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寧選“刺頭” 不要“老好人”?

一項“做好人真會墊底嗎?”(Do Nice Guys and Gals Really Finish Last)的調查報道顯示,好脾氣的職場人明顯比“刺頭們”掙的要少,性格直接影響了工資水平。

數據顯示,刺頭男比隨和男每年要多掙18%的收入,即9772美元,同樣,刺頭女比隨和女多掙5%的收入,即1828美元。

美國心理學家Paul Costa和Jeff McCrae,在1992年提出,易相處的人具備六大特徵——信任他人、坦率、利他、服從、溫和、有同情心。易相處的人往往會把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為基本目標,顯然這個目標可能會與事業上的成功發生衝突。而不易相處的人並非就毫不在意自己的人際關係,只是他們會在某些情況下把自己的不同意見表達出來,他們更加利益導向而非關係導向,自然會在爭論中積極捍衛自己的立場和利益。

一位創始人更是直言:“寧要混蛋,不要老好人;寧要學渣,不要學霸。”在他看來,“對產品和市場的盲目自信,是成功必須的前提。盲目的自信也比沒有自信要好一萬倍。一個老好人,只會按部就班,誰也不得罪,毫無攻擊性,只會守成不會開疆拓土,要你何用?”


寧選“刺頭” 不要“老好人”?


可見,對於職場“老好人”,有一句話忠言逆耳“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爭,誰有功夫替你爭?”

“老好人”有哪些表現?

友善的微笑永遠掛在臉上。

很少發表個人意見,信奉沉默是金。

有求必應,甚至將他人的請求置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當了替罪羊,也不過是自怨自艾的想,我這麼好,為什麼要對我這樣。

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誰說了自己一句不好都要記在心上。

不善於也沒勇氣跟上級溝通,總怕自己說錯話。

有句口頭禪:算了,就這樣吧,別得罪人。

“刺頭”又是如何表現的?

相比“老好人”,“刺頭”們精明又強勢,對人防範心強,面對職場競爭時他們一定會不惜一切為自己爭取該得的一份。雖然,他們的強悍會在不經意間得罪人。但他們也並不在乎這些。那麼“刺頭”們是如何做的呢?


寧選“刺頭” 不要“老好人”?


1、做自己

按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的內在需求浮出水面。敢於“吵架”,“吵架”並不代表關係破壞;把自己的觀點、態度明確表達出來,讓別人瞭解自己的需求;要有能力去做“壞人”,在適當的情況下發脾氣。前面創始人就建議,CEO要敢於做壞人。他認為,開公司不是做慈善,做CEO也不是要討所有人開心。“嚴格要求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曾經有人在打聽到我是一個很嚴格的人之後望而卻步,表示開多少錢都不來。我想說:您真想多了,對一個不能接受嚴格和嚴謹的人來說,開1塊錢的工資我都覺得多。”他說。

2、說“不”

“刺頭”們不會為了“和諧”、關係而委屈去求,犧牲自己。他們懂得說“不”。

案例如下:

星期五下午三點,王浩正憧憬著和老婆孩子一起,過個痛痛快快的週末,老闆李總偏偏在這時打來了電話。

李總:王浩,我剛想起來,星期一上午我就要那個質檢報告,你能不能今天晚上或週末加個班,幫我把它趕出來。

王浩:您要我今天晚上或週末加班,把那個質檢報告趕出來,是嗎?

李總:是的。

王浩:對不起,李總,我沒辦法做這事,這個週末我要和老婆孩子一起到外地去玩,我們票都買好了,今天晚上就出發。


寧選“刺頭” 不要“老好人”?


李總:噢,但是,王浩,這個報告很重要,我希望你能克服一下,把它完成。

王浩:抱歉,李總,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我真的做不了。不過,我知道有別的辦法,您要不要給林鋒打個電話看看,他對這一塊也很熟。我可以把需要的數據和材料,馬上傳給他。

李總:噢,這樣,那……好吧。

由此,總結出說“不”的三部曲:第一步,複述要求。第二步,表明處境。第三步,提出替代方案。

3、應對攻擊

朱若霞在《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中寫:“當別人指責你的人品時,只要你還企盼著別人的肯定,你就必然要受擺佈。記住,只要你一開口爭辯、解釋、道歉或試圖讓別人改變主意時,你就等於把很大一部分主動權交了出去。如果你請求別人原諒或理解你,你就等於給了他們以不滿足你的要求相要脅的權利。要想成功為自己建立疆界,你必須徹底放棄對他人的期待,學習使用非辯護式的應對方式。”


寧選“刺頭” 不要“老好人”?


她提供了一些應對的語句:

噢,我知道了。

你這樣想,可真有意思。

你當然有權力堅持自己的意見。

我很抱歉你生氣(激動、失望)了。

你如此激動,我很遺憾。

這很有趣,不是嗎?

我很難過你有這樣的感覺。

其實,職場中處理好人與人關係自然重要,但現代職場更多考慮的是“任職資格”和“勝任力模型”,即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而你要把你該做的事情做好,不要因為人際關係影響情緒、業務、工作。對於職場人來說,合適的溝通方式不是做“老好人”,而是“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