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在功能機時代,大多數手機只有一塊小屏幕,電池的待機表現也相當堅挺。近年來,智能手機的屏幕已經變得越來越大,實體按鍵也早已淡出普通消費者的視野。

然而一位名叫 Justine Haupt 的工程師,卻想到了一種另類的“文藝復興”—— 放下觸屏智能機,迎接“實體撥號盤”!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Haupt 表示,這款帶有 C 形撥號盤的手機,能夠讓人重溫非觸屏時代。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雖然看起來有些過時,但在某些方面相當“完美”,且存在著一定的實用性。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起配備了一些簡單的功能,如電子墨水顯示屏、滑動開關、以及用 LED 條形圖案來呈現信號強度和電量。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快速撥號盤按鈕可用於呼叫指定的聯繫人,但使用者看不到任何菜單。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Haupt 表示,他已經將常用聯繫人的號碼都儲存了起來。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如果不嫌麻煩,也可以在每次撥號前,讓每位數字挨個轉圈圈。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如果想要撥打新號碼、或者設置音量,也可以使用擁有獨特手感的旋轉撥盤。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用過大哥大的朋友,應該不會對該機配備的 SMA 天線連接器感到陌生。不過工程師表示,換成定向天線也不成問題。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文藝復興:工程師自制採用實體撥號盤的復古手機

Haupt 已將該設備當作主力機使用,其外形相當緊湊,很適合放在口袋裡。撥號速度比智能機快得多,且電池續航將近 24 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