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日本動漫是否有不正確的東西在影響我國未成年人?

有人說現在的日本動漫文化正在向中國未成年灌輸不正確的東西,這裡我是持否定態度。事實上受到日本動漫影響最大的是現在的90後,當時的電視臺播放的幾乎全是日本引進的動畫,而這一代的90後已然是當代的國家支柱,這已經可以說明問題。

日本動漫是否有不正確的東西在影響我國未成年人?

記得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動漫開始蓬勃發展,不斷的向周邊國家輸出。而在90年代,日本動漫就不斷的登上主流電視臺,當時的央視引進了很多日漫,甚至像《EVA》這種偏向成人化的動畫也有播出。後來廣電就有規定“在晚上九點之前禁止播放國外動畫”,導致現在電視上基本看不到日本動漫的身影。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有人說是保護國漫,也有人說是日漫有很多不正確的東西在影響我國的未成年人?我覺得這些都對,但不全面。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電視已經快退出歷史舞臺,網絡點播應該是如今的主流。

當年的日漫也從電視來到了網絡,在沒有分級制度的前提下,所有的動畫應該是不管任何年齡段的人都能自由觀看,就算寫著需要家長陪同或者15歲以上才能觀看的動畫,只要有網絡和電腦都可以直接點播。沒有任何有效管控,所有內容都觸手可得。也因為如此,B站的內容才會不斷被央視點名。

日本動漫是否有不正確的東西在影響我國未成年人?

以前的日本動漫的題材可以隨心所欲,很多動畫公司為了收視率甚至加入很多相當禁忌的內容,而畫面也充滿了感官刺激。比如80年代時候的《龍珠》就是因為要趕當時的潮流,加入了很多露骨的情節, 這些在後來的動畫中都被刪減了。

而動漫會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原因正是其含有部分暴力血腥情節,以及部分情色的元素,事實上日本對於動漫方面也做了多方調整,最為重大的事故就是上個世紀“宮崎勤事件”。在1988年日本有個人渣對幼女伸出了魔爪,在被逮捕後,警方從他家裡搜出很多不良影像,這讓人們堅信是這個東西導致的慘案。

出現了事故後,社會開始對於動漫文化有一種深惡痛覺的誤解。日本當局作了很多措施,從早一點的就是禁止兒童情色,最近的就是不許動畫中露出底褲,對於有些偏向成人向的動畫也會放在兒童不會看到的凌晨檔播放,在網絡上也會分級播放。

日本動漫是否有不正確的東西在影響我國未成年人?

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說起一個典型,那就是《蠟筆小新》

很多沒看過內容的大人恐怕都不願意自己的小孩觀看《蠟筆小新》,因為它的內容設定實在是太糟糕的。可是真正看過的人都會知道,這部片子的三觀奇正無比。在劇中的父母總是喜歡騙自己的小孩,可是小新知道,他們都有自己的苦衷,他會察言觀色,把自己當成生活的調劑品,這是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的圓滑。一個五歲小孩會調皮搗蛋很正常,但一個五歲小孩會聽媽媽的話,會幫家長做家務洗碗拖地,會照看妹妹換尿布,在現實中幾乎是不能找到一個。

日本動漫是否有不正確的東西在影響我國未成年人?

在日漫中的勵志與積極向上的樂觀是其最大優勢,而暴力情色又是其一大特色。好壞與否主要依靠引導,需要培養未成年人自主思考還辨別的能力。而且動畫也未成年的娛樂,也有為成年專門製作的佳作,並非一看到動畫就想到兒童,想到之前的《白蛇:緣起》就有家長帶自己小孩到影院觀看造成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