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撰文 | 古城校尉


如果不炒股,知道鹽湖股份(000792)的人不多,但事實上,這家公司不但是10年前的“超級大牛股”、“超級大白馬”,而且在西部礦業(601168)崛起之前,鹽湖股份一直都是青海國資委旗下最大的企業,堪稱一號國企。


11月21日,陷入破產重整的*ST鹽湖發佈公告稱:中國中化集團、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等二家意向戰略投資者向管理人提交了報名材料。


這是什麼意思?我們逐一分解。


鹽湖到底啥情況



鹽湖股份真的是一隻大牛票。2004年從7元左右啟動,一口氣幹到了2008年的92元,足足漲了12倍!市場不好的2010年前也穩定在70元左右,而且始終是跑贏大盤,更是打敗了許多股票的表現。彼時證券市場有一句很確切的話是——你看鹽湖鉀肥什麼時候套過人。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這家成立於1958年的青海鉀肥廠,位於青海海西州下轄的格爾木市,主要陣地是格爾木的“察爾汗鹽湖”,察爾汗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鹽的世界”。我們一起看看“10年前”為什麼會這麼牛?


1:首先是鉀肥資源豐富:這片鹽湖總面積為5856平方公里,其中僅氯化鉀表內儲量為5.4億噸,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7%。氯化鎂(16.5億噸)、氯化鋰(800萬噸)、氯化鈉(426億噸),均佔全國第1位。整個鹽湖潛在的開發價值超過12萬億元。


2:其次是市場前景看好:由於加拿大、俄羅斯合計鉀肥儲量佔據全球85%以上,中國市場嚴重依賴鹽湖鉀肥的供應,因此使得上市公司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40%以上,成為“中國鉀肥第一股”。


3:再者是業務表現優異:如下圖所示,在2004年至2012年之間,公司主營收入從12億元增長至82億元,淨利潤從4億元增長至27億元。這種超牛的業績自然刺激了股市。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對這一段歷史的描述,西安金融棒棒糖是希望糖豆清楚“這真是一家好公司”。但自2013年之後公司業績出現下滑,並出現了鉅額虧損,2017年虧損42億元,2018年虧損36億元,2019年三季報顯示仍舊虧損超過5億元。大家一定想知道為什麼會成這樣。特別簡單——“做了一場鎂夢”。


2008年,上市公司啟動了“金屬鎂一體化項目”,裝置包括10萬噸/年金屬鎂、100 萬噸/年甲醇等11個項目和配套項目,當初的預計投資額約為200億元。但截至2017年底,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累計投資卻達到386億元,並出現了大額的計提減值。在回覆交易所問詢時,公司公告稱:部分生產裝置試生產未能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由於原材料成本上升,單位固定成本高等影響,試生產產品成本較高,試生產產品虧損嚴重。


如此龐大的債務負擔,導致鹽湖股份不堪重負,於2019年9月底,啟動了破產重整。


戰投名單有懸機



各位糖豆,破產重整幾乎是資本市場最複雜的事。既要獲得省政府、最高院和證監會的同意,要召開債權人委員會、債務人委員會,還得引入戰略投資方。事實上,市場上對鹽湖股份此次破產重整也充滿了異議,例如區區400萬元債權人發起重整申請時,鹽湖股份賬面上還有7億現金及170餘億淨資產,公募債的持有人公開質疑“是不是要搞碰瓷式債轉股”,這些都導致市場上有了一種說法——“鹽湖股份在藉機逃廢債務”。


作為陝西本土金融觀察者,我們就不探討這種細節了,我們只用一句話來總結本宗破產重整的核心——甩掉“鎂夢”的沉重負擔,保住上市公司,“要有人用鉅額資金來買單”。與此同時,基於我們以往的經驗,破產重整通過的概率一般都非常大,我們也相信青海國資有辦法讓債權銀行接受某一比例的清償率。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圖:鹽湖股份一體鎂項目外景)


此時,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戰略投資者意味著什麼?陝煤集團到底是什麼角色?結合“鹽湖股份主業依然強勁、一體鎂急需剝離”的現實需求,我們判斷戰略投資者需要做兩件事。


1:承接一部分剝離成本:此宗破產重整的債務成本是很高昂。截至 11 月 27 日,共有 1038 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管理人已初步審查確定的債權金額約為 453.75 億元。這些債務的大頭肯定是銀行,基於銀行的“對上市公司的需求鏈比較長”(例如貸款、中收,也例如其長週期的合作歷史),接受一定的債務打折是肯定的。但即使如此,誰來出這些償債的錢總是繞不過去的。無論戰略投資者是買走一部分虧損資產,還是直接注入現金,都不是小數字。


2:為上市公司帶來增長:由於讓債權人接受打折的前提包括“未來發展前景”,新進場方也希望獲得股權後有遠超從前的表現。基於此,誰來給鹽湖股份帶來增長,也變成了同樣重要的因素。當然,由於鹽湖股份的主業非常突出,不象原來煉石有色(000697)借殼咸陽偏轉之後,主業由線圈等轉為礦產資源開發,我們估計圍繞“鉀肥等進行綜合開發”是不會變的。


以鹽湖股份700億元總資產的規模,戰略投資者註定也是“大體量”。因此,當中化集團站在陝煤集團前面時,西安金融棒棒糖得出一個最大概率的預期——本次是“聯合體”進場,中化挑大樑,陝煤作配角。


其實,這一組合非常正常。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從經濟體量上講,中化集團是第1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2018年總資產4800餘億元,營業收入5900億元,其主營業務包括石油和化工產業、農業投入品(種子、農藥、化肥)等,並控股中化國際( 600500)、中化化肥( 00297)、中國金茂( 00817)等多家上市公司,擁有全球員工近6萬人。陝煤的體量與此相比,從總資產來說相差不多,但營業收入則少了一半多(2018年營收2808億元)。


從社會影響上講,作為青海省的重點國企,青海方面在求助時更傾向於央企,讓鄰省同級別的國有企業來出手,“面子上也有點過不去”。


當然,還有歷史角度,中化集團本身就是鹽湖股份的二股東,以5.7億的持股量,掌握著20.52%的股權。


陝煤圖什麼?



首先,我們認為,陝煤不是衝著殼資源去的,這個不現實,也沒必要。基於對陝煤近年來“以投資驅動產業”的路徑來看,我們認為陝煤兩年來的收購案有幾個特點。


1:不偏離能源和新材料:我們看隆基股份(601012)、德威新材(300325)、恆神股份(832397),每一宗都符合。


2:偏好行業頭部公司:以出手隆基股份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者,既掌握了絕對的市場資源,同時又以技術研發實現了產品的競爭力,這類企業的投資風險相對較低,未來獲得財務投資收益的可能性大。因此,通過旗下陝西煤業(601225)大舉出資,目前持股數已超過8%,而且累計浮盈超過50%。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3:小盤股才追求控股:以德威新材和恆神股份為例,前者是國內線纜用高分子材料的創業板公司,後者是建立了中國第一條千噸級碳纖維生產線的新三板公司,在這些盤子較小的收購案中,陝煤集團均獲得了控股權。


按照這幾個特點,西安金融棒棒糖認為,此次“戰投”鹽湖股份,基本都符合這個特點。當然,本次出手還是有幾處“細節上的不同”。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1:陝煤應該判斷出“不會虧錢”:鹽湖股份目前價格不足9元,而且其拳頭產品氯化鉀的毛利率達到了74.64%!加上鉀肥資源還是相對依賴進口,一度還因為資源短缺制定了“便利進口、嚴控出口”的政策。即使經過20年建設,國產鉀肥市場佔比達到了60%,但未來仍然會有供給壓力。因此,佔國內市場40%的鹽湖股份一旦“卸掉鎂夢包袱”,從二級市場走勢到實際業績,安全邊際都是相對有保障的。


2:陝煤應該看中了“鋰業資源”: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點,未來新能源汽車轉型中,鋰電池還是繞不過的,通過下表可知鹽湖股份的碳酸鋰毛利率也達到了42.37%。而陝煤集團對“鋰產業”的佈局其實早已推進了,如其渭南基地就有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陝煤發起“西安善美鋰業投資基金”並收購了青海恆信融鋰業。那麼,鹽湖肥份的察爾汗鹽湖有多少鋰呢?前方其實提出到了,800萬噸,是全國鋰儲量最大的鹽湖。


難以置信:陝煤要收購“青海二號國企”?


綜上所述,不難猜測的是,陝煤此次出手“絕不是臨時起意”。不過,由於*ST鹽湖只是剛剛啟動破產重整,具體方案還沒了出來,未來漫長和複雜的討價還價中,陝煤集團最終的進退還未可知,是否與“青海二號國企”掛上鉤亦無法判斷。


但回到本土財經觀察的角度,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陝煤集團管理層提出的“以煤為基、能材並舉、技融雙驅、蛻變轉型”之戰略,在2019年變得更為清晰和具體。西安金融棒棒糖也樂見更多的財經動作由此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