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自新民促法正式實行以來,社會各界對民辦幼兒園發展趨勢和走向的預測就從未停止。

有人認為這是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大好時機,擁抱資本就能騰飛;也有人表現出對民辦幼兒園前程的深深擔憂。

而在現實環境下,面對種種政策改革、市場競爭,甚至家園失信,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空間正在一點一點被壓縮。

那麼,佔全國幼兒園總量半數以上的民辦幼兒園將來到底何去何從?迷茫中摸索至今,答案也漸漸明晰。

1、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僅存不足20%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目前來看,政府是大力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特別是民辦普惠幼兒園的發展是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時政策要求到2020年,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加起來的比例要達到所有幼兒園總量的80%,部分城市甚至已經加大了力度,要求這一比例必須達到90%以上。更有甚者,深圳市政府要回購300多所民辦幼兒園,將之變成公辦園。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這就意味著,政府力量全面進入,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空間被嚴格壓縮在了20%以內。同時,政府還在大力支持企業辦園、混合制幼兒園的發展,營利性民辦園僅存的20%空間為此進一步被壓縮,並且呈越來越小的趨勢。

2、政府加強監管,末位淘汰不留餘地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不僅如此,2017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對全國各地各類幼兒園的督查監管力度。

特別是去年某知名連鎖幼兒園負面新聞出現後,全國各地更是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全面督查。在這場整頓風波中,某市的160多所民辦幼兒園一夜之間全部關閉整頓,僅有一所京華合木幼兒園檢查合格正常運營。

由此可見,以往無證、不規範、低質量的幼兒園目前已經完全沒有了生存空間。

3、辦園成本提高,大規模行業洗牌正在進行

硬件要求提升、師資待遇上漲、市場價格越來越透明……幼兒園發展環境不斷變化,幼兒園的辦園成本和質量要求都在不斷上升。

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在師資和收費上的明顯優勢,逼迫營利性幼兒園必須加大辦學成本,提高師資水平,提高質量,打造差異化特色,創新品牌,否則在嚴酷的競爭環境下難以立足。也正因如此,一些已經形成集團化、規模化、品牌化的幼兒園加盟品牌在近兩年發展迅速。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不少辦園經驗不足的投資人為了在這場戰役中生存下來,主動選擇幼兒園加盟,接受先進規範的加盟服務和制度管理,引進更加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及課程,共享師資培訓和提升方案,努力躋身幼兒園“優質資源圈”,避免幼兒園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4、品牌不代表品質,規模不代表規範

當很多人堅持認為,只要冠以知名幼兒園品牌的名頭,就邁進了生存無憂的“優質資源圈”時,京華合木幼兒園總園長周建紅提醒投資人,品牌並不代表品質

事實上,品牌充其量是一個有背景的名字,只有那些能夠真正幫助投資人全方位打造高品質幼兒園的品牌才有選擇的價值,才能真正幫助幼兒園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同樣,一個幼兒園加盟品牌的規模並不代表規範,沒有嚴格的品牌監管和督導,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流程,規模只是一個數字,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京華合木教育集團董事長高永進曾經在談論當前幼兒園形勢時,這樣講到:

“不論幼兒園是公辦、民辦,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辦園品質、師資水平、孩子的發展、家長滿意度,都是衡量幼兒園質量的標尺。這些都努力做到最好,不論幼兒園屬性如何,一定會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段話無疑給迷茫中的投資人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教育,從古至今都是一項嚴肅而神聖的事業,它肩負著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

幼兒園要做的,是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兒童發展規律基礎之上的教學實踐,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必然是做好教育。而作為幼兒園,努力生存和發展的目的也必然也是要做好教育。

民辦幼兒園只有進入優質資源圈,才有發展的空間

只有真正理解這樣的循環邏輯,幼兒園才能以身示範影響身邊更多的人,帶動整個行業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