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亞運會前濱江怎麼變?全會上區委書記詹敏這麼說

2018-08-11 14: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馬賽潔 通訊員 宋桔麗 文 徐青青 攝

亚运会前滨江怎么变?全会上区委书记詹敏这么说

自G20後,杭州市的經濟社會面貌都上了一個巨大的臺階。濱江作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主會場所在區,將獲得一次向世界展示魅力的絕佳機會。8月10日,濱江區委五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在會上,區委書記詹敏向與會人員描繪了2022年亞運會時濱江區的未來模様:“一流高新區一流城區”。

面對新目標,濱江如何謀求發展?

對標一流 排頭兵要堅持革新

在大會開頭,詹敏通報了改革開放40週年、“八八戰略”實施15週年以來,濱江區取得的良好成績:

“全區GDP增長了10倍,達到1088億元,躋身‘千億俱樂部’;人均GDP達5萬美元,在杭州十大區縣市中,排名第一。稅收超億元企業由3家增長到26家,上市公司由12家增長到42家,在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三。”

此外,濱江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迅速建立起物聯網產業園、互聯網產業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城、金融科技特色小鎮和智慧新天地五大平臺,基本消除了西興、長河街道的髒亂差城中村,地鐵一號線、四號線通車運營,一大批公園綠地建成,最美櫻花跑道成為網紅……實現了從跨江發展橋頭堡向擁江發展示範區的跨越。

面對這樣一份出色的成績單,詹敏卻說,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對標一流城市,我們要以一流的狀態和作風,努力追求一流水平和業績。”

2018年下半年,濱江將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全面落實好新一輪“1+X”產業政策體系;加快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和華為全球培訓中心的建設投用進程;推進奧體博覽城主體育場和網球中心高標準建設;加快冠山路、天馬路、浦沿路、江南大道快速路、江暉路過江遂道以及地鐵5、6、7號線工程施工;力爭開工建設中興單元小學及幼兒園,完成15個安置房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實現100萬方安置房項目開工……

亚运会前滨江怎么变?全会上区委书记詹敏这么说

聚焦“四化” 打造別樣韻味“國際濱”

8月6日,第19屆亞運會會徽揭曉,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袁由敏設計的“潮湧”被確定為會徽設計方案。

“當前距離亞運會還有4年時間,可以說,籌備時間即緊張又充裕。”詹敏表示,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城市功能整合、規劃佈局調整、城市環境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四年後,濱江將會以一流高新區一流城區的姿態面對世界。

濱江將以什麼為努力方向?

詹敏給出了“四化”的目標: 產業國際化、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區化、人文特色化。

2018年6月20日,濱江區發改局宣佈,計劃未來三年投資超30億元,打造“智造供給特色小鎮”。加上現有五大平臺,到2022年,全區將建成6個千億級產業集聚平臺。

亚运会前滨江怎么变?全会上区委书记詹敏这么说

另外,濱江還將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和“獨角獸”,上市公司達到70家,形成上市公司、跨國公司集群的“濱江板塊”。

作為杭州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科技和創新是濱江永遠的底色。詹敏提出,在此基礎上,要聚焦全域城市化,要努力建成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城市。

到2022年亞運會舉辦之時,隔錢塘江望向濱江,智慧之門、恆生電子、網盛大樓、寶龍城市廣場等建築基本落成,高低錯落、疏密有度,形成了新的城市制高點。

1、4、5、6、7號地鐵,江暉路過江隧道、江南大道、冠山路等都會在未來四年內建成通車,基本形成“二橫二縱”的快速路系統、“五橫四縱”的城市主幹道路網絡。

彼時,將會形成由奧體博覽城、冠山周邊、白馬湖、塘子堰等構成星羅棋佈、特色鮮明的城市公園體系,由櫻花騎車帶、梅花觀賞帶、層林盡染休閒帶貫穿的最美跑道。“到2022年,濱江將會是一個充滿優雅和韻味的’花城濱江’”詹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