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新華社:把控光伏發展節奏、推進補貼加速退坡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徐曼)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釋放出政府把控產業發展節奏,推進補貼退坡的信號。

新華社:把控光伏發展節奏、推進補貼加速退坡

根據《通知》,2018年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安排10吉瓦規模用於分佈式光伏項目,對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進一步下調“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至每千瓦時0.32元。這是繼2017年12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2018年光伏電價新政之後,時隔半年,國家再次下調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光伏電價採用的是成本加合理利潤再加招標的機制,現在光伏成本下降很快,因此電價下調也屬正常,補貼退坡是發展趨勢。對於今年新增建設規模的安排,時璟麗認為,此次政策控制的是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項目新增規模,不是要限制光伏產業發展規模;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開展經濟性好、發展質量高、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光伏發電的發展速度太快,如果不適當控制需要國家補貼的建設規模,那麼補貼缺口會越來越大。”同時,林伯強認為,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很快,這次每千瓦時再次下調0.05元仍是比較溫和的,在行業和企業能夠承受範圍之內。下一步補貼退坡加速將成為趨勢,行業將在幾年之後擺脫補貼依賴,實現市場化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展迅速。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業內認為,政策導向是近年來光伏產業快速增長至關重要的因素。發展光伏產業符合當前全球能源朝著清潔低碳方向轉型發展的大趨勢;為加快推動能源轉型,實現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到15%、20%的目標,我國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除了政策支持,技術進步也是重要推動因素。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約90%。業內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將降到每千瓦時0.3元以下,有望成為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之一。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分析,當期我國的光伏市場仍然是政策主導,其發展走向很大程度取決於政府的政策。我國鼓勵發展光伏產業,但與此同時,政府對光伏補貼承受能力不足。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光伏發展與補貼資金不足這一矛盾,還是要依靠技術進步推動光伏行業降低成本,從而使光伏行業早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實現平價上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