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景公"如廁溺亡"背後的故事

《左傳》有這麼一句話:“將食,漲,如廁,陷而卒”,講的是晉景公如廁茅坑溺死的故事。一代君王死於茅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為千古趣談、歷史奇葩。

話說這晉景公除非昏庸無能之輩,如廁溺亡的背後,涉及“託孤救孤”這一千古冤案,還創造了“病入膏肓”這個成語,最後食漲如廁、一命嗚呼。

前因後果,慢慢道來!

一、託孤救孤、千古冤案

託孤救孤是晉景公親手製造的千古冤案,他忌憚晉國世代功臣趙盾一門勢力過大威脅皇權,利用寵信奸臣屠岸賈將趙家男女老少殺的一乾二淨,為斬草除根,連自已的親外甥趙盾之孫,也就是後來復仇的趙武也不放過。是趙氏兩個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聯袂演出苦肉計,用程嬰骨肉換出趙氏孤兒。晉景公死後,他的兒子又利用趙氏孤兒為趙家平反覆仇,殺死朝中大臣屠岸賈,進一步穩定了皇權。

二、病入膏肓、無藥可治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晉景公誅殺功臣滿門,內心應該是不安自責的,終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最後抑鬱成疾。《左傳、成公十年》記載: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醫至,曰:“疾不可為之,在肓之上,膏之下,功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意思說您已無藥可救,只能等死啦!

三、迴光返照,一命嗚呼

晉景公有病亂投醫,請來一位巫師卜算病情,巫師說:“大王,看您的氣色,看來吃不上今年的新麥了。”等到六月新麥收割,晉景公看著新收的小麥,感慨地留下一行熱淚。讓下人煮了一碗熱麥粥,剛想吃,忽然腹痛難忍,如廁時因身體太弱,摔在茅坑裡溺死了。哎!讓巫師算中啦,可憐的晉景公最終也未能吃上當年的新麥!

晉景公


晉景公


晉景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