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地熱是我們常見的能源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全球地熱最豐富的應該要數冰島,全國超過85%的人口利用地熱取暖,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熱,全世界都羨慕不已!但吃瓜群眾並不關心這個,取之不盡的地熱能是哪裡來的?真的取之不盡?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地熱來自哪裡?

地熱來自於地球內核的熱量,從溫度高達6000度的最熾熱的內核到液態鐵鎳質外內核,再到地幔以及上地幔等,結構如下圖: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由內而外,溫度是逐漸降低的,到地殼表層時,溫度已經和地表沒有什麼差異,從內到外的溫度分佈如下表: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我們可以瞭解到,只要到達30千米的地殼莫霍面時,溫度就已經達到400-1000℃,如果以此開發燒水發電的話,已經綽綽有餘,但很可惜我們最深的孔也只挖到了12226米,也就是12千米左右,因此要利用地熱的話還是需要在地殼斷裂帶,熾熱熔岩距離地面比較近的位置。

地球內核熱量來源有兩個:

放射性元素衰變

形成地球物質的引力勢能

前者佔了地球內部熱量來源的60%-80%,是的球內核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地球已經誕生約46.5億年,大部分放射性物質早已過了半衰期,未來的熱量產出將會來越少!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後者引力勢能是繼承於行星形成過程中星雲坍縮時角動量守恆的撞擊和引力勢能,這個個過程和放射性衰變一起構成了地球內核熱量的來源。

內核的熱量會地表傳導嗎

地球半徑大約是6370千米,由內而外是一個溫度漸變的過程,即使岩層不是熱的良導體,在漫長的時間裡也會慢慢向外界散發熱量,傳導到地球表面時約為0.085瓦/平方米,跟地球從太陽獲得的功率1366瓦/平方米,這明顯微不足道,但太陽由於大量的氫元素聚變,熱量源源不斷,而地球從誕生後即有限的放射性元素衰變和引力勢能,這個數字加上地球表面巨大的面積,另外還有火山噴發與海底的熱液泉等都在不斷的消耗地球內部的熱量。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根據科學家估算,地球從誕生起到現在大約已經下降了約500℃,對於在46.5億年的漫長曆史才下降這麼一點也確實可以看到地球岩石的保溫效果。但未來也許會有一些隱憂在裡面。

為什麼地下水還冰冷?

準確的說地下水是冬暖夏涼的,但這只是一個錯覺,其實地下水大致恆溫(10-22℃,不不同緯度略有差異),冬天感覺暖和是因為外界溫度只有0℃左右,10℃的水就比較暖和了,如果15-20℃都能勉強算溫泉了。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但等到夏天來臨時,外界溫度在30-35℃以上,觸碰到15-20℃的水,是不是透心涼?這就是地下水冰冷的來歷。當然地下水沒有被地核加熱是因為普通地下水深度不夠,0.085瓦/平方米還不足以加熱地下水,更深的地下熔岩還沒有與水接觸,否則就是地熱資源了!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地熱資源形成示意圖,當然這個唯一來源是地球內部的熱量。

真的取之不盡?

地熱在現代能源定義中是屬於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但從地球物理角度來看,它卻並不是,儘管我們利用地熱並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對於地球龐大的熱量來說,我們利用的不過是每年從牛身上拔一根毛,有影響嗎?當然有,但是有多大呢?相信各位也知道這個比例。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真正的關鍵並不在此,因為地球產熱機制已經大大下降,因為最大的熱量來源放射性衰變物質大都已經過半衰期,也就衰變能的紅利已經過了頂峰了,未來將會持續下降,而源源不斷的各種途徑散失熱量,未來地球內核溫度會逐漸降低,據科學家估計二十三億年後後,內核的溫度可能會下降到難以支撐內核液態金屬流動的溫度,這將導致地球磁場逐漸消失!

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何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地磁場對於萬物都很重要,沒有地磁場,大多數鳥類的導航也許就要出錯了,高能帶電粒子也會讓我們天天可以看極光,無論緯度高低,但問題是很多更高能會到達地表,大氣也會在這些高能粒子的轟擊下達到逃逸速度而逐漸減少......地球磁場消失絕逼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還有數十億年,想必我們不會呆在地球上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