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皇帝誅殺有功之臣,這在歷史上不是什麼新鮮事。朱元璋就殺死過非常多的開國功臣,其中或許有很多人確實有謀反之心,這些人被殺時理所應得的,但是有很多大臣卻是因為朱元璋忌憚他們的能力而殺了他們,

所謂“伴君如伴虎”,不外如此。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不過在上述被殺的功臣中,有一位就比較特殊了,他在58歲的時候告老還鄉,19年過去了一直在家中老實本分,77歲的時候還耕田種地,然而即便如此依舊落得了悽慘下場,被朱元璋下令滿門抄斬。這個人就是位列“開國六公”之首的李善長。

當朱元璋還在郭子興身邊打工的時候,李善長就投奔在朱元璋手下。當時朱元璋的位置並不高,按理說是沒有人來投奔的,但是李善長就彷彿看出了朱元璋將來必定能夠建立一番功業一般,對他給予很好的評價,《明史·李善長傳》中記載:

秦亂,漢高起布衣······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

在李善長眼中,朱元璋與劉邦很像,並且家鄉也與劉邦的家鄉沛縣不遠,因此李善長堅定不移的追隨朱元璋。而朱元璋正愁手下沒有一個智囊,李善長的出現也正好解決了朱元璋的難處,頓時兩人一見如故,相聊甚歡。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李善長的加入,使得朱元璋外出征戰時再無後顧之憂,李善長專門針對元朝的制度修建了一套適合他們自己的管理方式,將大本營打理的井井有條。後來在朱元璋稱帝后,李善長總攬朝中大小適宜,百姓安居樂業。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長的能力就連漢朝時期的蕭何都未必比得上。《明史》:

太祖曰:“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後來在朱元璋誅殺大量的功臣之後,李善長也擔心自己日後受到清算,於是在洪武四年(1371年)辭官還鄉了,回到家中,李善長儘管被賞賜萬畝耕地,但是他也並未鋪張浪費,每日與家人耕作,彷彿完全融入到鄉間生活一般。這種行為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能夠安享晚年的最好方式。然而,為朱元璋立下如此大功的李善長,為何告老還鄉19年之後,朱元璋還不放過他?

歸其原因,還得從洪武十三年(1380年)說起,在這一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雖然此刻的李善長早已辭官回家不問政事,但是胡惟庸乃是李善長舉薦的人,並且李善長的侄子李佑還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按理說,胡惟庸的謀反絕對會牽連到李善長的。但是朱元璋念及舊情並未處置李善長。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後來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按法,李善長應當受到株連,然而朱元璋依舊沒有處死李善長。李善長僥倖保住一命,卻並未向朱元璋表示感謝,這讓朱元璋心裡很不舒服。

然而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有一個叫丁斌的人因為犯罪被抓,在審訊中竟然意外得知在胡惟庸謀反之前,李善長竟然是知道的!而李善長不僅未及時通報,還曾左右搖擺。原來胡惟庸謀反之前,專門找人去勸說李善長參與他的謀反之事,並且許諾李善長事成之後以淮西之地封其為王,這讓李善存頗為心動,但是最終還是以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為由拒絕。《明史·李善長傳》:

惟庸有反謀,使存義陰說善長。善長驚叱曰:‘爾言何為者!審爾,九族皆滅!’已,又使善長故人楊文裕說之雲:‘事成當以淮西地封為王。’善長驚不許,然頗心動。

儘管李善長沒有參與謀反之事,但是知情不報的罪名卻逃不掉的。朱元璋得知後憤怒無比,直接下令將其滿門朝招,最終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被處死。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上有很多離奇的故事,我們在閱讀歷史的時候真的能夠增長很多知識與權謀。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這世間上所有的變數都濃縮在歷史中,先提高自己看人看事的能力,可以去讀史;想要少走彎路,也可以去讀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都也可以去讀歷史,這樣能使自己心平氣和。

《資治通鑑》就是一本非常適合常人讀的一本史書,它不僅能夠讓人“通史”,還能讓人“解史”。我們讀史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長見識提高權謀,《資治通鑑》就是不二選擇,因此它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書。只要能夠學好裡面的權謀之術,不管是在為人處世上,還是學習工作上,都能夠得心應手。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之所以說《資治通鑑》是一本帝王之書,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本書發行之後,就被很多帝王悉心研讀,明朝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更是以《資治通鑑》為藍本,專門教授萬曆皇帝如何行使帝王權術。可見《資治通鑑》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經歷過驗證的,讀完這本書,豈不是等於比常人多體會了1300年的人生?

如今我們的閱讀方式與古人已經不同,若再研讀文言文版的《資治通鑑》實屬吃力,因此史書古今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一套良心好書——《白話資治通鑑》。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這本書是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以及《資治通鑑》研究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因為編纂這本書的都是國學大師,他的準確度、流暢度絕對遠超市面上哪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書籍。並且黃錦鋐教授在編纂時嚴格要求要遵守原著,逐字註釋,以求貼近、還原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做過多解釋,更不平添枝葉混淆視聽。

這本書裡面有重要人物畫像、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並且古畫、地圖等圖文結合,讓讀者更能身臨其境。這本書出書之後就得到了廣泛好評,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就對此書極力推薦。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7歲時還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史書古今在這裡建議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買這套書,多讀一些書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之前的7000多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