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我家孩子為什麼突然不乖了?說說那些被家長打擊的故事(系列二)

孩子越長越大,突然有一天我們可能會發現——孩子以前很聽話,現在不乖了;孩子以前知道對父母噓寒問暖,慢慢冷漠了;孩子以前很愛學習,漸漸不願意用功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系列二:有一種錯,叫你爸媽認定了你錯

我家孩子為什麼突然不乖了?說說那些被家長打擊的故事(系列二)

(圖片來自於網絡)

先講一個我朋友小時候的故事:

90年代初期,朋友小S讀三年級。小S的家境還算不錯,至少父母從來沒有緊缺過她的吃穿用度,並且平時對她也是寵愛有加。暑假裡,她學會了做糖拌番茄。有一天,她的爸爸媽媽外出,她在家裡玩兒的時候突然想到,如果爸爸媽媽回來,能夠吃到一碗糖拌番茄,那會是多麼美妙的事情,他們一定好開心!

說幹就幹!她拿出了3個番茄,準備好開水,就開始去皮。小孩子怕燙,所以番茄沒有燙好,皮也不好去。撕不掉皮的地方,她就用勺子去挖,但還是有些皮撕不掉。最後實在沒辦法,沒有撕掉皮的部分,她怕父母吃著口感不好,就自己吃掉了。於是,本來是3個番茄,最後做出來只有兩個番茄的量。

接下來的時間裡,她就一直在設計,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到底怎麼把番茄給他們,才能讓他們高興呢?比如拿個凳子支在家門口,把番茄放那裡,爸媽一開門就能看到;比如把番茄藏在身後,爸媽回來就從身後拿出來給他們......最終,她選擇了從身後拿出來給父母。等啊等啊,終於聽到爸媽在開門了,她迅速衝到家門口,等爸媽進了房間,她獻寶一樣從身後拿出了番茄。本來以為會感動得熱淚盈眶的父母,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

“做人要誠實,3個番茄,怎麼可能做出來才那麼一點?家裡從來沒有短缺你的東西,你自己想吃就說是你自己在吃,沒有必要在家裡偷吃,結果現在我們回來看到了,你在身後藏不住了,還撒謊說是做給我們吃的。”

我家孩子為什麼突然不乖了?說說那些被家長打擊的故事(系列二)

(圖片來自於網絡)

能不能想象到小S當時的心情?在看故事的你,有沒有感同身受?可能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明明自己沒有錯,但父母就是認定了他們所看到或者聽到的“事實”,甚至連個解釋的機會都不給。所以我們小時候抱怨過,失望過,覺得父母不信任我們。所以,再往後走,有的人學會了迎合父母的喜好做事,但更多的人卻乾脆破罐子破摔,既然你說我是這樣的,那我就這樣唄——父母說是孩子偷了家裡的錢,那孩子以後說不定就會有小偷小摸的習慣;父母說孩子說謊騙人,那孩子以後說不定就會是謊話連篇;父母說孩子做事拖沓,那孩子以後說不定就是嚴重拖延症;家長說孩子在學校打架鬧事,那孩子以後說不定就是喜歡武力解決問題......

我家孩子為什麼突然不乖了?說說那些被家長打擊的故事(系列二)

(圖片來自於網絡)

其實,父母在做出判斷之前,稍微拿出時間來聽聽孩子的解釋,不就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嗎?孩子的解釋,並不見得就是狡辯,但是父母錯誤的判斷或“結論式”的話語,卻會對孩子帶來無窮的後患。

現在,小S每每講起這個故事,都會說,我不會這樣對我的孩子,我不光是要看他做了什麼,或者聽老師告訴我他做了什麼,我更多的是要聽聽孩子告訴我,他怎麼想的,他為什麼會這樣做,然後我再來判斷該怎麼對待孩子做的這件事。

有的時候,自己眼見的未必是實,別人講的也未必就是真。家長看到或者聽到孩子做了一件事,多數會首先從自己的主觀上來給事情做個判斷,卻忽略了當事人是孩子這個關鍵點。給孩子下結論前,多相信孩子,多聽聽孩子,多引導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