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特色小鎮應如何做好“特”字

特色小鎮不是又一座城鎮,不是單純的產業園,更不是改變了空間和政策的房地產,而是包含產業、文化、居住空間,有特色產業、特質文化以及特殊投資開發模式和管理運營手段的創新型小鎮。——耕讀博物院

特色小鎮應如何做好“特”字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

特色小鎮正日益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拉動有效投資的新引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平臺。特色小鎮到底該怎麼建才能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們認為,特色小鎮建設要根據自身優勢找準定位,做到產業發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設形態“小而美”、運作機制“活而新”。

精準定位,做足做好“特”字文章

新聞背景:3月1日,省發改委公佈了第一批特色小鎮創建類和培育類名單。石家莊市欒城區航空小鎮、平山縣西柏坡紅色旅遊小鎮、張家口市崇禮區冰雪文化小鎮等30個特色小鎮被列入創建類特色小鎮名單。

兩會現場:特色小鎮,“特”字是關鍵。

代表委員們認為,特色小鎮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正在轉變為發展的競爭優勢。

“規劃特色小鎮要突出特色打造,彰顯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建築特色、生態特色,形成‘一鎮一風格’。”何香久委員說,武強縣周窩村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依託當地的樂器產業基礎,如今已經變身成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特色鄉村旅遊服務區,僅文化旅遊一項,就能為周窩村帶來1500萬元的年收入。

“每個小鎮都要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明確一個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差異定位、錯位發展,挖掘內涵、衍生發展。”何香久委員建議,每個細分產業只規劃建設一個特色小鎮,新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優先佈局到同類特色小鎮,增強特色產業集聚度,避免同質化競爭。

何香久委員認為, 特色小城鎮建設還要選擇適宜的特色產業。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我省擁有多個特色產業名鎮,灤南縣宋道口鎮鋼鍬產業、平鄉縣河古廟鎮童車產業,清河縣葛仙莊鎮羊絨產業等,都有可能成為特色小鎮的產業依託。”

功能集成,推動產城人文一體發展

新聞背景:廊坊的第什裡風箏小鎮,傾力打造產業、文化、體育、旅遊、生態、休閒農業“六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風箏小鎮年產風箏600萬隻,年產值5300萬元。2015年以來,第什裡風箏綜合景區接待遊客突破1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3億元,旅遊項目總投資達30億元。

兩會現場:功能集成“聚而合”,是特色小鎮的鮮明特徵。

“一定要嵌入各種功能。”楊靜之委員非常關注小城鎮建設,他認為,特色小鎮要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遊功能和社區功能,真正產生疊加效應,而不是簡單相加,生搬硬拼。“比如,特色小鎮嵌入旅遊功能,就會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山水風光、地形地貌、風俗風味、古村古居、人文歷史等都是獨特的旅遊題材。每個特色小鎮都要利用自身的旅遊資源。同時,小鎮還可以根據當地產業優勢,開發休閒旅遊、工業旅遊、體驗旅遊、教學旅遊、健康旅遊等更加多元化的旅遊功能。”

“產業插上文化的翅膀,才能飛得高遠。”楊靜之委員說,文化歷史,是城鎮的靈魂。許多歷史文化都發源於農業農村,集中展現在村鎮。他建議,與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成果相比,小鎮建設應保持農村生產生活的特點和功能,彰顯區域特色、體現村風民俗、傳承優秀文化,保持田園風光和良好生態環境。要堅持和突出小鎮的歷史文化特色,依託文化提高小鎮建設的美譽度和品牌度。

代表委員們提出,要建設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還需要圍繞完善城鎮功能,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三塊短板,使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推動產城人文一體發展。

創新理念,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資模式

新聞背景:日前,天山天驥航空公司與捷克飛機設計製造業的國際通航領導者Evektor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引進了SportStar SL機型,後期將與Evektor進行機型生產、組裝、銷售等深度合作。兩家企業通過發起產業基金完成資產融合後,將會在石家莊市藁城區共同打造通航小鎮。

兩會現場:“特色小鎮建設,必須改變政府單一的投資方式,加大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多種社會資金積極投入小城鎮建設。”吳振山代表說。

“我們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在共同開發藁城區通航小鎮綜合旅遊項目,預計總投資180億元,整個項目通過PPP和產業基金帶動社會資本融資的方式來完成。”吳振山代表由此提出,特色小鎮建設一定要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既尊重市場規律又發揮政府作用。“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攬,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

“要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本投向特色小鎮建設。”吳振山代表說,首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主導作用,尊重投資者利益,使農民和社會資本願意向特色小鎮聚集。其次,要在註冊登記、用地制度、稅收減免、產業扶持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調動有投資能力和意願的農民、私營業主的投資積極性,讓他們能共享特色小鎮建設的豐厚成果。也可以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具有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還要注意一個資產轉化問題。”吳振山代表提出,可以創新引領,將有關資產注入經濟實體,喚醒沉睡資產。“這是一個金融介入的過程,比如,可以鼓勵特色小鎮組建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還可以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債券、投資基金參與特色小鎮建設投資。”

特色小鎮應如何做好“特”字

特色小鎮應如何做好“特”字

特色小鎮應如何做好“特”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