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大街上,經常會碰到房產銷售前來遞送傳單,邀請去售樓部看看門面,介紹門面的價值如何“高大上”,不去害怕錯過投資機會,去了又擔心上當受騙!糾結萬分後還是決定前去了解一下,反正決定權在自己手中,買不買自己說了算。

其實商鋪的價值並不小,可以出租、抵押,總體來說即使再虧也虧不到哪裡去,安慰內心的話誰都會說,銷售正好“趁虛而入”,攻 破 內心最後一道防線,商鋪作為投資品,價格有漲有跌屬於正常現象,畢竟我們還得仰仗實體店給生活帶來便利,如果有一天實體店消失殆盡,生活會成啥樣還真不好說!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投資商鋪並非“一勞永逸”!

銷售在售賣自身商鋪時總會傳達這種思想:未來價值會是多少?預期幾年將收回成本?白白賺了租金商鋪還是自己的等等,有商業頭腦的朋友就會反思,既然這麼“暴利”,開發商為何不自己長期持有物業呢?

所謂的“一勞永逸”並非可以達到如此效果,好比開發商賣商鋪時承諾10年後回購一個道理,相信很多朋友都碰到過,每年8%的返租款,10年後原價回購商鋪,轉念一想還真不錯,即使不增值起碼能保證不貶值,但是10年後的事情會怎樣連我們自己都不敢保證,這個房開公司是否還存在都是未知數!一位在私企房開商工作10年的銷售總監透露:自己有一個商業綜合體3樓商鋪,面積有40平方米,公司承諾5年後可以回購,5年返租抵扣房價時限已到卻不見這3年的返租款,讓開發商回購,得到的答覆卻是開發商沒有資金支付,到現在二三樓面臨著招商困難問題。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別被“表象”所迷惑!

走進售樓部,發現最多的是商鋪和銷售人員,銷售人員拿著房開商的工資,替房開商工作,自然利益傾斜在房開商方向,銷售人員介紹最多的就是目前商業氛圍好、未來租金高,通過這樣的話語樹立客戶投資信心,聰明的朋友一眼就可以洞察本質:商鋪的價值好與壞在於運營與周邊人口密度,即使描述得“天花亂墜”依舊能保持自身的判斷力!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房開商針對商業樓盤最喜歡做的兩個“表象”:

  • 一是營造商業氛圍,業內叫做招商運營,通過發佈招商引資消息實現商家入駐,讓商家與自己站在一條繩上,這樣一來給投資者的直覺就是商鋪“好”租,買下來就可以收租金實現收益,並且未來價值還能得到提高!把持不住的投資者往往會短期下定論,買還是不買在內心經過一番“掙扎”後會得到結果。在他們眼中資產放在銀行中“跑不過”通貨膨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向固定資產!
  • 二是不斷做活動提升企業和樓盤的影響力,證明自己有足夠的財力來運作樓盤,保障投資者利益不受損,為投資者樹立信心。不管買任何商品都需要記住:產品暢銷時不需要過多活動作為宣傳!買商鋪也不例外,動不動就認籌送寶馬、奔馳汽車,開發商是真財大氣粗還是另有隱情?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表象”終將有暴露的一天,好商鋪從來不缺活動宣傳,好比社區底商,臨近小區自然不缺人流。這也是為什麼更多人願意買社區底商的原因,相反商業街和購物中心讓人們有種“虛無縹緲”的感覺,這兩類商業綜合體都需要持續不斷的活動來支撐商業運營,畢竟屬於目的性消費。一旦做活動就需要不斷投入“鈔票”,運營公司不是印鈔機,活動的費用往往來自於商家租金和物業費,商家這筆資金來源於消費者,無形之中增加了消費者消費壓力,同等條件下價格更貴,消費者勢必會逐漸排斥高昂價格商品。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地產銷售建議:合理分配資金投資商鋪

曾經一位從事地產銷售的朋友就碰到這樣一件事:通過網絡發佈商鋪銷售信息,有一天接到一個客戶電話,客戶想要買一個“小商鋪”,用於給老婆開便利店,自己從事裝修方面工作,他老婆在廠裡上班,家裡還有2個小孩,不想讓老婆那麼辛苦,便琢磨給她買個商鋪自己經營,這位銷售朋友所在公司是國企,所有門面都被一個幕後老闆“包銷”下來,有著高昂的團購費(高額團購費不合規),按照客戶所能提供的資金來看勉強夠買一個14平米的商鋪,總價30萬,團購費高達8萬多,實際單價在1.5萬左右,這位地產朋友不忍心讓他將所有資產投入在一個還不知道何時交房的商鋪中來,便打消了客戶的投資念頭,他親自到客戶家裡拜訪了一趟,發現客戶4四口人租了一個兩居室的民房,直覺告訴他應該阻止客戶“好心”購買商鋪。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對此做法我深表敬意,或許這才是專業銷售人員最正確的投資建議吧!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的道理誰都懂,傾注所有去購買一個商鋪顯然不可取!從事銷售行業的朋友都知道,開發商對門面的定價是根據市場得來,會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市場上的商鋪價格普遍高於其自身實際價值,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商鋪短期內沒有多少增值空間,甚至隨著樓盤數量增多,貶值現象也可能出現!

買商鋪目的更多是為了保值,當然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增值再好不過,投資商鋪不僅需要注意地段、樓層、樓盤屬性等,更應該深入瞭解開發商對商鋪價格知否存在“虛高”現象!開發商賣商鋪其實也是利益互換,新修建的樓盤都需要資金回款,盲目將價格提高勢必會有悖於市場,客戶不買賬,所制定的價格就猶如“形同虛設”。投資者通常可以跟房開商進行價格談判,特別是重資金投資者,房開商看中的是你能讓他資金回籠多少,同理也會有更多“讓利”空間進行置換。

為老婆買商鋪開便利店,多虧銷售人員“阻止”!避免了悲劇發生

商鋪的價值一般高於同等面積住宅,在於本身使用性更為廣泛,商鋪的租金一般情況下高於住宅,況且住宅需要自己花錢裝修,商鋪則是由商家出資裝修,使得商鋪依然是房地產投資首選,但是市場上的商鋪目前存在“虛高”現象,“擠佔”短期上漲空間,投資者還需擦亮眼睛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