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浙江日報︱推動下訪接訪制度化系統化

編者按: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浦江縣下訪,開創了省級領導幹部下訪接訪的先河。16年來,從一項點上工作到一個面上舉措,再到形成一套制度體系,從浦江的破題到全省的實踐再到全國範圍的推廣,領導幹部下訪接訪被實踐證明是貼民心、順民意、解民憂的德政工程,是從源頭上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大創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建設浙江特色基層治理體系,12月5日,省委宣傳部、省信訪局、金華市委在浦江聯合主辦全省深化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工作理論研討會。本報今摘要刊登與會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發言,以饗讀者。

信訪工作的“浦江經驗”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好經驗。我們要進一步總結、提煉和推廣“浦江經驗”,用更多持續性、長效性的制度創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領導幹部下訪接訪是信訪工作的新思路,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形式。在傳統的信訪話語中,“訪”的主體特指權益受到侵害的民眾,故而稱為“上訪”。從互動關係來看,上訪是單向的,是民眾向政府傳達訴求。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下訪浦江,突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勢,是一項具有突破性的創舉。變群眾上訪為領導幹部下訪,並將其看作是信訪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將信訪工作從自下而上的、單向的信息傳遞,發展為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之間有來有往、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雙向互動,擴展了信訪工作的外延,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在《之江新語》中,習近平同志闡述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變群眾上訪為領導幹部下訪,不是信訪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層工作,而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一種工作思路的創新,一種行之有效的機制,一種發揚民主、體察民情、聯繫群眾的重要渠道。”

浦江的實踐推動領導幹部下訪接訪走向系統化和制度化。16年來,浦江歷任縣委、縣政府,沿著習近平同志的路子,以“一任接著一任幹”“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和毅力,踐行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制度,從而使浦江的信訪工作取得了極大成效,已經形成一套上下貫通的網絡體系和切實有效的體制機制,並從地方性實踐走向全國。例如,浦江建立了“縣級領導開門接訪、鄉級領導隨時接訪、村級幹部上門走訪”的接待機制;健全聯席會議機制,打破行政壁壘,推行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齊抓共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信訪制度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務,打造“信訪超市”等。浦江信訪工作的創新實踐,提升了黨和政府在信訪工作中的主動性,提高了處理社會矛盾的規範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水平。

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信訪工作的規律。信訪工作不但要化解各種具體矛盾,而且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各類經驗教訓進行梳理提煉,形成科學認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超越經驗主義積累理性知識,從而有效地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例如,在實踐中,如何將“人民”這一概念在黨群關係和法律關係中進行區分,是基層治理必須面對的課題。浦江嚴格落實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建立健全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會商機制,就是一種有效應對方式。此外,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強調持續性,在確保制度運行成效的前提下,降低運行成本,才能推進可持續發展。浦江的信訪工作已經進入良性循環,極大地拉近黨群、幹群關係,更以信訪工作為推手將其他領域的工作囊括在內,有效降低了溝通和處理成本。最後,“浦江經驗”還強調了“公眾參與”和“民主協商”的重要性,無論基層治理怎樣創新,“讓群眾有話說”都要成為原則和目標。

【作者為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