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認為《百家講壇》誰講得最好?

於曉西


這本來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為觀眾的興趣愛好是不同的。本人已經很久沒有看過百家講壇了,還停留在十年前的記憶裡。我覺得講的比較好的有易中天,王立群,蒙曼,錢文忠,曾仕強等人,本人比較喜歡曾仕強,覺得曾仕強教授講的最好。



曾仕強教授來自於寶島臺灣,是一位管理學大師和演講大師。我在百家講壇看了曾教授所講的《胡雪巖的啟示》和《易經的奧秘》,從中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感慨良深!

曾教授的演講方式和技巧無人能及。曾教授每次演講都是面帶笑容,給人一種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感覺,百家講壇其它的主講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多是一本嚴肅、一本正經地講課,太嚴肅了討人不喜歡。像酈波那樣的笑咪咪的,又使人感覺很輕浮,不像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曾教授面帶微笑,每次演講都使人很舒服,如沐春風。


曾教授演講水平之高,無人能及。曾教授不像其它主講人一樣,90%都在講故事,給人一種你看書你也會的感覺。曾仕強是以講道理為主,順便講一下故事。其它主講人從故事中所講的道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沒有什麼高明之處。但是曾教授得出的道理獨特而且深刻,放佛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人生。比如從胡雪巖中得出的一個結論“所謂人生,就是階段性的調整”,我深深地記在了心裡,用來指導自己的人生。

曾教授講的都是為人處事之道和為人的智慧,非常實用,我們可以靈活的運用於生活之中。不像一些學者所講的內容,假大空,文采華麗,毫無用處,淨是心靈雞湯。也不像另外一些學者,不切實際地吹捧表揚,歌功頌德,顯露出了自己的奴性媚骨,讓人看不起。

百家講壇上,我最喜歡曾教授的演講。他演講的內容深深地影響了我,聽了他的演講之後,才能夠真正地覺悟,打造樂天知命的無憂人生。


層城鵷雛


跟很多人一樣,我也認為是王立群。

連續看了很多年的百家講壇。我說說原因。

首先,他是真正帶著認真的勁頭去講歷史的,作為歷史老師,他沒有靠段子和演繹,雖然只是完全靠枯燥的歷史事實,但由於將充沛的感情投入教學中,所以仍然很吸引人。



其次,他的普通話很標準,聲音洪亮。

最後,每一節課與下一節課都有較好的起承轉合。


土雜漫談


百家講壇從01年開播以來,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第十七個年歲,這既是一檔節目,也是一部優秀的傳輸知識的教育片。我相信每一個喜歡看《百家講壇》的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講師,如果客觀的分析,最受歡迎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應當非易中天莫屬了。易中天老師用他那獨特的嗓音,講述了一個略帶趣味性的古代中國。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易中天老師的那些精彩的百家歲月吧。

易中天老師任教於國內一流大學:廈門大學。作為博覽群書,學貫古今的一位大學者,其在《百家論壇》上的演出,可用三個詞來概括:博大、詼諧、深度。

博大: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論壇上除了大家最熟知的三國以外,還講解了漢代風雲、諸子百家以及孔子的儒墨之爭。期間還穿插了一些文化領域的品讀。易中天老師的獵取之廣,已經讓我們歎為觀止了。

詼諧:他那獨特的嗓音,在某一段時間,甚至成為了各大綜藝節目中經常被模仿的對象。以及他那獨有的開場方式和講述方式,總會讓人在詼諧、輕鬆之餘,就已經瞭解了一段段的歷史。

深度:百家講壇是一個有深度的教育節目,不單純的只是介紹和闡述歷史,更需要的是老師講解歷史背後的深意。易中天老師在講解一段歷史事件以後,總會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和評判,而這些評判對於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較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

百家講壇還在持續的播出中,期待未來易中天老師可以有更多更好的講座持續推出。


影評時光機


《百家講壇》節目已經關注很長時間了,從開始的袁崇年講清史到後來的易中天《品三國》、錢文忠的《百家姓》每期必看,真是收益匪淺。總體來講,這些教授們全部以尊重史實,還原歷史解讀講演的,這一點要比歷史體裁電視劇強的太多。

在眾多的老師中,我最喜歡看王立群的節目。王立群老師生於1945年3月14月,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文學碩士,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前幾年,王立群老師在《百家講壇》中以《史記》為藍本,用現代人視角為觀眾描繪出了具有曠世才能而又狂妄自大的項羽、兇殘暴虐而又有政治家風度的呂后、好大喜功的漢武帝、褒貶不一的秦始皇等一個個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

在《王立群讀史記》中,王立群老師用紮實的史學知識加上淺顯易懂的語言,將《百家講壇》所倡導的學術品位和大眾口味有機地結合起來。聽著他的講述,彷彿令人穿越到了二千年前的那個兵戈鐵馬年代;秦皇漢武、劉邦呂后、張良韓信陳平、蕭何等等一系列彪名史冊的人物,又重新生活在觀眾面前



王老師另一部印象深的作品是《百家講壇》中的《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祖》和《宋太宗》。


相知相惜178910574


易中天



易先生講課風趣幽默,也有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把他稱為另類教授甚至瘋狂教授。

大家對易先生的認識都是從品三國開始的。但我推薦大家一定要聽聽易先生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這部作品相當的見功力。

聽了這部作品,大家就會明白,易先生的學問精純厚正,一點都不另類。是個非常非常正統的文人。

王立群



王老師講課儒雅動聽。

不過有一個細節比較有趣,有人向王老師提意見,說王老師講課有錯字,一石糧食,石應該念擔。不過王老師說這個字就唸石不念擔。後來呢?沒有後來,王老師沒解釋為什麼。看得出來,王老師是個柔中帶剛的人。我也一直管石叫擔,覺得很專業,但經過那次,我還是改叫石了,看王老師的自信,應該沒錯。

王老師還曾經說過一句頗有指向的話:論語,在過去那就不叫書,那叫兒童啟蒙讀物。想想也是可悲,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零落到了什麼程度?讀了幾篇論語,古代兒童啟蒙教材,就能當國學大師了,就可以大紅大紫簽名售書了。說的是誰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另外王老師說過一句讓我特別開悟的話:人生過程固然很重要,但結果也很重要。當然,這話題要展開還得2萬字,我在其他的文章裡談過,這裡就帶過了。

但如果說最好的,我認為是鮑鵬山。



因為鮑鵬山把人性講的最透徹。

那麼問題就來了,憑什麼把人性講得最透就能稱得上講的最好?我個人認為人性問題,是一切文化,哲學,理論的基礎。而在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社會,國家,制度,法律,經濟。所以,人性看得準不準,就決定了你的文化有沒有生命力,進而影響到在這樣的文化上建立的社會,國家是否穩固。

我做自媒體發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人之初性本惡。因為這個基礎不談明白,其他的都是空中樓閣。

就像近代我們中國被侵略一樣,問題就出在這裡。孔孟也好老莊也罷,他們思想的基礎都是:人性本善。孔子說我們要互相關愛,孟子說大家都要守規矩,老子說統治者別瞎攪和,老百姓各自過小日子,莊子說我們要享受精神世界。他們的思想好不好?好。美不美?美。現不現實?不現實。管不管用?不管用。

你想關上門安心過小日子?英國人法國人答應嗎?日本人答應嗎?我們中國人可以過上消停日子,那是在有了原子彈以後。如果我們還是按照人性本善去看待世界,那不是找倒黴嘛。

所以,人性的問題,下到我們工作生活,上到國家,民族,社會都是必須要最先搞清楚的。

一個人看不懂人性,要吃虧,一個民族看不透人性,也是要吃虧的。

鮑鵬山講的課我還是希望大家自己靜靜的去聽一下,我就不多說了,送給大家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當然,就是鮑鵬山說的:知識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但我不知道原創是不是他)

這個世界上, 總會有一些愛情我們不能接受, 但是,沒有什麼愛情我們不能理解;

總會有一些愛情我們不能報以愛情, 但是沒有什麼愛情我們不能夠報以溫情;

總會有一些愛情我們必須拒絕; 但是沒有任何愛情我們可以嘲弄。


銳度何老師


金一南教授,他實事求是的講述了,我們的海軍發展過程,是在七十年代生產的海軍艦上,書寫完成了演講稿,非常生動,感人,不信友友搜索一下,看看金一南教授的演講,深受教育。





老頭156934080


易中天講得最差,王立群倒數第二


渭水釣叟2


我是一個普通人,我站在我的位置審視問題的看法是都很不錯。

太過於高端大氣文化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聽的懂。我不喜歡評書胡說八道,我更喜歡簡單明瞭的解說。

我討厭給別人定規矩的人講解道理,有很多文化人自己的生活高端奢侈,貶低弱勢群體懶惰、貪婪造成的社會風氣不好。

文化人是文明人的代表,不是文化流氓的表現,給不了別人出路也不要對別人輿論上攻擊。


耶穌小安


作為做學問的人來說,我覺得王立群和易中天兩個都不錯。當然有些觀點可以商榷,但是他們兩人還是比較真誠也是能夠讓人願意聽下去的。過於迂腐或者鑽牛角尖或者譁眾取寵有或者心術不正的也有,大多不值一提。


一般般的過客


易中天和王立群講的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