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鞍山“女活字典”傳承父親絕活

背字典令他成了名人,崔永元管他叫“問不倒”,山東電視臺管他叫“人腦字典”,鞍山人說他是“中國的活字典”。一個平凡了一輩子的三輪車伕,在最後的生命時光裡曾顯山露水。範偉,這個讓人容易誤以為是著名小品演員的名字,在2006年底到2007年初,曾在鞍山家喻戶曉,他與央視主持人崔永元的一段故事甚至險些被寫入“感動中國”。

如今,女兒範麗麗傳承了父親的絕活,每天背誦新華字典,用實際行動參懂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八個字。

鞍山“女活字典”傳承父親絕活

展露“五項絕活”

“活字典”與小崔結下不解之緣

範偉是鞍山人,1996年,下崗後開始拉板車,在他隨身帶著的帆布包裡,常年放著一本1971年出版的新華字典。因熟背《新華字典》,他曾先後參加央視、湖南衛視、吉林衛視等多家電視臺的絕活展示類節目,並小有名氣,被人稱為“活字典”。範偉背字典有“五項絕活”:能準確說出每個字在哪頁、每一頁所有的字、字的具體位置、字的解釋以及同音字有哪些。2005年參加《小崔說事》欄目時,範偉與崔永元結下一面之緣,2006年底,他不幸患上舌癌,沒錢治病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崔永元主動拿出10萬元給予救助,並先後兩次到鞍山探望他,由此展開了一個平民與一個名人間的感情故事。2007年6月3日,“活字典”範偉家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在崔永元第二次前來探望的三天後,範偉病逝。在此過程中,本報曾對範偉的事蹟進行了跟蹤報道。

傳承父親絕活 每天堅持背字典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已過了十一載春秋。髮髻高綰、身著一襲紅色套裝的範麗麗見到了遠道而來的記者,“現在母親、丈夫、孩子都從鞍山搬到了鮁魚圈生活,目前我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範麗麗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目前的狀況。

“當年,父親因為參加央視訪談類節目《小崔說事》而名揚四海。雖然後來生病了,但他依然特別想上央視另一檔著名節目《想挑戰嗎》,可因為病情原因未能如願。”2007年範偉去世後,範麗麗的腦海中一直盤旋著父親的心願,她覺得自己遺傳了父親超強記憶的基因,如果加上後天的努力,一定能夠完成父親的心願。

鞍山“女活字典”傳承父親絕活

說起背字典,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枯燥而抽象,剛開始練習背字典,不難,越到後來就越難,因為要溫故而知新。1萬字的字典內容做到背誦得滾瓜爛熟的程度,需要怎樣的堅持和艱辛?範麗麗回憶道,當時練習時,如果說這一頁的內容需要默寫30遍能夠背誦下來,那麼她就選擇默寫50遍,以進一步強化記憶。為此範麗麗想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方法,就是隨身帶副撲克,撲克上面寫著頁數,抽到哪張撲克牌,對應多少頁,她就背出相對應的內容。比如今天只背尾數是5的頁數,那麼就包括第5頁、第15頁、第25頁……以此類推。明天再選擇另一個尾數進行聯繫,這樣的話,10天下來,一本字典就複習完了。

範麗麗拉開她寫字檯的抽屜,露出兩本紅色書皮的《新華字典》,上面寫著:商務印書館,第十版。“活字典”範偉熟背的版本是1971年的第七版,第十版是《新華字典》到目前為止的最新版本。第七版收納了9000餘漢字,而第十版收納字數為1萬字。

從2007年7月起,範麗麗每天只睡4個小時,凌晨兩點就起床開始背誦字典,一直堅持到晚上10點。歷時1年半的時間,範麗麗完成了背誦字典的任務。現如今,範麗麗掌握了一身背誦字典的絕活,正背,反背,還能夠寫出具備同一個讀音以及四聲的所有字,她登上了《想挑戰嗎》的舞臺,也經常受邀去參與一些電視臺的節目。

這些年來,範麗麗仍然堅持每天背誦新華字典,用實際行動參懂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八個字,如今她正在對自己的兒子言傳身教。據她觀察,兒子也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記憶力,但是她不想讓兒子刻意去做什麼,希望順其自然。

熱心公益 以父親為榜樣

麗麗告訴記者,父親生前雖然貧困,卻有副熱心腸,樂於助人,“有一次,有人僱我爸把冰箱從6樓搬下再運到別處,看到他家困難,我爸幹完活兒後愣是分文沒收。”在父親的感染下,同時也為了感恩崔永元、馮志國等曾經幫助過自家的好心人,多年來,範麗麗始終以父親為榜樣,熱心公益事業,不斷服務社會。

父親不在了,照顧好母親之餘,麗麗就會抽出時間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給他們洗腳、剪指甲,還給老人們表演背字典哄老人開心。為了更多地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範麗麗還主動加入馮志國義工愛心團隊,每年和大家一起慰問公交司機、農民工,去岫巖扶貧。看到農村有不少學生上不起學,麗麗就和愛人一起捐款捐物幫助他們。從2009年開始,麗麗就和愛人一起,長期資助岫巖兩個貧困學生一直到現在。

當獲悉北方晨報今年創刊18週年,範麗麗感謝本報多年來對他們一家的關注,並祝北方晨報越辦越好。

北方晨報、印象鞍山記者 金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