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初年老照片:六朝古都南京社會風貌,江上有乞丐船


1917年,南京街頭等待拉貨的獨輪車。“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南北朝詩人謝朓的這句詩恰到好處地描寫了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的氣象。本文選取了拍攝於1917-1919年間的老照片,為各位網友展示100年前南京的社會風貌。

1917年,南京一男孩守著一堆木籤。醉心於攝影的美國社會活動家西德尼·甘博拍攝了這些照片,他曾於1917-1919年多次前往南京,在完成工作之餘,用隨身攜帶的照相機記錄了這裡的歷史遺蹟和社會風貌。他的很多照片在構圖方面不太講究,不過,這不影響這些照片的史料價值。

1917年,南京浦口火車站一景。浦口火車站始建於1908年,是津浦鐵路的南部起點,在近代鐵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17年,南京河邊進行糧食買賣的商販。兩名男子正在將小米從麻袋倒入容器內稱量。舊社會人們常用升、鬥、石等單位來計量糧食的多少。

1919年,南京北門橋街區。北門橋街區有著千餘年的歷史,明清時期是重要的集市貿易場所,橋南多估衣鋪,橋北有魚市街。民國初年,南京有三個商業中心,城南是夫子廟,城北是下關,城中就是北門橋。

1919年,南京長江上的乞丐船。小船上的乞丐舉起網兜,向甘博乘坐的大船上的乘客乞討。那些年頭是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亂世,各派系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導致很多百姓失去家園、流離失所,不得不四處乞討為生。在街頭乞討的多,像這樣在江面上乞討,確實比較少見。

1919年,南京街頭做縫補生意的婦女。

1918,南京明孝陵已經坍塌的方城明樓。清朝時期,明孝陵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康熙帝、乾隆帝還曾到此上香。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戰火幾乎讓明孝陵地表建築毀於一旦,一直到民國都鮮有修繕。

1919年,無人問津的江南貢院,考棚內雜草叢生。清朝時期,作為舉辦科舉考試的地點,江南貢院非常熱鬧,經常性匯聚兩江地區最有學問、最有活力的讀書人,全國半數以上的官員曾在這裡參加考試。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制度,江南貢院也就廢棄了。

1919年,金陵女子大學裡正在認真學習的女生。民國初年的南京城裡,既有像江南貢院這樣的歷史遺蹟,也有金陵女子大學這樣的現代化所在。1919年,該校首屆5位學生畢業,這是第一屆在中國高等學校中獲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