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哈市每天庫存血量兩噸 獻血總量居全國前十

他19年獻血11萬餘毫升,相當於24個成年人的全身血量;她,一個女生,堅持每年獻血兩次,連續15年;他是哈市眾多“熊貓血”中的一員,只要有需要他就會衝上。14日是第15個“世界獻血者日”,記者來到了哈爾濱市血液中心,見到了這三位無償獻血者,聆聽了他們的獻血故事。

19年獻血11萬餘毫升

帶動身邊人加入

“其實也沒什麼說的,就是獻血為了自己的身體,更為了能挽救別人的生命,就這樣。”正在捐獻血小板的王秀波說道。王秀波今年55歲,潔白寬鬆的無償獻血志願者活動衫,掩蓋不了他健壯的體魄。說起王秀波,在哈市獻血的公益圈子裡,可謂是眾所周知。

“1999年,我第一次獻血,還記得那時候在獻血車上才獻200毫升,沒想到這一堅持竟是19年。”王秀波說,當初獻血家人是反對的,尤其是自己的母親和愛人,可經過了王秀波這幾年的證實,獻血沒有對他產生不良的影響,反而讓他自己的身體更加強壯,這讓家裡人放心了許多。

如今,王秀波不但在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事中宣傳無償獻血的好處,還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的無償獻血者。在他的影響下,當初反對他獻血的愛人也走上了無償獻血的道路,成為哈市血液中心應急隊伍的一員。

據哈市血液中心統計,19年裡,王秀波獻全血累計20次,血小板132次139個治療量,共計獻血119200毫升,相當於24個成年人的全身血液總量。若以普通輸血每次400毫升計算,王秀波所捐獻的血量,至少能挽救140多人的健康和生命。

堅持15年每年獻血兩次

犯困的毛病沒了

“說起獻血的事兒,我也不怕笑話,其實就是為了治一治我這犯困的毛病。”今年45歲的劉榮笑著對記者說。

“聽朋友說獻血可以治犯困,我鼓足勇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中央大街獻血車上,第一次獻血啥都不懂,緊張又興奮。”第一次劉榮獻了200毫升,回到家也不知是興奮還是怎麼,犯困的毛病一下就沒了。過了一個月,她覺得身體並沒因獻血有什麼不好影響,反而犯困的毛病還真的減輕了許多,就這樣她又跑去獻血車要獻血,可是工作人員通知她下次的獻血時間還沒到。

犯困的毛病緩解了,劉榮也下定決心要堅持下去,為了挽救別人,也為了自己的健康,現在的她毅然堅持半年獻血一次,堅持了15年,除了第一次獻血200毫升外,其餘的29次都是400毫升,共計獻血1.18萬毫升。

血站來人進行配型

同事以為他“犯事兒”了

“你好,我是哈爾濱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現在哈市有一名患者,急需B型RH陰性血,想問下您現在能否同意為這位患者進行捐獻血液?”今年54歲的楊洪雷回憶到2000年的時候他在單位接到的一個電話。

“當時哈市血液中心稀有血型招募的工作人員急忙打來電話,並帶上他們的設備和工具來到了我們單位,為我進行簡單的化驗和配型,配型成功,隨後就把我帶走了。”堅持獻血19年的楊洪雷說,這是他第一次緊急為一名危在旦夕的患者,當時單位來了五名工作人員,拎著箱子在他的辦公室進行了抽血檢驗,同事們都不敢靠近,也不敢多問,隨後配型成功,五名工作人員便把他帶到了就近的獻血點進行獻血,很快400毫升鮮血被送往患者所在的醫院,輸近了患者的的體內挽救了一位素不相識的生命。

這樣的事情在楊洪雷和哈市所有“熊貓血”的無償獻血者身上也經常發生,“其實我並不是獻血最多的,也並沒有那麼突出,但我會一直堅持下去。”楊洪雷說。

據哈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是《獻血法》頒佈實施20週年,哈市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截至目前哈市有超200萬獻血者參與無償獻血,基本滿足哈市臨床用血量。哈爾濱市每天的庫存血量約200萬毫升,相當於兩噸,這個庫存血量在全國也是少有的。另外,哈市獻血總量在全國獻血量中位居前十,這所有的數字都歸功於這些有愛心的無償獻血者們。

記者 崔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