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不再只是手機公司的OPPO,又邁出了下一步

2019 年的 OPPO 開發者大會(下稱 ODC)在北京召開。會上 OPPO 公佈了“引力計劃 2.0”,併發布“五大系統能力開放引擎”和 IoT“啟能行動”。鑑於這些名字較為生澀難懂,不如一句話總結一下 ODC:OPPO在手機硬件業務之外的發展藍圖。

具體而言,OPPO 要拿出 10 億資源扶持全球開發者的工作,涉及應用、服務、內容和出海四個領域;而 OPPO 所擁有的性能、網絡、影像、多媒體、AR這五項系統級技術能力,也將在2020年全面提供給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此外,OPPO 企業業務平臺和智能語音助手 Breeno 平臺也會進一步升級,幫助更多的開發者提升自主開發效率。

不再只是手机公司的OPPO,又迈出了下一步

這場一切為了開發者的大會,其實可以看作是前不久 OPPO 未來科技大會的延展。在未來科技大會上,6 年未公開露面的 OPPO 創始人、CEO 陳明永現身活動舞臺,強調OPPO 不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並宣佈要在 3 年內投入研發 500 億元,面向萬物互融時代,立足於用戶服務思維,把更多更優質的內容與服務帶給用戶。而開發者,則是OPPO提供內容和服務的關鍵一環。

這不禁令人好奇,OPPO 為何如此重視服務?為何如此重視開發者與合作伙伴?這得先從去年說起。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2018 年3月,OPPO在 R15 溝通會提出了“漸變·見變”的策略,表示要從科技創新、品牌升級、市場佈局和產品觀四個維度提升自己。

2018 年 6 月, OPPO Find X 激進歸來,突破性地採用升降式鏡頭模組,得到真全面屏的 ID 設計打破了當時手機外形的桎梏,OPPO 紮紮實實地秀了一把技術研發和創新實力。而後 OPPO 出現的地方,便少不了“創新”“技術”等標籤。

不再只是手机公司的OPPO,又迈出了下一步

打響明星產品,做好主流價位產品,OPPO 雙管齊下的策略在銷量上得到了體現。來自數據統計機構 Counterpoint 報告顯示,2018 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賣得最好的手機前 10 位,OPPO 佔據了一半。2019年Q3數據,OPPO在全球手機市場排名第四,更在剛進入的歐洲市場躋身前五。

伴隨這產品力的提升,OPPO也在升級自己的品牌與營銷方式。進入 2019 年, OPPO推出了全新產品線—— Reno 系列。在影像逐漸成為信息傳播載體的背景下,Reno 旨在成為創作者更好用的創作工具——在其背後,實際上是 OPPO 意圖擴張消費群體的轉變。

從 Reno 系列傳遞出來的信息包含有兩個大方向:1.品牌上,去中心化傳播,改善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2.產品上,搭載成熟的前沿技術,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更不用說 OPPO 的品牌 VI 升級之後,還接著贊助溫網和法網賽事,並和 40 年的經典動畫 IP 高達聯名推出 OPPO Reno Ace 定製版。

不再只是手机公司的OPPO,又迈出了下一步

比這些更為重要的,是OPPO 在其堅實的技術基礎上,一步一腳印地邁開,不僅是讓更多的人瞭解 OPPO,也能讓他們享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改變。在 Reno 系列產品上,這種堅持我們看得一清二楚。從 Reno 系列開始,10 倍光學混合變焦、視頻超級防抖、65W 超級閃充等等技術,都是近年來 OPPO 技術研發投入所獲得的成果。

技術研發是陳明永一直以來的堅持,他認為只有通過基礎創新,才能擁有自己的技術護城河。眼下 5G 方興未艾,OPPO 卻早已投身前期的研發,OPPO 自 2015年組建通信標準團隊,已持續在 20 多個國家佈局 5G 專利並在技術和產品取得領先。

而就在國內還在搶發 5G 手機的時候,OPPO Reno 5G 版早在 2019 年 5 月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個 5G 商用手機。

這些結果都得益於 OPPO 準確的洞察,並提前做好專利佈局。有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11 月 31 日,OPPO 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 40000 件。

軍備競賽下的隱憂

只不過,十年混戰之後,智能手機行業大浪淘沙,只剩寡頭相爭。提前做技術儲備並非 OPPO 一家廠商。

“今年是過去 10 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來 10 年最好的一年。”

此時的全球智能機市場出貨量連年下跌,5G 真正來臨前更像是凜冬,大家紛紛秀出技術硬實力來抵禦寒冬。

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為了新技術爭紅了眼,活像一場技術軍備競賽。不過緊盯著眼前的競爭對手,卻極易忽視視野外悄然成長起來的隱形強者——昔日霸主 Nokia 與一眾對手相爭之時,未曾想過名不見經傳的蘋果成了行業的轉折點。

OPPO 居安思危,嗅到了行業廝殺下的暗湧。在陳明永看來,5G 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換機潮,而是深耕用戶服務的機會。因此 OPPO 並不僅僅著眼於 5G 手機的研發,還會做多場景業務與服務,這也是 OPPO開發者大會真正的意義所在。

不再只是手机公司的OPPO,又迈出了下一步

4G 向 5G 迭代將會比以往任何一代通訊技術升級都要迅速,這已經是行業的共識。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常務副理事長張新生也表示,5G 不是技術演進,而是一次偉大變革。新一代通信技術將讓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相互融合,創造顛覆性的新業態——這些技術本身就屬於不同的行業。

萬物互融在即,與通信技術息息相關的智能手機行業面臨著轉型。手機作為連接中樞,其連接的 IoT 行業將會成為新的戰場。

OPPO 在 ODC 上透露,目前 ColorOS 覆蓋超過 140 個國家和地區,全球 ColorOS 用戶月活量超 3.2 億,同時近一年海外活躍用戶增長率達到 108%。顯然,OPPO 品牌形象以及產品的轉變得到了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他們就是 OPPO 未來 IoT 服務將要連接的對象。

IoT 的研發中,開發者帶有些許魔術師的色彩,在 OPPO 的幫助之下,大家能夠把想法變成現實。“引力計劃 2.0”便是在此基礎上推出的:OPPO 拿出 10 億資源,以扶持開發者們更好地完成開發工作,創造服務生態。

OPPO 認為連接是基礎,融合是未來,除了開發者之外,合作伙伴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OPPO 在 ODC 上推出了 IoT“啟能行動”,開放了 HeyThings IoT 協議、HeyThings IoT 服務平臺以及音頻互聯協議。因為在 OPPO 看來,IoT 需要各家打破行業的邊界,連通開發者、科研機構、產業鏈上下游等等各方的能力,因此合作共贏才是最佳的選擇。

不再只是手机公司的OPPO,又迈出了下一步

OPPO 並非說說而已,2018 年 7 月,OPPO 已經聯合了美的、TCL 等等傳統廠商,共同成立了 IoT 開放生態聯盟。今年 ODC 所公佈的各項計劃,將會再一次加強各方合作的深度。畢竟到了 2020 年第一季度,OPPO 自家首款智能手錶和健康平臺就要和大家見面了。

相比 IoT 硬件更值得關注的是,OPPO 基於這些設備為用戶提供怎樣的服務,打造出怎樣的智能場景。目前,OPPO 已經搭建了基於瀏覽器、短視頻、樂劃鎖屏的內容業務體系。內容體系的月活用戶,已經超過 2.6 億,每一天的內容曝光次數,達到 150 億次以上。去年上線的短視頻業務,月活已經突破 6000 萬,每日人均使用時長超過50分鐘。

而在 ODC 上,OPPO 還提出針對內容生態構建的“歡想計劃”,進一步豐富 OPPO的內容生態。但這並不意味著 OPPO 要做下一個今日頭條,下一個抖音。OPPO 強調,“內容業務的發展,更離不開行業頭部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伙伴是 OPPO 內容生態的根本。”

利他即利己

ODC 傳遞出的信息,不只是 OPPO 要聯合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創造服務生態。從公司的角度出發,更多的是突出 OPPO 做生意的一個原則:利他。

5G 催生了新興的全場景業務,IoT 萬物互融必將涉及到各種產品和服務,OPPO 一家公司顯然是無法顧全的。此時軟件與硬件公司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雙方各自有優勢,卻也需要對方的支持。因此 ODC 上,OPPO 也選擇提供自身的資源,開放給所有合作伙伴。這恰好能夠回答一部分人的疑問:IoT 其它廠商早就在做了,OPPO 是不是慢了一步?

誠然,OPPO 的 IoT 業務起步稍晚,但它所持有的心態卻更加開放。鮮有公開露面的陳明永為未來科技大會站臺,讓所有人都看到了 OPPO 的決心,而 3 年 500 億的研發投入也為 OPPO 踩下一腳加速油門。

OPPO 所擁有的優勢還得說回喜歡看儒釋道的陳明永,他曾表示,OPPO 價值觀的核心是“本分”,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要與大家共生共贏。在這樣的合作關係之中,利他即利己。

不再只是手机公司的OPPO,又迈出了下一步

陳明永堅持的“本分”,曾讓 OPPO 收穫了大量代理商的穩定合作,或者說,是代理商的高度信任。

在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的時代,大多數中國廠商準備不足,OPPO 亦是如此,其代理商囤積了 200 多萬臺的功能機庫存,滯銷甚至賣不出,同時上游供應商還有大量已經下單的物料需要付款,可它們已然無法繼續製造相應的產品。

面對困境,陳明永找到供應商,說 OPPO 會照常付貨款,這批貨你們自己處理掉,我們不要了。OPPO 為此向支付了 7 億元。表面看起來這些好像都是沉沒成本,但實際上卻是 OPPO 後來擁有極強渠道優勢的基礎。

“本分”貫穿 OPPO 整個公司,OPPO 副總裁吳強也曾向 PingWest品玩透露,2019 年由於產品線略微變動,OPPO 取消了供應商的部分訂單,但也做了相應的賠償。在經歷此事之後,供應鏈也對 OPPO 的本分文化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無論是渠道代理商、上游器件供應商,還是其他智能設備廠商和內容提供商,對於OPPO來說,都是合作伙伴。而OPPO 選擇犧牲自身利益,卻贏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 “本分”展現出陳明永在管理上的魅力,也是其商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