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因迷路,八旬老兵在印度滯留54年,為回國努力了大半輩子


24歲的王琪在1963年的時候還是一個工程兵,在中印邊境的樹林中迷路,被印度關進監獄7年,老人回憶道“在1963年,想去樹林裡面轉轉,結果什麼都沒帶,就在樹林裡面迷路了,如果當時有證件可以證明自己,有可能被送回國。”圖為王琪和哥哥王致遠一家人的重聚。

出獄後在1983年給家裡面第一次寄了家書,寄出去一個月後,才收到家裡的信,此時距離1963年已經過去了20多年,收到家信後,王琪老人內心激動,想到這麼多年了,家鄉的人終於知道自己還活著、身在何方了,“我放心了”,心裡頭反覆想的都是“我要回中國去!”圖為當年的書信。

圖為當年的書信。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於家人的思念。王琪說監獄裡都說英語,出去了都說印地語。在監獄的六七年裡,我和警察、哨兵們坐在一起,指著自己的胳膊、水杯、茶,然後比劃著手勢問他們。而且,我和當地政府的一個工作人員學習了一個多月的英語,但是在麵粉廠打工的時候,基本又忘掉了。出了監獄,都說印地語,所以慢慢地就學會了。


在1975年的時候,王琪和一名印度女人結婚生了四個孩子,並且學會了印地語。但是沒有任何身份證明,期間他一直在向印度尋求幫助,但是印度對他的書信一直管控著,王琪多年也在向家人寫信,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才收到家人的回信,交換了家人的近照。而在2002年,他到達印度40多年之後,他第一次跟家通話,想聽聽媽媽的聲音,大哥才不得不告訴他:“你個瓜娃,咱都七十多八十的人了,咱媽還能活到現在啊。”

在荒僻的山村生活多年,他從未放棄回國的努力。“從當地警察局長到印度總統”,王琪兒子維什努說,父親給印度政府寫了許多信件請求回中國。

經過多方努力,在2013年向他頒發了中國護照,但是當地遲不向他提供出境許可。在2017年的終於取得了出境許可。圖為王琪老人的護照。

回國的時候,王琪老人特意為遠在西安的家人買了幾部華為手機。在印度這是和蘋果媲美的大品牌,頗受歡迎,說話的時候王琪的鄉音裡已經帶上了些許印地語口音。

其中侄子王英軍為了尋找自己三叔王琪的和帶他回國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錢,整整5年數次往返印度,下了機場熱淚盈眶,60多個親戚都在機場迎接王琪的回家。

聽說王琪這些年一直想吃手擀麵,弟媳婦一大早就擀好了麵條。但是王琪50多年沒回過家,都吃不習慣了,早上的時候王琪一家人他們選擇了麵包和牛奶。

王琪的小孫女,王琪的兒女都表示想在中國生活。王琪說,現在一家老小在印度的生活,完全靠著兒子在私人企業裡做會計的工資,他每月能賺到600元左右人民幣,這也是一家老小的全部收入。

由於身體不行,語言、飲食習慣、氣候都讓八十多歲的王琪老人感到不適應,提前想好的祭祖、看望以前的老友、看看以前的村莊等,一一都沒有做,就打算回到印度,最初的熱情和溫暖過後,如何讓家人融入西安的生活,他還沒有想過。圖為村裡面為迎接王琪準備的花炮。

王琪表示希望能在當年的村子安享晚年,祝願遠離故土半個多世紀的老人,能晚年安康,從此再不顛沛流離。回到中國後,因為簽證到期不得不再次返程印度。漂泊在外54年的老兵王琪,一年過去究了,竟何時回到朝思暮想的村子,至今還沒有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