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作者/佳妤媽媽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現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生活條件也在不斷的提升,父母不用再因為家裡人的溫飽問題而拼命掙錢,這就決定了現在的父母有相當多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時間用來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花了時間和精力在教育孩子身上,父母就會逐漸發現孩子身上不斷暴露的問題,孩子好動並且屢教不聽就是這樣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父母總是很疑惑自己的孩子,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最後變成了這樣。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大學同學張琳家裡的孩子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以前孩子還不太大的時候每次去他們家做客的時候,孩子雖然可能是由於年紀比較小,總是自己安安靜靜的待在那裡玩玩具,也不會吵鬧,丟玩具這些更沒有發生過。但是,最近幾次再去張琳家的時候,孩子總是長躥下跳的,有時候吵的都不想在她家待著。張琳也總是和我們抱怨:“孩子最近性情大變,年紀大了反而不聽話了,越來越不安靜。又吵又鬧,真的快沒法管了。”

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有的感覺,孩子慢慢長大了,還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越來越難管。父母這個時候就會一致認為是因為孩子是由於年齡的變化才導致的這樣的情況的發生,但是,其實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父母自身的原因導致的。

"費斯汀格法則"分析

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費斯汀格法則",從這個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瞭解到孩子出現現在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自己的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費斯汀格分析法則證明:"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這一法則,可以對孩子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不能被影響的影響因素只佔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十九十的都是可以改變的。而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這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其實和父母有關係。

因而,父母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好動又很難控制的時候,應該反思的是父母本身。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性格發生極大的轉變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程度的關係。另外,父母要時刻明白孩子特別好動也很難管教的時候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應該及時發現並且幫助孩子調整而不是坐視不理或者是隻是在表面解決一下問題而已。

孩子好動難管有什麼影響: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容易讓孩子在別人眼裡留下不好的影響

特別喜歡活蹦亂跳的孩子,不管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中,都更容易受到排擠與冷落。因為這樣的孩子時常是做不到遵守紀律。總是在帶頭搗蛋的那一個,而管理者為了讓紀律得到更好的維護,通常選擇這樣的孩子來“殺雞儆猴”,這樣的孩子將會是受到相應的懲罰,並且被貼上標籤,讓人下意識的覺得這個孩子讓人不舒服。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而且給他人留下一個壞的印象之後就會讓事情逐漸變得複雜,和孩子接觸沒有多少的人也會因為他人給孩子貼上的標籤而對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印象,也會和由此來判斷一個人的為人。當孩子僅僅是因為活潑好動而被他人貼上標籤的時候,即使孩子長大後改正了這些習慣,也會讓他人變得無法信任孩子。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孩子的成長健康出現危機

此類的孩子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和老師的管理一般是有一定的曲解的,這種曲解讓孩子不願意聽從所有人的好的建議而直接選擇獨自面對問題。但是仍有大部分的事蹟不斷地證明,孩子缺失了父母和老師的帶領,孩子的成長的道路一般是十分坎坷的。

因為畢竟爸爸媽媽和老師已經是成年人,擁有的豐富閱歷絕對比孩子豐富。也可以及時有效的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但是孩子不一樣,孩子社會閱歷幾乎是沒有的,很多事情是聞所未聞或者只是一知半解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和老師,還不能選擇及時的引導孩子。那麼孩子就只能是面臨受傷的情況了。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也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依照孩子的成長曆程出發的話,假如孩子在小時候家長就很難管控,那麼等到孩子將來道理青春期叛逆的階段。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是無法控制的。這個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會不斷的加重,父母給孩子提的意見,他統統不聽選擇拒絕,這種逆反心理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孩子誤入歧途。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那麼,如何才能在管教孩子的同時又保障孩子的成長健康的前提下教導孩子,教導孩子是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注意這三點: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教育孩子候注意控制情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是帶著自己的情緒去教育孩子,這樣就會導致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說話不是特別的注意,有些話說的可能比較重。而孩子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較差,所以很可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說話比較重的情況,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受到心理創傷,並且出現負面情緒。

而且因為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抗打擊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會導致很多危險的事情的發生。所以,父母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學會耐心的跟孩子溝通交流,這樣孩子才能聽進去父母的建議和指導,才能以更好的狀態來報答家長的教育。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給孩子一個情緒穩定的時間

父母在控制好自己情緒的前提下,然後再去安撫孩子的情緒,只有孩子的情緒也真的穩定下來,雙方才能更好的交流溝通最後達到解決問題目的。因為如果孩子在家長教育的同時也是有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就很容易扭曲的理解家長的意思,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是徒勞無功的。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與此同時,假如孩子自己就有情緒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仍然選擇教育孩子,那麼就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和家長頂嘴的情況發生。

那麼這樣父母會更生氣,也容易引發爭吵。

孩子過於好動管教困難,“費斯汀格法則”證明:父母有很大責任

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無法避免

如果一對父母很好的做到了影響孩子那百分之就是的因素,剩下的百分之十,儘量的讓孩子接受那百分之十的不完美和對自己的影響,做父母的也應該明白有些時候有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正確的引導孩子。

我是佳妤媽媽,正在每天學習帶娃養娃,與寶寶一起成長。每日分享育兒故事,歡迎各位寶爸寶媽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成為學習型的優質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