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遊戲界有個眾所周知的玩笑梗:作為玩家要時刻小心G胖盯上你的錢包。沒錯,享譽全球的Steam毫無疑問是最賺錢的遊戲平臺,它包含了市場上75%以上的主流PC遊戲以及許多冷門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遊戲庫。

單機遊戲產業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十年衰落之後轉而復興,而在這場遊戲界的“文藝復興”中,Steam的活躍功不可沒。

Steam創建於2003年,至2011年時它已是全球最大的電腦遊戲數字發行平臺。據Screen Digest 2013年時估計, Steam當時的市場份額有75%;跟蹤網站Steam Spy估計,2015年Steam遊戲銷售總額約為35億美元,佔當年PC遊戲銷售總額15%;2017年末Steam Spy的數據表示Steam註冊用戶數有2.81億,同時在線用戶達到了1750萬。此外,這兩年Steam中國用戶數量增長迅猛,至2018年1月末,國區活躍用戶數已突破4000萬,超越美國成全球第一。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單機遊戲的復興有著必然的歷史原因。盜版遊戲被逐漸消滅這是其一;遊戲消費用戶的購買力逐年增強是其二;另外隨著摩爾定律的終止,GPU成了唯一有著強勁需求動力推進快速更新迭代的PC端、主機端消費芯片,這讓整個遊戲產業的鏈體端末順勢活絡起來。而Steam的成功不僅藉助了行業大勢,也有其獨到的一面。

買買買:為什麼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Steam總的銷售策略就是低價多銷。許多玩家不知道Steam上的遊戲為什麼能賣這麼便宜,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傳統的實體遊戲光盤除了物料成本和發行商的利潤外,還包括零售商、平臺商、庫存擠壓和分發費用等等。根據多年前《洛杉磯時報》援引OnLive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除去物料和中間環節,發行商最後拿到手的利潤只有45%。而在Steam平臺上沒有了零售商和物料、積壓的因素,除去平臺商的30%分成,最後落到發行商手上的利潤上升到了70%。不難看出,數字遊戲商品的發行成本要比實物低很多,加之藉助平臺商的分類引擎和推廣優勢,發行商自然願意以較低價格授權平臺銷售自家產品。

Steam遊戲的低價主要體現在平臺折扣上,而平時的價格則並無明顯優勢。Steam打折策略主要分季節和節日,一般有春夏特賣,秋冬的感恩節與聖誕節等等,一到打折期,玩家消費者皆可以30%—90%的折扣拿下大多主流遊戲,十分划算。這也是Steam平臺商品“買買買”的由來。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不僅如此,Steam對於區域市場的運作同樣十分嫻熟。比如面向中國市場,Steam明顯考慮到了中國玩家的消費水平,所以很多遊戲針對國區作出區別定價,比如2015年上架的《蝙蝠俠:阿卡姆騎士》國區133元,北美區50美元,價格是國外的一半。另一方面,Steam早早推出了平臺消費人民幣結算,並打通支付寶、微信、銀聯支付,根據國區玩家消費習慣提供了便利通道。同時針對中國市場,Steam還推出了農曆新年特惠活動,春節期間平臺折扣幅度大增,據說這是G胖盯上了中國玩家的新年壓歲錢。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遊戲平臺還能這樣玩

Steam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獨到的平臺社交機制,身在其中的玩家用戶最瞭解這一特點。Steam平臺的社交功用相當於遊戲界的微信朋友圈,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分享截圖,撰寫攻略,交流心得,平臺社區以豐富的功能展現了玩家“曬”遊戲的一面。同時,社區集成的創意工坊功能,非常方便高水平的玩家將製作的各類遊戲mod發佈其上供其他玩家下載。而獲取mod的過程也十分便利,只需在創意工坊訂閱相關模組資料即可,平臺自動下載安裝。

然後是平臺的精華部分,少數用戶或許不知道,Steam平臺本身就是一個交換式集卡遊戲。Steam的卡牌類似於遊戲圖鑑的東西,玩過萬智牌這類TGC遊戲的玩家對此一定不會陌生。玩家在Steam上進行遊戲過程中,平臺會隨機掉落附屬該遊戲的不同卡牌,同時玩家也可以將手頭重複的卡牌通過社區市場買賣換取自己稀缺的部分,從而組成一套該遊戲的固定牌組。成功收集一套牌組的玩家可以用其合成徽章,同時獲得經驗升級賬號。通過一系列的收集、合成、升級,用戶將獲得更多的平臺社交功能,比如某款遊戲專屬的表情包等等;同時,卡牌、徽章的收集也可以用於豐富賬號下的開放式展櫃,以此來展示自己的遊戲經歷。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Steam平臺的收藏和社交機制成功刺激了玩家的消費行為,難怪乎有人說,Steam之於男人如同衣櫃之於女人,就算沒有時間一一細品所有遊戲,也難以阻擋玩家購買打折遊戲收藏櫃內的熱情。Steam讓男人真正理解了女人購物的快感。

最後提醒各位玩家,開Steam的時候一定要捂住自己的口袋,說不定G胖就在窺視你的錢包。

Steam成單機遊戲“文藝復興”最大推手

文/水哥 高級工程師,科技專欄作者。IT評論、業界分析,不一而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