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交通“疫”線“她”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交通運輸系統各單位職工迎難而上、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的力量,在這其中,有很多女職工的身影閃耀在交通“疫”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她”力量。

不愛紅妝愛“武”裝

“身為高速人,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就是對抗疫一線最大的支援;保護好自己,全員平安就是對國家社會最大的貢獻!”收費站的大喇叭每天不間斷播放科學防疫知識,黃瑛的朋友圈每天分享著各類疫情防護常識。

疫情發生後,崆峒高速公路收費所書記黃瑛立刻組建了所支部“防疫控疫黨員先鋒隊”,帶領黨員職工們搭帳篷、接電線、搬電暖、供給水、鋪床鋪,零下10℃的天氣,19個監測點很快便建成投入使用。在春運保暢和疫情防控第一線,她率先上交了蓋著紅指印的“請戰書”向組織請戰。

黃瑛的父母都是交通人,從小耳濡目染,讓她對公路事業有著不可割捨的深厚情結,畢業後她放棄了國企高薪,選擇成為一名交通人,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她成為收費所的一朵鏗鏘玫瑰。黃瑛的愛人是路政執法人員,疫情嚴峻期間日夜值守在平涼東收費站交通檢測點,夫妻倆同在抗疫第一線,可十多天裡,也只匆匆見過兩面,簡短地叮囑、問候後,便又回到了各自的戰“疫”工作中。(崆峒高速公路收費所 張易夢)

巾幗不讓鬚眉 紅顏更勝兒郎

“師傅,請配合我們測量下體溫。”在人頭攢動的體溫檢測點,“最美中國路姐”孫娜正和防疫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為司乘人員測量體溫。春節返程車輛不斷增多,為避免車輛和旅客長時間滯留收費廣場,她積極投身交通檢疫一線,只為人群更少一點、放行速度再快一點。

甘肅:交通“疫”線“她”力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像孫娜一樣的很多女職工都衝在一線,展現著戰疫中堅韌的“她”力量。為加強站區疫情防控,要求對收費車道票亭、職工餐廳、廚房以及宿辦樓等重點區域“日消毒、常通風”,她們每天消毒不少於4次。近40斤的噴霧器男同志背起來都有些吃力,但女職工卻咬牙背了起來,擔負起全宿辦樓每天4次消毒的職責。她們說:“不能什麼重活都等著男同志來幫忙。為了大家安安心心上班,這點活不算什麼。”

女職工們上背得了消毒噴霧器,下進得了廚房。為了解決檢測點人員吃飯難的問題,她們從收費崗亭轉戰職工食堂幫廚,將熱騰騰的飯菜第一時間送到50多名一線防疫人員手中。

她們不僅是女兒、母親、妻子,還是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戰士”。口罩遮擋不住別樣的美麗,她們不畏嚴寒、不怕髒累,膽大心細、踏實肯幹,貢獻出打贏抗疫阻擊戰的“半邊天”力量。(崆峒高速公路收費所 馬彥)

老當益壯,站好最後一班崗

“冬戰三九,夏幹三伏”“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這是養護女職工的真實寫照。在很多人看來,公路養護是一個又髒又累還不體面的工作,是好多人尤其是女同胞們都不太願意從事的職業。但有那麼一些人,她們逆流而上,義無反顧值守在公路養護一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項工作,在公路養護事業中發揮著“半邊天”的作用。

今年53歲的李祖會,是甘肅省嘉峪關公路局雄關公路段的一名橋樑工程師。公路橋涵的技術狀況和運行狀態是否良好直接關係到道路的正常通行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李祖會深知責任重大,工作中容不得半點馬虎。從到雄關段擔任橋樑工程師那一刻起,雄關段管養的26座橋樑、111道涵洞就成了她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在日常檢查時,有些大橋邊坡又陡又滑,對於女同志來說下去上來一次很不容易,但是,李祖會每次都要對橋的各個部位仔細檢測,對存在的病害進行統計,往往一座橋檢查完身體本不太好的她就已氣喘吁吁,一天下來,身子像散了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之後,李祖會又主動請纓參加黨員志願者服務,同其他志願黨員輪班值守,積極配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認真做好出入人員和車輛的登記、排查等。朋友勸她:“50多歲的人了,不等著退休,一天天還爬高走低的,身體受得了嗎?圖個啥啊!找找領導調個輕鬆點的崗位嘛。”李祖會只是呵呵一笑,說道:“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為年輕人做表率嘛!”(嘉峪關公路局)

“疫”線“最美娘子軍”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酒泉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的“女兵”們巾幗不讓鬚眉,與“壯士”們並肩奮戰。

“您好,我們是酒泉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執法人員,請您接受並配合檢查,出示車輛攜帶的消毒防控用品。”酒泉市區世紀大道北端,交通執法隊員張燕和同事們耐心地對過往車輛進行交通防疫檢查。

甘肅:交通“疫”線“她”力量

“請排隊接受檢查,注意安全距離,謝謝配合!”這是在酒泉火車站疫情防控檢查點執勤的“女兵”們每天要說上千遍的話。從上午忙到下午,從白天忙到黑夜,她們仔細檢查過往車輛、登記人員信息,做到不漏一車一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這群“最美娘子軍”“5+2”“白+黑”,連續奮戰在交通運輸疫情防控最前沿,沒有一人退縮!

疫情面前有擔當。黨員賀鵬飛、郇豔文衝鋒在前,堅守交通疫情防控一線;黨員苗麗、張燕安撫好在家的年幼子女,毅然走向交通檢查點執勤;還有張雅雯、田玲、韓雪、李曉燕等許多女執法人員,她們或在一線參與執法檢查,或組織分發防護設備,或進行體溫檢測,或參與消毒殺菌預防……

問她們累不累,她們回答:“累是肯定的,但身為黨員、身為一線執法人員,就應當做先鋒、當表率。現在社會需要,我們怎能不盡心竭力。”她們是交通人、是守護者、是戰士!此時此刻,她們以柔身化鋼骨,以弱肩扛重擔,用生命守護生命。(酒泉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 王保山 楊莉莉 趙芹)

為生命贏得更多陽光

今年春節,剛剛回到450公里外的孃家過年的劉晶接到單位電話,即刻起身又返回了臨夏。劉晶是臨夏高速路政大隊的一名職工,她的丈夫在臨夏州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丈夫返回臨夏後第一時間被召回到崗執勤,她本人也在安頓好孩子後迅速到單位報到。

劉晶曾就讀護理學專業,在當地醫療部門未入駐前,她積極幫助高速公路出入口工作人員為過往車輛及司乘人員進行消毒、測體溫、登記,值勤回來又利用休息時間完成當天的內業資料。

甘肅:交通“疫”線“她”力量

“作為疫情防控前線的一員,是為自己的生命贏得更多的陽光。”考慮到劉晶身體做過手術還需恢復,單位原本分配她承擔內業內勤工作,但她參戰心切,多次請纓,如願成為交通防疫一線的戰鬥員。

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她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家人,兒子對她說:“媽媽,你們放心的去參加‘戰疫’,我已經長大了,會照顧好自己和爺爺奶奶。”聽著孩子稚嫩的語言,她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又一如既往地奮戰在抗疫一線。因為身上的制服,就是她的責任。(臨夏高速公路路政執法大隊)

防疫火線上的7朵“俏花兒”

以往,她們是“俏花兒”班組巧笑倩兮的女同事,是穿著裙子轉身帶風的清麗人兒,但從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那天起,她們就成為臨夏州南大門防疫火線上的英勇“女戰士”。

甘肅:交通“疫”線“她”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康臨收費所“俏花兒”班組的7個姑娘用行動詮釋著高速人的巾幗情懷。範玉燕是“俏花兒”班組的班長,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的第一天,她就給班組開了班前會,提出了1個目標:高度重視、眾志成城抗擊疫情;3個要求:做好家人工作不要退縮,做好防護工作保護好自己,做好本職工作不要慌亂。幾個姑娘沒有皺一下眉頭,整理好著裝,戴好口罩,提起票箱,義無反顧走上車道。班班如一日,有條不紊、不打折扣地做好臨夏收費站的第一道防守。

在狹小的空間戴著口罩,一個班8小時下來,也會頭昏眼花;長期多次的酒精消毒,在冷風中招手送行,她們的手裂開了一個個小口子,生疼。但她們都明白,只有嚴防死守,才不辜負每個人的付出。這樣的身影在高速收費一線上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俏花兒”的鏗鏘身姿怎一個“颯”字了得,一個人加一個人匯成了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康臨收費所)

是暖,更是愛!

“媽媽,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在收費站門口,張玲看著滿臉淚水哭到聲音嘶啞的兒子,心裡百般不捨,抱著兒子親了又親。張玲是清嘉收費所總寨收費站收費員,大年初四,張玲的愛人開車帶著母親和孩子到站上準備接休假的她一起回老家團聚。可是,面對疫情,張玲毅然決定放棄休假。戰“疫”號角已吹響,她只能目送熟悉的車越開越遠,一回頭重返崗位。他們的這次相聚,只有短短30分鐘。

甘肅:交通“疫”線“她”力量

一天587次開車門、1200次下蹲起立,80公里的步數、數8小時不停歇……在酒嘉快速通道,每天都能看見吳曉燕戴著口罩、拿著裝滿消毒液的噴壺和同事一道為進入嘉峪關市區的車輛進行全方位防疫消毒。疫情防控最初幾天,由於人手不足,吳曉燕主動請纓,承擔了防疫篩查工作,那幾日滴水成冰,她堅守在一線,對過往車輛駕駛員和乘客進行體溫測量,一天檢測過多少人?她已記不清了,只感覺手臂酸得吃飯時筷子也拿不動了。遇到個別司機對防控排查工作不理解,她都細緻解釋。從春運保暢,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12月份開始吳曉燕就始終處於“緊、忙、累”的工作狀態中,對家人,她只有深深的愧疚。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清嘉收費所168名女職工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貢獻著一已之力,用一個個“數字”,書寫下一個個平凡而又暖心的故事。(清嘉收費所 周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