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聽清人世間的愛:4歲失聰男童術後第一次叫媽媽,暖哭網友


冬夜的北京,疾風陣陣。晚點近一小時後,張滿堂父子乘坐的列車終於在傍晚六點半駛抵北京站。一個小皮包,一個塑料袋,就是他們的所有行李。前者裝著錢和重要證件,後者裝著一疊資料。頂著當天的八級大風,走在接近零下的北京站廣場,張滿堂凍得直哆嗦,趕緊抱起兒子,用自己的外套裹住。這是父子倆第二次來到北京,他們是來看病的。

跟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一樣,1996年出生的張滿堂很早就離開老家河南外出謀生。在工地幹過活,幫人養過狗,當過熟食銷售員,現在是一位美團騎手。“當時在天津,原本打算換一份房產中介的工作,不過老婆說做外賣騎手更適合我,而且掙得多。”聊起剛成為騎手的那段時光,張滿堂打開了話匣子。“第一單就鬧了個烏龍。因為對軟件不熟悉,剛拿到餐就錯誤地點了‘送達’。後來是站長幫我處理的,也沒有批評我。”

等單的時候,張滿堂就騎著車走街串巷,記憶路線。時間長了,地圖也刻在了腦子裡。從一次一單開始送,到可以熟練地一次送四單,靠著認真和努力,張滿堂沒用多久就度過了“菜鳥”期,也開始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衝單王成了他每天的目標。日子就這樣過著,雖然忙碌,但是有奔頭。夫妻倆在天津的生活慢慢穩定下來後,便商量著把兒子從老家接到身邊照顧。


2018年,快三歲的兒子浩浩依然不會開口說話,這讓張滿堂夫妻倆覺得不對勁。帶去醫院檢查之後,浩浩被診斷為重度聽力障礙,檢查結果對這個經濟情況剛有好轉的三口之家猶如晴天一聲雷。醫生建議做人工耳蝸,不過十幾萬的費用是張滿堂一家無法承受的。“當時問了,可我們哪能一下子拿出十幾萬啊,家裡條件本來就差,所以就跟我老婆商量,先送他去手語學校,我們一邊工作一邊籌錢,等差不多了再帶他去裝耳蝸。”

在與天津的一所手語學校接觸過程中,校方認為既然浩浩聽力尚存,建議張滿堂可以先帶著他去殘疾人康復學校。通過手語學校的聯繫幫助,張滿堂趕緊帶著浩浩去了位於武漢的一所康復學校。康復學校第一時間對浩浩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告知張滿堂可以先給孩子佩戴助聽器,這樣便於他在學校跟老師和同學交流。為此,張滿堂東拼西湊借到了三萬元,給浩浩買了助聽器。同時,為了方便照顧兒子,他決定舉家搬遷至武漢。

繳納學費、租房、購置電瓶車……在武漢的生活剛開始,就已經壓得這一家喘不過氣。來到武漢前,張滿堂的妻子在一家拌菜店打工,收入不高。如今比從前更拮据的日子,她不得不逼自己快速學習,同丈夫一起應聘外賣騎手,增加家庭收入。


夫妻倆在外沒日沒夜地東奔西跑,不上學的時候浩浩只能一個人在家。這樣的狀態,一直延續到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那天,惡劣的天氣給騎手的送餐增加了難度,夫妻倆忙完已是深夜,推開家門就看到兒子小小的身子蜷成一團縮在角落,哭成了淚人。眼前的這一幕,讓夫妻倆心疼不已。後來跟人提起時,張滿堂眼裡依然會盈著淚,“從那以後,我就每天帶著他跑單,絕不讓他一個人在家”。

生活並沒有善待這一家,打擊接踵而至。2019年6月,戴著助聽器的浩浩上課時突然又聽不見了,診斷結果表明,浩浩的聽力進一步惡化。人工耳蝸再度被醫生提出,這讓張滿堂一家陷入了更大的窘境。只要生活可以繼續,再難,總還存著希望。被陰霾籠罩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張滿堂一家,在浩浩診斷出病情惡化的6月,也迎來了一道曙光。這光,來自社會的善心,也始於他們一家自身的不放棄。

浩浩就讀的康復學校得知父親帶著兒子送外賣的故事後,感動之餘,邀請張滿堂在父親節這天來學校做一次分享。就是在那一天,張滿堂一家的故事被袋鼠寶貝公益計劃所關注。作為國內首個外賣騎手子女公益幫扶計劃,袋鼠寶貝公益計劃為全行業外賣騎手子女遇到的大病、意外傷害等困難提供公益幫扶,來自美團、餓了麼等全行業外賣平臺的騎手滿足相應條件便可申請。


資料提交上去沒多久,就有好心人表示願意承擔浩浩做耳蝸的費用。張滿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畢竟一個陌生人願意幫你,而且是十幾萬元啊”!2019年10月,張滿堂攜妻帶兒踏上了從武漢駛往北京的列車。這一趟,浩浩要進行第一階段的手術。無心沿途的風景,張滿堂一路惴惴不安。一方面,他因受到捐助心存感激;另一方面,畢竟是“動刀子”的事,還是擔心手術能否成功

“手術當天真的非常煎熬!就急得很,老想著怎麼還不出來!”等待了四個多小時,手術室的門終於打開,當醫生告訴張滿堂手術非常成功的時候,他才放下心來。“我兒子出來就叫了一聲‘媽媽’,當時我跟我老婆都哭了。孩子當時那個樣子,說不出來的可憐,遭罪啊,我們家長肯定是看著心疼。”

浩浩住院觀察期間,張滿堂晚上讓妻子陪著兒子睡病房,自己就在醫院的長椅上將就一宿。“附近的住宿一天要一百多,實在住不起。”看到兒子恢復得很快,張滿堂並不覺得這有多苦。同病房的小朋友,有的不願意吃飯,有的不願意運動,浩浩卻特別活潑,好吃好動,有時還要下床玩。一週左右,浩浩就可以出院了。


離開北京前,張滿堂決定帶著老婆孩子去天安門看一看。不捨得打車,夫妻倆就帶著孩子騎車去,“來回十公里,腿都酸了,但是聽到兒子的笑聲,還是特別滿足”。一個月後的11月18日,為了節約費用,張滿堂一個人帶著兒子前往北京,準備進行第二階段的治療,即為浩浩的耳蝸開機。開機的過程很順利,離開醫院的時候,張滿堂迫不及待地讓兒子試戴人工耳蝸。

“請了幾天假,耽誤了一些工作,但是這些跟北京之行的意義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11月23日,回到武漢的張滿堂早早起床,當天他將重返工作崗位。張滿堂拿著消毒噴霧和抹布,賣力地擦拭外賣箱裡的各個角落。早會結束,他來到一位剛剛入職的新人旁邊,開始講解自己如何利用地圖迅速辨別方向,尋找樓號,將經驗傳授給新人。爾後,他坐上了自己熟悉的電瓶車,開始了等餐、取餐、送餐的工作,“現在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輕鬆了很多”。

幾公里外的家中,妻子正陪著兒子看他最愛的《貓和老鼠》。浩浩已經從開始的抗拒人工耳蝸,轉變為接受人工耳蝸。那天午後,妻子告訴張滿堂,兒子突然看著她,說出了“媽媽,喝水。”張滿堂說,妻子當時愣住了,也哭了,因為這是兒子出生以來,第一次口齒清晰地喊出了“媽媽”。張滿堂笑笑說,“好日子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