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劉燁、諾一,以及尼斯的藍

約稿。

劉燁真人站在尼斯馬塞納廣場上時,顯得比在屏幕上高很多。畢竟是188公分的個頭。腦袋大,屏幕上不顯。離玉樹臨風,就差伸直脊背了。

——但也挺好:他個子高,下意識會彎腰,就乎著所有人,笑容滿面。

——尼斯是個很適合笑容的城市。2月底,巴黎還是6-10度的天氣,尼斯可以到12-16度,陽光爛漫到燙人。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我上次來尼斯,2015年的事了。陪岳父岳母來的。每次來,都只在那一小片地方活動:蔚藍海岸,所謂的“英國走廊”。外面就是地中海。再往東,不敢去了:以前寫過,那裡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之類的大富豪建別苑的地方。海岬上,三面環海,憑海臨風。那是富豪們的享受。我不敢去,只好在海邊溜達,看海。

尼斯的老城區和英國走廊海岸,永遠帶著度假的味道。可以不知不覺走很遠很遠,回頭看,海灣的曲線色彩明晰,很難相信已經走過了這麼遠。

我們問劉燁,在尼斯主要做什麼消遣?答曰運動。不奇怪。在尼斯,看見這樣的海,這條英國走廊,你很容易就想走,甚或跑起來。何況劉燁這樣的尼斯女婿呢?

為什麼叫英國走廊呢?因為在尼斯城市化以前,這片海岸荒蕪之極。18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人開始來到尼斯過冬,療養肺病,欣賞海岸的全景。有一年冬天特別寒冷,來自北部的乞丐大批湧入尼斯,於是一些富有的英國人提議為他們興建一個有用的工程:一條海邊步行道。

尼斯就是這麼一個,靠海的,平民化的城市。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當然,嚴格來說,尼斯與英國、法國有瓜葛外,還有別的國家:中世紀很長時間,尼斯跟意大利城市勾兌;法國和東羅馬帝國都對其垂涎;普羅旺斯公爵和薩伏依公爵都佔領過這裡……直到1860年,即咸豐爺快要駕崩那兩年,尼斯才正式歸了法國。

所以,在尼斯,法國味道並不重。更多的,是地中海味道:陽光、海灘、海鮮,南方的溫度。

週六,去看尼斯vs蒙彼利埃。當時尼斯排在法甲第二——現在依然如此。身為住在巴黎,支持巴黎聖日耳曼的首都球迷,私心裡其實想看蒙彼利埃贏球,拖住尼斯的步伐。所以開場不一會兒,蒙彼利埃先進球時,我簡直滿心歡喜——只是不好意思顯出來:周遭可是三萬多山呼海嘯的尼斯球迷啊,輕易就把我蘸黃芥末給吃了。

當然,我也好奇過:尼斯並不像巴黎、摩納哥或里昂,會對球隊一擲千金。他們怎麼就能拖住巴黎,在法甲前三位晃盪呢?——開場就被蒙彼利埃進球,技戰術上也沒看出多高明啊?

但尼斯很勇猛,一如他們吉祥物,那隻鷹——每場比賽前,那隻叫米菲的鷹,會一聲長唳,在全場球迷的歡叫聲中,從球場頂飛下來。那份野性,那份兇惡,那份南方人陽光熱血的生猛。

——這大概也是尼斯隊簽下巴洛特利的原因?

——比賽後半段,受傷17個月的10號勒比昂為尼斯出場。然後:一腳禁區外低射破門,1比1。蒙彼利埃反擊兇猛,鮑德鮑斯不斷引帶反擊,但尼斯大開大合,與蒙彼利埃對著打反擊。勒比昂隨即在禁區裡,乾淨利落地一腳凌空射門,尼斯2比1反超。

那一瞬間,我覺得腳下的球場都在震顫。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很奇怪的感覺。比賽後半段,我情不自禁地,隨著尼斯球迷的節奏歡叫了,一時忘卻了自己應該支持巴黎聖日耳曼,指望摩納哥和尼斯輸球。尼斯這地方,有種奇怪的感染力:如陽光,如海色。一眼望去,炫目之極;再看時,就被吸進去了。南方人的狂野,南方人的熱情。

賽前,劉燁跟米菲鷹玩了一會兒。比賽中,他家諾一作為球童出場。中法混血兒也可以出現在這裡嗎?沒關係。

尼斯本來就是一個,在海邊的,混血的城市。面朝大海,接納一切。球隊,亦然。就像劉燁在英國走廊晃盪,法國人並不驚異似的。

尼斯隊的全稱是:尼斯蔚藍海岸奧林匹克體操俱樂部——很奇怪的稱呼吧?

2014年,尼斯是法甲第17名。2015-16季,第四。2016-17季,前三。

巴黎聖日耳曼的球員在轉會市場上,值到4.55億歐元。里昂,2億。摩納哥,1.97億。尼斯,1.14億——全隊加起來也就差不多一個博格巴的價格。

所以法國媒體的說法:尼斯正在上演一個萊斯特城的神話。

這個地方不生產王者豪門,但在他們的主場,你沒法不被南方的熱血和鼓聲湧動:尼斯本季主場在安聯里維拉,前14場11勝3平。

劉燁所謂的:“美食,美景,足球。”

這裡的治癒能力有多強呢?巴洛特利算是球隊最大牌的人物了:來尼斯前兩年,他在利物浦和AC米蘭36場比賽只進了兩球。來尼斯之後呢?本季14場聯賽已經進了9個球。

他算是,被尼斯拯救了。而他如此形容尼斯:

“溫暖的巢穴!”

迷途鷹隼,南方巢穴。就是如此。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擊敗蒙彼利埃的次日,尼斯狂歡節收尾。各色水怪,各色巨人,以及,當然,尼斯要嘲弄一下川普和法國的政治家們。五光十色,絢麗奪目。與在球場一樣,你很容易被尼斯人的熱情感染了。這個海邊的城市,這個不那麼法國,不那麼意大利,不那麼英國,又都有一點的城市,就是如此。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以前寫過這件事:

在尼斯,岳父在一家海邊生鮮店,看見牡蠣與貽貝的價格,怔住了;朝那短短的菜單,一揮手,“這個菜單上的每個都要!”又要了盧瓦河白葡萄酒,邊吃邊嘖嘖:“你曉得在重慶,吃這麼一頓得多貴啊?這裡真是,便宜又好吃……這個地中海牡蠣比大西洋的多點杏仁味……這個酒也好……”吃了一遍,一揮手,“再全體來一份!”岳母就止住他了:“你的身體!”岳父聽了,悻悻地擺擺頭,“那就,鵝螺和地中海牡蠣來一份,別的先不要了……”

事隔一年半,我再來尼斯,吃海鮮。老闆還記得我,“哦你是那個,那個中國人……”

吃海鮮時,老闆特意介紹了點東西。

“家制魚湯——不是馬賽魚湯,我自己制的。加一點黃芥末。”

老闆加了個海蟹。整坨蟹黃,大如拳頭。我還是第一次把蟹黃當飯吃,還吃飽了的。臨了:

“海膽。尼斯夏天沒有海膽,只冬天有。”

這麼一盤海鮮,45歐元,300人民幣左右。

“尼斯人真幸福。”我說。

“那是。我也覺得我們很幸福。”老闆豪邁地說。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這大概,就是尼斯的感覺。

他們在海邊。他們有陽光。他們不冷,很閒,熱情過剩。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他們面對大海,接納一切。他們有一支很熱血的足球隊。一支投入沒法跟巴黎聖日耳曼比,依然有希望進下賽季冠軍盃的球隊。

劉燁說:尼斯人很熱情,簡直有點沒心沒肺的。

美食,美景,足球。

的確如此。

色彩。陽光。溫度。人流。狂歡。大海無窮無盡的饋贈。鷹隼。無止境的藍。

是那種你離開時,依然想隨身攜帶的藍。

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刘烨、诺一,以及尼斯的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