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歌手,引爆音樂“文藝復興”

當張薔頂著誇張的爆炸頭,身穿黑色吊帶衫紅色喇叭褲高跟鞋,伴隨八十年代風格的樂曲,舞動著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自帶電音的的聲音響起:“沒有七彩的燈,沒有醉人的酒,我們在月光下,跳一曲跳一曲DISCO,DISCO,DISCO”,很難相信,1967年出生的她已經53歲了,在舞臺中央出現,她依然是那個無可替代的迪斯科女王。

彈幕中很多人調侃,這是“文藝復興”。


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歌手,引爆音樂“文藝復興”

上世紀八十年代,似乎是一段文化異常繁榮的歲月。很多年輕人讀詩寫詩,書報亭裡《小說月報》去晚了會買不到,電臺裡經常聽到席慕容汪國真,在唱法除了美聲便是民族,歌詞除了讚歌就是故鄉的年代之後,張薔像一位勇士,用自己個性的嗓音,獨到的演繹,狂野的裝扮,熱辣的颱風,成為那個時代歌迷心中,當之無愧的DISCO QUEEN。

那個時候沒有網絡,電腦也不多見,而這並不能阻擋狂熱的文學青年們,在現實中從不同地方走到一起,交換彼此用心撰寫,手抄的詩歌散文小說。聊到開心處,大家會一起唱歌,那時,一定會有《路燈下的小姑娘》、《惱人的秋風》這樣的旋律響起。

而有些人,為了去同學家“聽張薔的歌”,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逃課,也許大學,也許中學,在那個歌詞需要手抄的年代裡,將字寫得儘量漂亮,搭配上色彩並不那麼絢爛的幾筆勾畫,已經是業餘生活中最美好的記憶。


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歌手,引爆音樂“文藝復興”

大家會一起討論張薔歌聲中哪個地方轉音特別好聽,哪個地方高音高亢卻不生硬。哪首歌被自己評為最愛剛巧某個同學也是,兩個人可能因此成為一生的好友。哪位同學學張薔學得特別像,不信,你午休時找她唱你聽……

時光閃回到1983年,當時正在讀高一的張薔,因一首卡朋特的《什錦菜》被挖掘,從此進入歌壇。那張《害羞的女孩》售出的420萬張,溶進了不止420萬人青春的激情。之後的兩年內,張薔出了二十餘張音樂專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張薔在1986年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並與惠特尼·休斯頓、珍妮佛·拉什、鄧麗君等六位歌手一同被列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這些成績,足以讓這個總是以蝙蝠衫健美褲亮相的女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成為最閃亮的星。

想起往事,很感慨那已經過去了三十幾年,而張薔的出現,卻讓人心生恍惚,這個人承載著你的青春記憶,你老了,可她卻似乎沒有任何變化。


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歌手,引爆音樂“文藝復興”

聲音如常,身影如故,每一句歌聲都拉扯著你回到從前。

現在的網絡實在太方便了,像極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心中的科學幻想。而現在的年輕人被稱為網絡的原住民,他們習慣了虛擬交流,有很多人與人之間溫暖的東西,他們沒有機會感受。現在的有些明星,工業化特徵明顯,你無法找到他們之間太大的差異,常常讓人對樣貌和名字張冠李戴。

歲月如梭,所有人都年輕過,所有人也終將老去。那些我們年輕時愛過的聲音,穿越時空躁動而來,與正在老去的時光相遇得猝不及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