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對不起,我想說屏幕下指紋識別是真的“垃圾”

在今年正在召開的極客狂歡節CES展會上,一直被江湖風傳的屏幕下指紋識別終於露出了原型。不過讓人稍有意外的是,這門“獨門武功”的秘籍,居然出現在了一向只注重拍照功能開發的vivo身上。

看起來,屏幕下指紋識別與全面屏概念是一對相生相愛的兄弟,然而技術一旦服務於現實,就必將成後先後的邏輯關係。而體現在這一對孿生兄弟當中,即是全屏可以依託屏幕下指紋識別而存在,而屏幕下指紋識別一旦脫離了全面屏營銷概念的炒作,就真的只能算是“垃圾”了。

對不起,我想說屏幕下指紋識別是真的“垃圾”

在全球極客頂級的狂歡會CES展上,vivo拿出了這個其珍藏已久的看家本事,一方面讓人見識到了這家以拍照作為主要賣點公司的另類特色,同時也再次點燃了全面屏時代下人們關注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的熱潮。雖說這一技術並沒有小米mix突破級的工業設計的驚豔,然而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由於之前風傳連蘋果都無法將其進入消費級開發的水平,這次也算是給vivo這樣一家顏值和拍照驅動型的手機廠商,帶來了一些科技的別樣風味。

然而,本著求是態度,我依然要堅持自己“屏下指紋識別”是垃圾的觀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供君參考,不喜勿噴。

屏幕下指紋識別速度,註定了“雞肋”的當前定位。根據多名現場記者的實際演示視頻來看,在CES展上vivo展臺展出的屏幕下指紋識別技術,識別速度大概在0.6到0.7秒之間。再次放一個現在通用的非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的解鎖速度,幫助大家更好的在心裡錨定這一速度的影響力。

在本次搭載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的樣機中,vivo挑選的是其當前的旗艦機X20 plus。而不同的是,這款樣機中沒有了背後的指紋開孔,機身更加一體化,顯得整潔純淨。而這一信號背後的信息是,vivo正在用自己最強的硬件配置搭配此指紋識別方案,在高配拉滿的背景下,屏幕下的指紋識別速度也不過如此。

對不起,我想說屏幕下指紋識別是真的“垃圾”

其實在 2017 年 6 月底,vivo就在上海展示了基於高通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的樣機,而當時展出的是改造過的 Xplay 6——同樣是一款旗艦機。研發進展中,另一種更快的方案後來者居上,亦即現在的Synaptics 光電指紋識別技術,Clear ID FS9500。加上內部如此長的研發週期,一款開發時間頗久迭代多次指紋識別方案,速度只能達到三年前的水平,不禁讓人慨然遺憾。

屏幕下指紋識別速度,速度不過是其雞肋特性之一,而在基礎功能滿足上,更重要的兩點是:超聲波指紋識別場景的限制,和更安全的替代解決方案。前者使得屏幕下指紋識別技術更像是一種隔靴搔癢式,純粹為了全面屏而作妥協的小版本功能迭代,而後者,會釜底抽薪式地將這一技術過渡“拍死”。

儘管屏幕下指紋識別能夠帶來溼手操作、防水防刮的好處,但是其對於OLED的屏幕的依賴,以及對不能貼膜、不可碎裂的苛刻屏幕條件限制,會讓硬件服務商以及消費者同時掣肘。而在核心的可替代安全解決方案上,蘋果的face id已經做了非常好的模範帶頭作用,接下來國內廠商的紛紛跟進,可能只會存在技術門檻的先行性問題。

而進一步來看,技術背景只是制約產品硬件的基礎,而真正能夠打敗消費者以及服務提供方的,是用戶在前端感受到的真實體驗。

說句國內消費者可能不太愛聽的話,其實絕大多數的用戶尚不具備對機身美感的拼讀能力。稍微懂點工業設計美學的人,應該都不會對老羅的錘子手機嗤之以鼻。排除掉硬件配置搭配和定價策略的處理問題外,工業設計認知是老羅成功目前最大的障礙之一。而同樣的消費者認知背景下,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所完成替代的,不過是背面開孔的機身美感缺陷——要知道,即便是全面屏,也可以通過背部開孔來解決指紋識別模塊的安置問題的。老羅的堅果pro2用了一個很巧妙的工業設計處理,即把指紋識別的接觸區域與錘子科技的logo合二為一,然而這意味了科技美學的死磕之舉,除了發佈會上的幾聲驚歎外,再也未曾見過廣泛用戶的持續圍觀。

對不起,我想說屏幕下指紋識別是真的“垃圾”

而與審美市場環境不成熟相照應的是,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不能很好的滿足用戶對於反饋這一行為的天然需求。當手指伸向一個平整光滑的區域,準確判斷位置必然不容易。屏幕上所有相關的視覺性提示,是沒有辦法轉換成對手指的觸覺提示的。同一個場景中,人類的觸覺和視覺在這裡出現了斷層,反饋信號出現了最大程度的丟失。

其實安卓陣營的指紋識別一直存在這類的問題,而蘋果最早的指紋識別方案之所以顯得過度平滑,是因為IOS的解鎖動畫,通過視覺方式流暢地補足了感覺上的缺失。而反觀發展了許多年的安卓陣營的指紋識別,仍然是點擊即開屏的過渡,充分體現解鎖速度快的同時,大大壓縮瞭解鎖成功反饋的心理愉悅感。

而實體指紋識別接觸區域被“拿掉”後,手指接觸指紋識別區域,只能由小腦控制來定位。有記者在試用的過程中,往往是指紋解鎖區域的動畫效果亮了一遍又一遍,屏幕還是沒有解鎖。這其中產生的挫敗感,或許是這一指紋識別方案接下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長期關注這一領域的極客們,想必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這一技術的發展脈絡及沉澱的週期。但是這個科技社會奇妙的地方就在於,有時候你明明什麼都沒做錯,可也難免面臨失敗的結局。當年的摩托羅拉是,諾基亞是,PDA是,VR是——科技社會永遠在演繹著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等不及邏輯,而這,恰恰也是也是它精彩之極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