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費德勒和耐克,沒有誰負了誰

人是喜歡扎堆的動物,志趣相投的人總會以各種理由湊一起玩兒。前些年,我們有四個家庭感情特別好,自封為“四大家族”。那段時間,幾乎是每週一聚、兩週一外出的頻率,時常喝得天光大亮。

四個家庭中,只有一家沒有小孩,但這並不妨礙兩人之間的感情,我們稱之為男A和女B吧。在另外這三家看來,A和B是最恩愛,也最不可能出問題的一對。不管什麼時候,A都像呵護女兒似的那樣照顧B,高情商的B也會照顧到A的每一個小情緒。但有時候,問題就容易出現在你認為最不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差不多前年開始,四大家族聚會時很難再能看到這兩人同時出現了。一天夜裡,A喊我宵夜,酒至酣處告訴我準備和B離婚了。A說離婚沒有任何外界影響,也沒有誰對不起誰,更多是兩人在意識溝通上出了問題。那段時間,這兩人時常參加一些心理方面的學習班,孰料越探究越上升至柏拉圖層面,結果反而在一些更高層面的認知上出現了罅隙。

這之後,B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聚會中,久之大家對她在離婚這件事上也有了一些看法。前不久,跟B有過一次長談,她在聊及與A離婚這件事很憋屈,“離婚是我們兩人的決定,為什麼大家對我意見這麼大,為什麼感覺像是我跟你們所有人離了婚一樣?”

B的這番話對我震動很大,有時候真的沒有對錯,只是合不合適而已。這麼一條簡單的道理,有時候想要弄清楚並不簡單。一如這次費德勒與耐克的分手,只是不適合繼續下去了而已,沒有所謂的你負了我,或者我負了你。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習慣了A和B同時出現。就像費德勒,我們習慣了他髮帶上的鉤子,也習慣了“RF”這個系列品牌。在大家看來,費德勒和耐克就應該是在一起的。對,雙方也確實是長時間在一起的,這個時間長達24年。

费德勒和耐克,没有谁负了谁

關於費德勒和耐克,還有個小故事。費德勒13歲時參加一個青少年賽,被球探給看上了。球探一眼看上了這個脾氣有些暴躁的孩子,但他說服耐克公司給費德勒一個機會,雙方籤的是5年50萬美元的合同。對一名青少年球員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足以緩解費德勒青少年階段的訓練、參賽壓力。當然,費德勒也用成績回報了耐克,他在第一個合作期內就拿到了大滿貫青少年組冠軍,在第二個合作期內拿到了第一個大滿貫冠軍。

可以說,費德勒和耐克是相互成就的。耐克協助費德勒成就了一代球王,合同一續就是24年,陪著他打下了如今的江湖地位;費德勒則幫助耐克打開了更廣闊的的市場,“RF”也是耐克公司繼喬丹之後最成熟的一個系列品牌。

费德勒和耐克,没有谁负了谁

當然,你也可以說當年如果沒有耐克,沒準阿迪達斯也會簽下費德勒。可事實是,費德勒和耐克在最合適的時間相遇並在一起了,這就是緣分。大多數人的想法是,耐克應該跟費德勒續約甚至是籤一份終生約,這才是最完美的結局。可這忙忙碌碌的人世間哪有那麼多完美,縱然一方是費德勒。所以,雙方如今沒談攏決定分手,也很正常。

如果不好理解,我們就從耐克和費德勒的角度去想一想。先說費德勒,雖然即將年滿37歲,但攻城掠地狀態絲毫不減,過去一年半時間拿到了3個大滿貫,自然是希望能籤一份與身價相符的好合同。從瑞士人的角度看,這沒問題。

费德勒和耐克,没有谁负了谁

從耐克的角度看,費德勒已經37歲,即便狀態再好,不過一兩年、兩三年的事,這種情況下要去籤一份大額度的長約是極具冒險性的。作為一家企業,有這樣的考慮自然也是沒問題。

大家都沒問題,那問題出在了哪兒?只能說大家沒有像第一次那樣,在對的時間互相認識對方。如今到了走進了死衚衕這一步,掉頭離開也不是個壞的選擇。參加斯圖加特公開賽時,費德勒仍穿著合約到期的耐克,“只要我沒有和其他贊助商簽約,我就會繼續穿耐克。20多年了,這是個很好的合作伙伴。”

這或許才是各方最願意看到的,人情的留給人情,商業的交給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