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空燃料加註技術,能夠給軌道飛行器加註燃料,這樣可以大大延長在軌的衛星軌道飛行器的壽命,降低航天成本。我國也已經掌握這門尖端技術,為什麼不給天宮一號加註燃料,而是讓它墜入大氣層呢?

1

加註條件不成立

天宮一號是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從當初設計來看,天宮一號並沒有設計在軌推進劑補加裝置,即“太空加油”裝置,因為當時我國還不具備在軌推進劑補加的技術能力。

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並且,“太空加油”裝置“液路浮動斷接器”共有四個,需要分別安裝在兩個飛行器的對接機構上,在天宮一號上也必須安裝“補加驅動器”用來控制流量,而這些裝備都必須提前在地面安裝,沒有太空維修加裝的技術。

另外,天宮一號是於2016年3月16日終止數據傳輸,換句話說就是“失控了”,“壽命結束了”,所以後續飛船也沒辦法和它對接去維修它。

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而且天宮一號和俄羅斯進步號、日本HTV等飛船一樣,它們本來就不是返回式航天器,沒有熱防護,最終只會在墜入大氣層時焚燬。

2

超負荷

眾所周知,所有的儀器設備都有使用壽命,跟人一樣都會“生老病死”的過程。

天宮一號在2011年9月29日發射進入太空,當時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是兩年,主要任務是驗證我國的交會對接技術。

在服役期間,天宮一號于于2011年11月3日與無人的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後,分別於2012年6月18日和2013年6月13日與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實現手動交會對接,共接待二批六名航天員。兩年內完成了一系列在軌試驗,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在設計壽命到達之後,它又超期服役近二年半,共工作1630天,所以說天宮一號已經“老了”。

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而且天宮一號是在太空中工作,它要承受高溫、高輻射、高真空的惡劣環境,此外,它還會受到來自小太空垃圾的撞擊。另外,天宮一號的每一次對接都會有磨損,磨損比較嚴重的情況就不再適合繼續工作,可以說天宮一號“病了”。

總的來說,天宮一號已經完滿完成使命,而且已經失去了繼續工作的能力,最好的歸宿就是墜入大氣層燒燬。而且天宮一號的墜毀會為以後人造飛行器的墜毀積累經驗,發揮出最大化價值。

3

技術滯後

天宮一號在我國航天計劃中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但其技術已經達不到下一階段執行任務的標準。

我國航天計劃分為三步走,分別是第一步完成無人以及載人飛船發射,第二步進行一系列空間實驗,包括多人多天飛行,太空行走,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建立短期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立永久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一號是三步走中第二部第二階段,多次成功對接,驗證了我國已經掌握了飛船與控件艙的對接技術。但客觀來說,天宮一號還不屬於真正的空間實驗室。

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不同的階段進行試驗需要配置不同的設備,從技術上來講,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天科研技術的不斷提升,天宮一號已經不足以滿足我國下一階段的試驗。

且天宮一號僅有8噸重,無法配置下一階段試驗配套設施,所以即使加註燃料繼續飛行也無法勝任下一階段任務。

我國家已掌握太空燃料加註技術,為何還讓天宮1號墜入大氣層?

綜合而言,天宮一號前後歷時六年半,成果顯著,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中國航天事業任重而道遠,容不得絲毫放鬆,天宮一號已經畫上完美的句號,相信在它的基礎上我國的航天英雄們定會攀登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帶來新的奇蹟。中國航天加油! 航天英雄們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