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你不用讓所有人都開心,只需要讓自己滿意

向日葵心理中心簽約諮詢師

胡慎之工作室簽約心理諮詢師

你不用讓所有人都開心,只需要讓自己滿意


『關係讓你疲憊,是因為你不允許自己真實』

每個人其實都是我們的鏡子罷了。

所謂關係,很多時候,是為提供我們“確認感”的一種依據。

確認什麼呢?

確認“我足夠好”。

如果迷失在鏡子裡,

如果在所有關係裡,尋找“我足夠好”的證據,

那麼你就會被關係/他人控制,失去自我,非常疲憊。

你不用讓所有人都開心,只需要讓自己滿意


關係讓你疲憊,是因為你不允許自己真實


一個人如果不能允許自己真實地做自己,在關係裡就會非常累,因為真實,就是一種自然地流露。

而不真實,卻是需要掩蓋、修飾、偽裝和壓抑的。自然就會累了。

“我身邊沒有什麼真正親密的人,我覺得關係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小S,她是那種比較敏感的人,在大家面前常常都是表現完美,婚姻不錯,也挺有事業心,對自己的要求高,每次出來都是打扮得得體美麗精緻。

因為和我的關係有好多年了,在她面前我常常自黑,我們倆說話的方式也比較隨意,所以她似乎在我面前,會呈現出一種不大一樣的“自我”。

我們倆常常有這樣的對白:

“哎,最近真累,一點自己的時間多沒有了,”

“幹啥了你這麼累?”

“我真的覺得很多場合我都不想去,很多人都不想見,煩,累,”

“那你就不去啊!”

“但是我又覺得拒絕人家特別不好……”

“怎麼不好呢?”

“反正,就是很難拒絕。”

其實,她花了很多時間去那些她說“根本不想去”的場合,

見那些“根本不想見”的朋友,

應承一些她不是很想答應的事情,

是因為一旦拒絕,可能別人就會對她有不好的印象,或者看法,別人也許會失望,或者不高興,

“一想到可能這樣,我就勉強自己答應了”。

我的朋友小S這樣被關係困擾的人,在生活中很多很多,她們的內心獨白往往是這樣的:假如我拒絕,這個人可能就會覺得我很糟糕,對我失望,也許會因此就討厭我,不認同我了,我還是不要拒絕了!勉強一下自己吧。

可以看出,小S們,是非常非常在乎關係的。

完全不在乎關係或者他人反應的人,可以說極少,

絕大多數人,的確也是活在關係中,

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善意的反饋,看到別人的笑容,

聽到讚許、認同,

這是一種很好的體驗,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更多積極和自信的能量。

但是,有的人如果“過度在意關係”,就不是在關係中獲得良好體驗,補充自己需要的能量,

而是成為反被關係控制的人,壓抑、掏空自己,去滿足關係中的另外一方。

這樣的人,就會和小S一樣,

“和人在一起,就讓我覺得疲憊,我特別需要獨處的自己待著的時間,只有這種時候,整個人才可以鬆弛下來。”

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的反應,無法承受別人一點點負面的評價(甚至這種評價完全是自己腦補的結果,並不是別人真的表達了否定或不高興),

總之一點負面都無法接受,需要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對自己滿意,

於是無法允許自己去拒絕他人,

於是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為這些都可能會引起別人的不愉快,或者對你的良好感覺的改變,

無時無刻不在意著自己的言行,對方的反應,

這樣在關係裡一直緊繃著,能不疲憊嗎?


你不用讓所有人都開心,只需要讓自己滿意

你是被關係控制的人嗎?


如果讀到這裡,你內心也有和我的朋友小S一樣的感受,那麼你可能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被某些關係控制著。

控制你的不一定是很多人,可能是你在意的特定的人。

比如父母,伴侶,親戚,朋友,同事。

你也不是完全不能展現真實,就如同小S可以在她老公和幾個特別信賴的朋友面前表現出不那麼一樣的自我,

你也可以在一部分人面前,表露真實的自己。

這一部分人,就是你在關係裡很多次的確定過的人,

對方真的可以接受你的不完美,接受你的拒絕,接受你表達的不同的想法,而且對你沒有要求和評判,很包容理解讓你覺得很放鬆。

我們在關係裡,也一直是在尋找著這樣的人,

讓我們放鬆的人,讓我們可以展現真實的人,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可以在他的面前,允許自己表現不那麼好的人。

但是,無論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如果要成長自己,強大自己的內心,

我們需要將專注點看向自己,看到我如此地被關係控制,

是因為我太希望在別人面前呈現一個完美的自我,而這個所謂“完美的自我”本來就不是真實的。

真實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你要真實,還是要完美呢?

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體驗過“不完美”帶來的創傷,

當孩子表現不好,不在媽媽期待之內的時候,可能就得不到媽媽的接納了,這種感覺讓孩子覺得自己被世界遺棄了,覺得自己很糟糕。

我們害怕這種感覺,因為不想再體驗這種糟糕的感覺,我們發展出了一種潛意識中的路徑,

每當我們處在關係中的時候,我們就會刻意去表現出完美的自己,

——不拒絕,處處照顧別人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憤怒隱藏自己的不同,

這樣我們似乎就能處處被人所接納。

這是一種我們很難察覺到的心理過程。

但是要想不被關係控制,我們就要去主動地在關係中,覺察這一點。

覺察自己的恐懼,覺察自己的不真實,

進行自我對話,一點一點增加表達真實自我的勇氣,一點一點去鍛鍊自己去接受別人的“不接納”。

媽媽的不接納可能會給一個嬰兒下定義,讓一個嬰孩覺得“我是壞的”,我被世界遺棄了。

但現在你長大了,你面對的人也不是當年可以決定你的一切的母親,與其在別人面前繼續繃著,做一個看起來完美但是不真實的自己,還不如慢慢展露真實的一面,讓接納的人靠近,讓不接納的人遠離。

但是無論是靠近還是遠離,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評價,

都不會改變,你的真正的自我。

關係不能定義你的自我。

關係雖然是你的鏡子,你在裡面看到的是,大家眼中的你,但是那不是唯一的判斷依據,

最重要的,還是你心中的你自己。

你不用讓所有人都開心,只需要讓自己滿意


方法論:

春節很多人又進入到了交錯複雜的關係裡,

當我們面對別人,快要不自覺被關係控制的時候,

你可以嘗試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在內心對話:

1) 我在這個人面前表現出這種樣子,真實嗎?不真實的話,我是為了什麼這樣做?

2) 他對我的評價,是客觀的嗎?是出於他受到個人侷限的認知,還是我真的不夠好?

3) 就算我真的在這件事上不夠好,不如某某某,但是這能代表我是一個糟糕的人嗎?這能代表我在別的事情上也很糟糕嗎?

4) 拒絕他了,他會不舒服,可是不拒絕,我會很不舒服。我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不舒服而滿足對方?這個背後我的恐懼是什麼?

5) 最後,告訴自己,我堅持自己不需要所有人的贊同,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贊同。放下這樣的預期。

你不用讓所有人都開心,只需要讓自己滿意

周小寬:心理諮詢師,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點特別,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個人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