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DEEP MEDIA

第四期

藏曆,可以說是世界上

最為神秘的歷法


它使用了佛教的宇宙觀、物質觀

使得整體體系都充滿了神學的神秘性

生活中,它可謂是集年、月、日、節氣等主題於一身的“才子”


在為人們找到生存訣竅的同時,預言一下天氣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千百年前,藏曆還沒有誕生

平淡的生活裡,意外和小插曲循環進行

人們每天都要面對這片神奇的土地,多變的氣候


那時,佛系的藏族人民會怎麼應對呢?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當然是沒日沒夜的俯察地理 仰觀天文


生活在那個年代

放眼整個西藏,複雜的地形地貌

人們不斷尋求精準的歷法,以適應高原生存

且持續了千年以上,從未間斷


哪怕是花開花落

不同地域

氣候、時間也有很大差異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但“藏曆”怎麼出現的?

它的背後又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今天

是時候帶你認識

藏曆真正的魔力了

廣為人知的是

4000年前,藏族便有了早期曆法

目前也不知道“長”什麼樣子,咱也不敢瞎說

不過,這種曆法被後人稱為物候歷


顧名思義

把天象變化與大地上各種事物

聯繫起來的一種測量方式


在拉薩曲貢遺址出土的收割器具、加工穀物的磨盤、陶製酒杯以及青稞、粟、小麥等物資足以證明

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當地的氣候特點


象雄古國的物候歷

《雍仲苯教源流大全》裡收錄了一種叫“象雄老人口算”的歷法,其大致意思是:冬至過後35天,又“鳥日”38天,又“觜”日37天,再2天,又“木棍”日15天,晚播種末日5天,再過4天始見杜鵑鳥,又過16天,始有山羊產羔,又過15天夏至。夏至後21天為迴歸雨期,其後15天為“觜日”,其後3天為“羅剎面雨日”,其後7天為“豕日”,再過15天為“狐日”,再21天為“正日”,再5天為“夏末日”,再37天為“鹿哭日”,再23天為“水腫鬼日”,再8天為“那茹星光”(這八天此星夜間從北方出現),再15天為“盤羊頂角日”,再7天為太陽冬至,一年共365天。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理論上有很多實驗

證明時輪歷能夠準確預報出日食

月食發生的時刻


至此

“藏曆”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自從時輪歷在西藏傳播開後

還創造衍生出一些新的紀年法


隨著時間的證明

這些實驗都十分不嚴謹,不足以令人信服

天體恆星位置的移動

行星運動的軌道和速度的變化

時輪歷逐漸出現了誤差


人們也只能根據實際觀測

找出曆法誤差

然後加入一個修正值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自從發現時輪歷遭遇挫折後

高原居民

再次踏上了尋找歷算技術的求學之路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外國傳教士帶來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天文理論

並經後人多年觀測且整理成卷


造化弄人

當人們還在驚歎於《崇禎曆法》的精確程度時

還沒在高原實施《崇禎曆法》說掛就掛了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17世紀,清朝欽天監

根據《西洋新法曆書》的理論

制定的新曆書正式頒行時憲曆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由於時輪歷的地位具有覺得權威

當時的人們也只是想用時憲曆的方法代替時輪歷

可惜算法差別太大,就這樣無疾而終

別慌,1669年

欽天監將《西洋新曆法書》整理為一百卷

翻譯成蒙文、藏文


經過漫長的發展

1713年,翻譯結束,且進行了刻板印刷

結果因為沒人能看懂就這樣擱置下來


直到1864年,時憲曆法著作出現在不同地方

這時,時憲曆終於C位出道

雪域高原上的天文歷算終於邁前了一大步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西藏天文歷算學

是以西藏物候歷的經驗總結為基礎

吸收了五行算、時輪歷、時憲曆的部分內容

及其他天文知識而形成的歷法

在藏族民眾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

2008年

走過上千年曆史風塵的西藏天文歷算學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藏曆求學記:4000年來,雪域高原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

儘管日曆的品種增多

花樣也不斷翻新

但仍舊保持著古老日曆的格局


每當新的一年到來之時

人們總會請來年的歷書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