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打坐時,如何讓心靜下來?

聚朋友937


1.打坐房間的光線不能太亮,否則光線刺激眼睛,無法入靜。

如果是在早上,或白天打坐,可以把房間的窗簾布拉上,儘量在比較黑暗的地方打坐,這樣容易心安靜下來!

晚上打坐,把燈關上,或者開一個小小的,不是很亮的燈就行!



2.打坐最好在早晚進行,空腹打坐效果最好(但是最好不要有飢餓感)

每天早上5~7點,是陽氣足的時候,很多人也沒有起床,很安靜,也沒到吃早歹的時候,這個時候打坐,心容易平靜!

或者飯後2小時打坐,這個時候肚子已經消化差不多,打坐也不會因為胃裡的食物阻礙了能量在體內的運行,而引起氣脈不通!

我喜歡晚上打坐,那時候人少!車也少,相對比白天安靜!



3.打坐前要上好廁所,使腸胃和膀胱都處於很清淨和舒適的狀態,身體處於放鬆狀態,這樣打坐容易讓心平靜下來!

4.要把手機和座機都關掉,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或者進一個房間,把房間從裡面鎖上,這樣可以防止家人大聲敲門、大聲喊叫你的名字、或者小孩和其他家庭成員突然進來使你受到驚嚇。

5.輕放一些自己喜歡的佛歌,輕音樂或佛號,我會放吠吒經,吠吒經能量很強,上坐時,認真聽著吠吒經,一邊念著楞嚴咒種子:普龍,心裡放鬆,什麼也不想,就靜靜聽著音樂!心很容易平靜,而達到入定!


佛之菩提心心


打坐的時候,有的人在睡覺,有的人腿疼得在掙扎,有的人進入狀態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美景,更多的是神遊三界,人在此,心不在此,無法達到身心合一。

平時胡思亂想慣了,幾十年下來妄想已經成片成勢,想改變,讓它由熟變生是很難的。而我們用功修行還是生的,沒有成片成勢,想讓它由生變熟就更難了。

所以修行人之間常會問:有沒有與道相應啊?有沒有與佛相應啊?功夫是不是成片成勢了啊?

我常說一句話:我們的內心世界不樹立戒定慧,必定會被貪嗔痴佔領。心靈的空間不填滿正知正見,必定會被邪知邪見佔領。

就像H多年來一盤腿就打瞌睡一樣,為什麼會打瞌睡呢?因為他坐在這裡不用功。我們的頭腦也好,心也好,不給它一件事做,它就會自己找事做。做什麼呢?要麼昏沉,要麼散亂,要麼胡思亂想,要麼睡覺。

一旦昏沉、散亂、胡思亂想或睡覺成片了,你再想生起一個念頭取代它,那是千難萬難!

其實,你只要主動出擊,給你的心安排一件事,它就不會飛出去,其他雜事、閒事、亂事就進不來了。只要長期給它一件事做,鍥而不捨地做一件事,慢慢地,功夫信號就不間斷,就成片成勢了。

無論是念佛、持咒、觀想,還是數息、隨息,總之,你要主動給它安排一件事。否則,它就信馬由韁,難以駕馭了。

——摘自《萬行開示:八萬四千法門離不開“善護念”》

打坐要調意念

緊貼著脊柱的是我們的中脈,也叫衝脈。你眼前放不放光,就看你的能量有沒有進入中脈。如果進入了中脈,無論白天黑夜,眼前一定是光亮的。當力量進入中脈之後,一定會從頭上出去。

一個人能否成就,任督二脈和中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密宗說要修氣脈和明點。

如何修呢?把意念守在上丹田、中丹田或下丹田。守下丹田的目的是把氣沉到一處,守100天后再挪到中丹田——檀中穴,在中丹田守一百天後又挪到上丹田。按古人的做法,下丹田、中丹田和上丹田分別守100天,三個100天后必然出去。

意念放在哪裡,能量就到哪裡。例如把意念放在頭上(上丹田),能量就從頭上出去。所以意念絕對不能在下丹田守太久,如果始終守在下丹田,生理慾望是無法超越的,甚至會走火入魔。

為什麼要盤腿打坐呢?這與我們的三條脈相關。剛才說了,意念守在哪裡,能量就到哪裡,但是能量最終必須從頭上出去。

如果你的師父不只是個法脈的傳遞者,還是個過來人,已經修證過,他就有足夠的把握讓你一步到位——守住上丹田。而且上丹田有任何反應,他都會告訴你如何對治。

所以我在教大家打坐的時候是一步到位,直接把意念守在上丹田,同時念“六字真言”,不守下丹田和中丹田。

如果你打坐有半年以上,就唸“三字明”。如果你有三年以上的盤腿功夫,就可以念一個字。但是,現在還不敢告訴你們。大家還是把心靜下來唸“三字明”。

意念不只是守在眉間,還要透過眉間的這個“視頻”往前看,同時在心靈的畫面上,把自己的頭部觀想成一朵蓮花苞打開。

什麼叫觀想?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形象思維。為什麼傳統的禪宗沒有觀想,從不講這些?其實禪宗也有觀想,只是能進入禪堂的人修行都很高,這些基礎不需要講。

而現在的人一學佛就可以進禪堂,進了禪堂怎麼用功卻不知道。所以在禪堂裡坐久了,個個都彎腰駝背,面黃肌瘦,頭乾癟癟的,臉上沒有一點光澤。

為什麼頭是癟的呢?

因為能量上不來,就像花苞缺水變得乾癟一樣。如果腦袋鼓鼓的、大大的,像皮球、西瓜一樣,脹得要爆炸,那就是能量升上來了。

花苞為什麼會開放呢?因為下面的能量持續不斷地往上輸送,當脹到一定程度時,一下就綻開了。

為什麼要觀想呢?因為你沒有禪定基礎,看不住自己的念頭。我們的頭腦胡思亂想了幾十年,你不給它事情做,它就天馬行空。

所以老祖宗創立了種種有為法,讓我們藉助外援的力量達到專注。例如在前面燃一支香、一支蠟燭,或放一顆水晶,眼睛若有若無地看著它。當眼睛看累時,就透過眉間用意念看著它。通過這種外援的力量把散亂心收回來,集中到一個點上。這是一種很粗糙的方法,但很有效。

當你“止”在了香頭上,或者水晶上、蠟燭上,再把意念收回來止在身體的某個穴位上,當這個也做到了,你就止在自己的念頭上,看念頭是怎麼來的,又到哪裡去。

所以,對於沒有禪定基礎的人來說,第一步是觀香,或者觀水晶,或者觀蠟燭;第二步是看身體的某個穴位;第三步是看自己的念頭;第四步才達到禪宗的核心——靈明的覺知與空性, 與萬物同一體,心住在空性上,住於虛空法界中。這個過程是由外到內,由粗到細,由看得見到看不見。

如果前三步都做到了,力量自然會扭轉過來,在心靈上達到空性的狀態、靈明覺知的狀態,也就是萬物同一體的狀態。

如果能做到第四步,前三步輕而易舉就能做到;如果前面三步做不到,第四步你肯定也做不到。

如果你有禪定基礎,就不需要藉助外援達到“止”,可以直達第三步或第四步。

靈明覺知的狀態很難解釋,只能通過比喻,這時候你的身心就像一面鏡子,無論外面出現什麼,都清清楚楚地顯現在你心靈的鏡面上,是綠色就顯現綠色,是黑色就顯現黑色,是什麼樣子就顯現什麼樣子,不會變形走樣,沒有任何是非、善惡、對錯的概念,這時候就變成了平等觀。

當沒有外界這些形形色色的東西出現時,它又是什麼狀態呢?是一種空性的狀態。

何為空性?就是個體消失,融入整體,與法界融為一體的狀態。

你看到有個人坐在這裡,但他的心已經消散、瀰漫,和整個宇宙融為一體了,所謂的“法界為身,法界藏身”。法界有多大,他的身體(法身)就瀰漫擴散到多大的範圍,萬事萬物都在他的法身裡面,都在他的心靈裡面。當個體融入整體之後,怎麼起用呢?你一喊萬行,他馬上就能起用。也即:一用即有,不用則無。

對治妄心、散亂心,就是採用前三步,集中力量觀一朵花、一支香或一支蠟燭,把意念止在上面。如果不習慣觀外在的東西,就觀身體的某個部位。

我傳給大家的方法是直接觀眉間的慧眼,觀頭頂的蓮花。但這仍是有為法,仍不究竟,最終還是要放棄,歸於心態,看自己的起心動念。

——摘自《萬行開示:打坐應該掌握的三個基本方法》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東華禪寺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打坐時如何讓心靜下來?有好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只是笑笑而已,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打坐心靜不下來,是很正常的事。打坐時腦海中浮想連篇,就象電視機一樣,關掉了這臺又出現了那個臺,一想我不能這樣啊,誰誰給我說打坐時不能胡思亂想,不想了什麼也不想了。但是,你總是關不掉,又浮出了那個使你生氣的人,他那個惡狠狠的面孔,你會把他關閉,不去想了,這時你腦海中又出現了某人潮笑你的面孔,看他那個得意的樣子,真可恨!只所以你打坐靜不下來因為你思想中裝的事太多!平時和人交往時,也許誰一句話會使你生氣,或者與他人爭長論短。沒事時還在想以後生活如何能更上一步。你說你打坐能靜下來嗎?關鍵是在於平時在社會上遇到的人和事,都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比如有人要罵你,那麼就是你的語言或行為,他認為是錯的,只要能消除他對你的誤解,何不讓他罵個夠,因為他是個俗人,而你是個修練的人,能比嗎?修練,關鍵就是日常生活中,對生活的態度,你能放下時,打坐方可真正的入靜!

我是用最淺白的話,說一下這個問題,沒引用任何經書典集,經書深奧無窮,只可自悟,言傳必偏![祈禱][祈禱][祈禱]


雲中飛245


靜心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打坐可以大致分為散盤,單盤,雙盤幾種,不管哪種,我們都要求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地,有的老師有叫入定。什麼是入定,有人把它比喻成愣神了,但是要保持住,我們平時都有過愣神的感覺吧,是不是很舒服!

如何給心靜下來,首先身體氣血要暢通,否則坐一會兒,腿麻了,酸脹痛都來了,這時候還叫你心靜啊,恐怕是很難。他們是相互影響的,雜念橫飛也影響氣血的運行。

短時間給心靜下來,自我感覺的訓練方法是讀書,出聲音的讀書,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就能很好的培養我們的專注力了,佛家也講讀經是修習戒定慧的很好的辦法!

專注讀書,這時候你不能走神吧,一走神就讀錯了,這時候要注意,自己要聽自己讀書的聲音,不能書讀完了,你還不知道啥意思呢。排除一切干擾,不能斷,一直給書讀完。很容易達到物我兩忘。書我合一了。

給心靜下來,在打坐中並不是睡著了。如果你很困,趕緊睡覺,功夫到了,打坐是不困的。往往就是開始練習的時候,精氣神不足,慢慢打坐精氣神足了,就不困啦!

既然想打坐就必須給貪嗔痴,放下。實在放不下怎麼辦?讀書,呵呵!你不可能一遍讀書,一遍還想誰誰對不起你吧!分散貪嗔痴,有的貪嗔痴特別嚴重的,書都讀不下去,整天睜眼閉眼總是感覺到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那好可以接觸一些輕音樂,我特別喜歡大悲咒。這要大悲心能夠升起來了就好辦了。還有誦讀地藏經也是很好的消除業障的辦法。總之,還是眼界心胸不夠開闊,不能全面的看待周圍的事物。

讓心靜下來不難,難的就是保持這種狀態,所以定功必須訓練!

經常做一些健身活動,使自己的胳膊腿,身體處於新陳代謝暢通的境地,這樣打坐中就能夠很快的靜下來。

祝大家青春不老,越活越年輕,關注我,一起在健康的舞臺上相約共舞!綻放精彩人生!


焱霖運動休閒吧


]打坐不但要求靜,更重要是忘,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但打坐也是身體氣場最弱的時候,容易被外靈干擾甚至入侵,所以要選擇陽氣充足的環境,同時祈請龍天護法保護我們的肉體。另外打坐手印非常重要,佛菩薩是成就者,通常採用手掌向上的手印,佛光普照,但一般人精氣神不足,並不適合手掌向上的手印。

這幾天師兄姐練習打坐,發覺大家的腿比較硬,有些只能單盤,有些雙盤腿會翹起來。我們打坐要求不用任何坐墊,席地而坐,氣脈打通了,自然坐得四平八穩,身體越來越柔軟,越來越健康。其實單盤、雙盤無所謂,最重要是氣脈要通,心能真正靜下來。身體最難打通是臀部,臀部氣脈通了,雙腿自然就容易打通。 ​

(轉自靈芝師姐微博) ​



努力散發愛與光明呀


謝謝。您提了這個問題,說明您打坐時心靜不下來,

本人有15年的打坐經驗,可以給您點建議。

打坐前主要是做兩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調身:即調整身體的姿勢包括打坐環境的安排。

1。打坐姿勢可用單盤或雙盤,散盤都可以,初學者建議散盤或單盤

2。屁股下墊個小枕頭或打坐墊,只坐半邊讓身體保持端正即可。

3。關於腰和胸部,保持自然正直,不要用力,因為一用力身體就沒法放鬆,氣就通不了。

4。關於手,初學者兩手自然疊放在小腹下方大腿上退可,兩拇指輕輕相對。

5。關於頭和眼睛,頭部也是自然保持正直即可,哪怕有頸部毛病也沒關係,自然是怎樣就怎樣,不要強求正直,只要靠著後衣領,下巴微收即可,對於初學者請把眼睛閉上。

6。肩膀和手放鬆。

7。以上做好後開始調整全身放鬆,做下晃海的動作,不懂可繼續提問或百度。

二是調心:以上7點做到後就不要動了,哪怕一點點動。這時開始感受自己的呼吸的進出,吸時知道在吸,呼時知道在呼,是快是慢,是冷是熱,是輕是重,自己都去感受。

此時知道自己在打坐,暫時放下其它心理上的事務,只管打坐,只管呼吸。

如果還有其它問題請繼續提問。也可關注本人帳號(混元正氣)


混元正氣


佛家,講究的修心養性,修心養性,不是說讀多少佛經,看多少經文,就可以達到。

打坐,是修身養性的第一步!

以我瞭解的來說,想靜心,首先第一步把手機關機!

把手機關機!

把手機關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沒有了手機的打擾,就進行第二步,

關閉門窗,拉好窗簾,讓自己處於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開燈或者關燈。

第三步,打坐,閉眼。

想象自己在一片陽光燦爛,海水溫暖的海灘邊漫步,海水沖洗著沙灘,同時也沖洗著你裸露的皮膚。

溫暖的海水,偶爾的海鷗鳴叫,海水沖洗沙灘的聲音,

很快,你就靜下心了,然後,

然後,

然後你就睡著了!

我是三哥,自媒體實戰運營派。

持續更新,助你快速趕上自媒體紅利的列車!

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睡前讀吧


說實話,這種問題要想解決就必須用到一些心理學和腦科學方面的知識。

人在進化當中,因為生活困難,食物不足,所以進化的方向是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消耗,所以人的大腦是非常懶惰的。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解決入靜的問題。

數呼吸、唸佛,這裡方法就是典型的利用這個原理來解決入靜問題。

一般的情況下,像這類方法都會要求你從一數到某一個數字,中間不能有斷絕,如果有雜念打擾,使得過程斷掉的話,那我們就要從頭數起。

就是從頭數起這個行為,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一個反應,大鬧腦會認為雜念的出現加強了它的消耗,會本能的降低雜念的出現。

除此之外,觀想法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雜念,幫助打坐入靜。

觀想法的出現就是為了針對各種雜念,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鬥戰勝佛,白骨觀等等。



我真的不是歌神


打坐時候讓自己心靜下來?一般人是很難保持心靜的。大部分人都是妄語妄念,一陣一陣干擾,不過沒關係,可以要打妄念,如果不打妄念那我們不就成聖人了嗎?

關鍵是你打了妄念後要立刻把思緒再拉回來,知道了,一定要拉回來。那麼不想大妄念想保持清靜怎麼辦?給大家幾點建議供參考:

1、聽一些冪想音樂, 輕鬆減壓的那種舒緩音樂,例如就像瑜伽那種冥想意念或者是古典音樂。或者古琴呢、薩克斯能跟隨音樂的旋律的同時隨著音樂觀想在大海上、在天空中、以及大自然裡自由呼吸;包括森林或者觀想荷花邊都可以,這些都是能輔助大家,讓自己的意識隨著音樂的旋律進入種意識而阻礙了自己的妄念。就是說我們被意識被音樂牽引。

2、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這點很重要的。如果周圍的環境喧譁噪音很大:週末家裡來客人了,很吵啊!還有靠近馬路和火車道啊,或者靠近菜市街以及學校旁邊都是比較嘈雜,這樣的情況下呢對初學者都是干擾的因素。早起或者到山上、公園裡都很好,晨練的人也很多,適合打坐。所以,環境是很重要的。

3、錯開高峰期,選擇安靜的時間點。打坐一般都是需要空寂安靜的氛圍,時間點上可以定在早起5-6點的時候, 或者夜晚9點以後都比較適合, 這個時候我們忙完一天的工作, 真好需要放鬆也減壓, 打坐是最好的辦法了。

4、如果有自己有禪修房或者掛單的寺院或者參加一些禪修班,這些大家都清楚了,有師父引領呢,帶著打坐也是很好的修心養性的辦法。

5、還有一點呢,就是可以配結合持咒的方法來進行打坐。但是注意點了,打坐的時候眼睛千萬不要閉上,要是下垂。大家看到很多佛像都是低眉垂眼嘛,那眼睛看哪裡呢?看著鼻子正中間這裡就是說這個部位代表虛空法界。觀想上師諸佛或者三寶在加持自己,嘴裡默唸咒語或者佛菩薩的名號,比如淨土宗的念阿彌陀佛 、或者觀世音菩薩佛號等等,這樣來關注自己的心達到一心不亂。

PS:注意了:打坐的時候眼睛不能閉上,一旦閉眼容易昏沉很容易打瞌睡,還有散意。都達不到心靜的狀態。

當然了,打坐有很多種,道教也主張打坐,還有瑜伽的蓮花座都是尋求心靜的方法。像瑜伽打坐就會有冪想音樂了,非常好, 對減壓失眠都很有效果。修行的人都以自己的師父或者導師的安排為主。無論是冪想還是持咒,都是為了讓自己心靜下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上師壇城


佛家有三門功課,即戒丶定丶慧,修戒定慧的行者能夠使三種根本一煩惱一一貪丶瞋丶痴愈來愈輕,隨著功夫的增長,智慧逐步有所提升。從而使行者逐漸從煩惱痛苦的世俗中得以解脫。三學的次弟是戒定慧。而有很多在家的行者偏理想化,貪戀禪定功夫。一開始就想坐下來修禪定。結果是一上坐就心猿意馬,注意力很難集中起來。雖然打坐能念心靜下來方法很多,但具體實踐中卻往往收效甚微。往往是不坐時心還感覺較清淨,一但坐下來卻想入非非。思緒象擰開的水龍頭,此起彼伏,川流不息,永不停息。

糾其原因,其實是人們心太急了,好高鶩遠,急於求成。學佛的次弟是戒定慧。第一步是先學戒,受戒,持戒。使戒成為自性流露,行住坐臥,待人接物,心繫戒中。直至不守戒也在戒中,不持戒也能不犯戒。當戒行深厚,自有戒德護體。能令心不亂,曰能降伏自已的心。南傳佛教論藏稱為戒清淨。只有戒行清淨後,才能轉入心清靜的修持,亦即轉入禪修。北傳大乘佛法有六波羅密的修持方法,即用六種方法使眾生從貪瞋痴的煩惱苦海中解脫出來,乘上六度般若法船,直至智慧與解脫的彼岸。這六波羅密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亦即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四波羅密修持卓有成效後,轉入禪定修持定可事半功倍。

禪修的方法有很多,象禪宗的參話頭,天台宗的小止觀,摩訶止觀。淨宗的十六觀們,專持阿彌陀佛名號的唸佛法門,等等等等。一般都要有過來人指導,言傳身教,方可有成。象南傳論藏更是有四十種業處(業處即心所工作的地方)。有十遍:紅遍,黃遍,藍遍,白遍,地遍,水遍,火遍,風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十不盡觀:腫脹相,清瘀相,膿爛相,斷壞相,斬折離散相,殘食相,散亂相,血塗相,蟲聚相,骨骸相。十隨念: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天隨念,戒隨念,施隨念,呼吸隨念,身至念,死隨念,寂止隨念。四梵住: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舍無量。四無色住:識無邊處住,空無邊處住,無有所處住,非想非非想處住冰。一觀即界分別觀,一想即厭食想。

禪修中最常用的方法首推觀呼吸法。觀呼吸初學者使用的是數息法。具體方法是,擇一僻靜之處以某一種姿勢坐下來。坐的姿勢有最簡單的是坐在椅上,兩手託於膝蓋上,或結三昧印亦可。其它坐姿還有散盤/單盤/雙盤(即結跏跌坐)。坐好後結三昧印。然後深呼吸三次,吸氣時閉口用鼻子吸氣,呼氣時,張嘴呼氣。吸氣時意念中觀想把最清新,最純潔的空氣及宇宙能量納入體中,呼氣時意念觀想,把體內所有汙濁不盡的東西盡皆排出去。如是次弟三次後便可轉入數息法禪修了。

具體操作方法是,令意念注於鼻尖及人中稍尖處。吸氣時感覺我在吸氣,感覺到有涼氣從鼻孔進入,心中默唸入。呼氣時感覺到我在呼氣,鼻孔及人中處皆能感覺有熱流通過,心中默唸出。如一吸一呼完成。過程中心默唸入…………出一,然後繼續入…出二,入…出三,直至數到十,然後從一從新數起。如是力所能及訓練。直至意念中除了吸氣,出氣再無他念。這裡有一個直得注意的問題是,初學者數著數著心就跑了,比如數到五心跑了,當心找回來時,不應接著數六,而是從一開始數起。如是不斷的訓練,直到數十次(因有的數法是從一數到十,然後從十翻到一,認為五個週期後),能一心不亂,不出一次錯。這時便可不數數字了,只專注呼吸。如果專注呼吸過程中心又亂了,就返回重數呼吸。如是不斷訓練,慢慢心就可以靜下來了,隨著功夫的增長,慢慢便可制心一處,這時便可轉入真正的禪修了。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修起來卻需要很高的毅力和耐性。有志打坐禪修者,要堅持不懈,時長日久方見成效,決非一朝一夕可成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