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一次難得的心路體驗

2020年春節,一開始,和往常沒有兩樣,每個人準備回家的行當,口裡念著“假期真短,國家應該多放幾天假,真想在家多待幾天時間之類的話”,同時,開始搶起了回程的車票。

可是,從1月23號起,武漢封城,病毒傳染人數開始上升,全國人民在家隔離,突如其來的假期長,將每個人與這場疫情息息相關,宅家,成了每個人相同的動作。

而在家宅居的這些時日,我的心態也只是跌宕起伏,從欣喜到焦慮再到坦然應對,宅家期間,我收穫了一次難得的心路體驗。

01 初宅時的小歡喜

我的兒子是由奶奶在老家帶的,所以我並不能時常見他,第一次聽到假期延長到2月2號的時候,多少心裡是有些高興的。

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多陪陪他了。

每天早上,在他沒有醒的時候,看著他安睡的小臉,長長的睫毛,肉乎乎的小手,內心深處就像是一股暖流在輕輕的流淌。

白天,除了睡覺時間,只要我走到哪裡,他都跟著後面,一時看不見,就不停的喊著媽媽,媽媽,生怕我離開。我和兒子玩各種小遊戲,看他開心的圍著院子跑來跑去,摸摸花,吃個水果,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透露著歡喜。

晚上,又是我和兒子讀繪本的甜蜜時光,每一次看到貓咪,他舉起小手,捂住自己的眼睛,示意我他在玩躲貓貓。

陪伴是愛最好的表達方式,難得的假期,讓我有了和兒子更多相處的快樂。


宅家,一次難得的心路體驗


02 宅中期的小焦慮

陪伴的時光總是這麼短,雖然無法到公司上班,但是工作還是要繼續,在老闆的要求下,我8號回到了工作地點,開啟了在家辦公的日子。

除了工作上的日常安排,每天最習慣的動作就是打開疫情統計表,查看疫情擴散的態勢了。

每天看著上漲的數字,內心不慌是假的,疫情還要多久?什麼時候可以恢復上班?公司業務會不會受影響?會不會有辭退員工的情況?

對一個普通的我來說,上有老,下有小,沒有工作,疫情的嚴重再加沒有收入的恐慌,焦慮的情緒,開始蔓延。

與此同時,我發現,在家辦公對人的自律性考驗也很大,因為心情上的焦慮,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和生活節奏的無秩序。

每天9、10點才起床,簡單處理下手頭的工作,做午飯、看電視,刷手機、熬夜,一天天的循環。


宅家,一次難得的心路體驗


03 後期的小平靜

又持續了一週的焦慮狀態,我意識到需要做出改變,找到新的生活突破口了,於是,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

改變,其實就是從調整心態開始,而當你不知道從何處開始改變,可以通過閱讀找到答案。

這時,我遇到了一本小書《人間值得》,作者是一位90多歲高齡的日本老奶奶。

這位老奶奶的一生經歷了戰爭、家庭困頓、找不到工作、老公酗酒不顧家、老公去世、自己獨居的起伏狀態,可是她回顧此生,仍舊說人間值得。

她說:“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解決煩惱的關鍵就是在現實和自己的心情之間找到平衡。簡單的來說,就是如何把人生過得值得,過得歡喜。”

只要活著,各種偶然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就可以了。

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嘗試規劃起了我每天的日子。

早晨起床反思,上午工作,下午寫自己喜歡的文字,晚上看電視,當日子規律下來,心也就靜了。

雖然目前仍未復工,但是我狀態已好,靜待上班。


宅家,一次難得的心路體驗


總結

難得的宅在時光,是對每一個的的考驗,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改變疫情帶來的影響,可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狀態。

這次的宅家,雖有許多的不適,但是成了感受當下、反思自我的難得時光,該吃吃,該睡睡,保持好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會讓這段經歷變得更有意義。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戰疫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