即返崗


張嘉穎是鄱陽街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她在信中寫道,“2月12日(江岸方艙醫院當日開始收治病患)……(爸爸)匆匆收拾了幾件衣服就出門了。我知道您是去為抗戰疫情出一份力,面對疫情您有一股不畏懼、不退縮、勇敢向前衝的精神,您是我的榜樣,是我的驕傲!”張嘉穎還在信裡說:“我在家請您放心,我會按時上課,寫作業,還會幫媽媽做家務。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您平安回家。”

張登漢對記者說,環衛工人的本職工作就是讓城市變得清潔和美麗。“環衛工,很多都是很平凡的人,年齡也比較大。但困難來了,大家沒有退縮,這讓我非常感動和驕傲,希望社會能多關注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