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中國遠征軍”泣血大反攻——滇緬血戰

1938年,國民黨政府為突破日本的運輸封鎖,開始修築陸上生命線——滇緬公路。以緬甸的仰光為起點,終點為中國雲南昆明,全長1154公里。成為抗戰期間中國對外經濟交往和接受軍事援助的陸上交通大動脈。

1940年夏,日本對英屬東南亞殖民地進行軍事威脅,駐緬甸英軍被迫答應日本的要求,關閉了滇緬公路。1940年10月,滇緬公路再次開放,此時目本已佔領越南,駐緬甸有限英軍,很難抵抗住日軍的進攻。中國國民政府急調重兵進入雲南,並同意與英國並肩抵禦日軍的進攻,保證滇緬公路的安全暢通。
“中國遠征軍”泣血大反攻——滇緬血戰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本迅速佔領美、英、荷三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此時,中國的沿海港口也幾乎被日軍侵佔,滇緬公路的南端仰光成為中國與外界聯繫的唯一港口。1942年3月12日,中國國民政府正式為入緬參戰部隊確立番號——“中國遠征軍”。任命衛立煌為司令官,杜聿明為副司令長官,下轄第5軍(杜聿明兼任軍長)、第6軍和第66軍。

隨即,第5軍所屬第200師抵達同古並接收英軍防務。師長戴安瀾命令連夜構築工事,同時佔領同古外圍的軍事制高點。

“中國遠征軍”泣血大反攻——滇緬血戰

3月9日,日軍攻佔仰光,英軍全線向北撤退,滇緬公路被切斷。18日,追擊英軍的日軍先鋒,在同古外圍遭到第200師官兵的迎頭痛擊,斃傷日軍幾十人,並順利掩護撤退英軍脫離險境。第三天,日軍在裝甲車、大炮和飛機的掩護下再次對同古發起猛烈衝擊,經過二個多小時的激戰,日軍再次被擊退。並付出傷亡近400人的代價。遠征軍第5軍所屬的新編22師和第96師沒有按原計劃進駐預定陣地(火車延誤原因)。實際上,第200師在同古是孤軍奮戰……

22日,日軍大批轟炸機對同古進行了猛烈轟炸,同古被炸成一片廢墟。24日,第200師與第5軍軍部的聯繫,也被日軍切斷,同古城外機場被日軍佔領。

戴安瀾師長迅速組建突擊隊反衝鋒,但很快被日軍火力壓制,沒有效果。戴安瀾師長果斷下達命令:收縮外圍防線,部隊全部進入同古城內,打持久戰。並召集連以上軍官全體會議,說道:“我們要固守同古,為國家和民族爭光,如果我戰死疆場,就由副師長指揮,副師長戰死,由參謀長指揮,各團、營、連、排、班長都要預立遺囑,指定自己陣亡後的指揮人,誓與同古共存亡。”隨後幾天,日軍數次利用自殺式衝鋒,衝入同古城內,並與守軍進行巷戰,但都被中國軍隊擊潰。28日,惱羞成怒的日軍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陣地施放糜爛性毒氣,第200師官兵多數人中毒,戰局一度十分危急,但中國官兵靠頑強的意志再一次擊碎了日軍的企圖,同古城牢牢控制在第200師手裡。


“中國遠征軍”泣血大反攻——滇緬血戰

中國遠征軍指揮部得到情況,大批增援日軍向同古城集結,企圖圍殲中國守軍第200師。指揮部立即向第200師下達緊急撤出同古,向葉達西地區集中的命令。第二天中午,當日軍第56師團進入同古城時,才發現這裡已是空城一座。此戰,第200師與四倍於己的日軍戰鬥12天之久,殲敵5000餘人,打出了中國遠征軍的威風。5月18日,第200師奉命向北撤回國內途中與日軍第56師團的兩個大隊打起了遭遇戰。激戰中,戴安瀾師長胸部和腹部各中一彈身負重傷。5月26月在留下遺言:“反攻,反攻,祖國萬歲!”後,壯烈犧牲,年僅38歲。

1942年6月17日,第200師終於勝利抵達雲南騰衝。至此,中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參戰任務結束。由於遠征軍高層指揮不當,部隊遭受巨大損失,總兵力由出征前的10萬人降至約4萬人。8月初,中國遠征軍第66軍所屬新編38師與新編22師在印度會師,並與國內空運至印度的新編30師、54軍第14師及第50師重新組建為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並更名為“中國駐印軍”。

1943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在雲南楚雄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部”,下轄第11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

10月,新編38師在孫立人軍長的率領下由印度向駐緬日軍實施反攻,並打通了孟拱河谷的大門。隨後,中國駐印軍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也相繼反攻,對緬北日軍實施復仇的毀滅性打擊。至1944年8月5日緬甸北部中心——密支那被攻佔,緬北的日軍幾乎被消滅乾淨。
“中國遠征軍”泣血大反攻——滇緬血戰

同時,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從滇西出發強渡怒江,於6月20日進抵騰衝近郊。騰衝是雲南西部戰略重鎮。日本佔領騰衝後設立了“滇緬戰區總司令部”,駐紮日軍第15軍的一個精銳師團。中國遠征軍先鋒部隊在快速攻佔來鳳山(騰衝的屏障)後,中國遠征軍攻入騰衝城內,守城日軍作垂死掙扎……經過殘酷巷戰,直到9月14日守城日軍被遠征軍打得消失殆盡。中國遠征軍終於收復騰衝,並迅雷之勢收復龍陵、芒市等地。1945年1月27日,″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芒友勝利會師,勝利打通中印公路。恢復了陸上國際交通線。
“中國遠征軍”泣血大反攻——滇緬血戰

參考書籍:《看得見的二戰史》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