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王若飛故居行紀

王若飛故居行紀

貴州安順可看的不少,黃果樹瀑布、天龍屯堡、貴州龍宮,還有安順文廟、天星橋、水上石林和王若飛故居。在這些景區景點中,我唯一去過兩次的,只有王若飛故居。

王若飛故居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誕生和度過童年時代的地方。故居坐落在安順市老城區北街,從繁華的北大街拐向臨街一座古樸的門樓,在過道的盡頭是小巧雅緻的朝門,朝門簷下有一塊黑底燙金字的橫匾,“王若飛故居”幾個大字是聶榮臻元帥所題。

踏著方石板鋪就的路面,經過一條狹長過道朝門向右走進去,呈現在我眼前的古樸高雅緻的明清四合院。這是一座西朝東的房子,青瓦層頂、紅板壁、木窗戶、石級階梯、石板地面,由正房、左右廂房和對廳房組成。

正房是供人們仰懷先烈、舉行各種宣誓活動的地方。堂屋正中,掛著王若飛巨照,四周簇擁著一叢叢美麗的鮮花。兩邊條幅書寫董必武同志詩句“磊落胸懷照日月,冷清頭腦戰風雷。“堂屋兩邊是王若飛和黃齊生先生的生平簡介;正房左右次間,堂屋半間,陳列的是王若飛祖父留下的清代傢俱,還展出了很多老照片、書法、領導人題詞及大量實物。

王若飛舊居旁邊,是新落成的王若飛故居陳列館。新館通過圖片、檔案文獻以及現代聲光技術,多媒體技術,繪畫雕塑藝術等形式,向人們全面展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烈士的生平事蹟和光輝的一生。

王若飛有膽有識,是值得我們努力學習的榜樣。這裡有兩個故事,可以窺見王若飛的偉大與不凡。

記得小時候,我在的小學課本里學過一篇關於王若飛革命故事的文章。1931年,王若飛同志在包頭從事革命工作時不幸被捕。敵人想從他嘴裡得到黨的機密。幾個特務掏出手槍對準王若飛的胸口惡狠狠地說:“現在只要你說一個‘招’字,就放了你;不說,馬上送你回老家!”王若飛堅定地說:“什麼‘招’字,早從我的字典裡摳掉了!”

敵人妄想叫王若飛屈服,在威逼利誘無效後,把王若飛押到刑場上。這時,八支步槍對準他的胸膛,八張狗嘴一齊朝他狂犬:“投不投降?”

王若飛筆直地站立著,先向儈子手們輕蔑一笑,然後環顧周圍群眾,好像根本沒有看見槍口。他毅然用自己緩慢講話的腔調,宣傳黨的主張。群眾聽得很感動,儈子手驚慌失措。

敵人把槍口對準王若飛,兇狠地說:“這是最後的時刻了,再給你幾分鐘,好好考慮一下!”王若飛從容地說:“用不著考慮了,開槍吧!”

等了幾分鐘,敵人沒有開槍。王若飛厲聲喊道:“開槍吧!混蛋們!”敵人還是沒有開槍。王若飛忽地轉過身來,面對著敵人。敵人嚇得後退了幾步。

王若飛號稱“鐵嘴”,因為有膽,故而有識。因為黨性堅定,獻身革命,加之一生博學文采,積極投身革命實踐,故而能夠舌戰宵小,青史留名。中共中央、社會各界進步團體和民主黨派及其友好人士分別在延安和重慶為遇難的“四八”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向“四八”烈士送了輓聯並發表悼念文章,一些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也撰寫悼念文章或題辭,對王若飛等“四八”烈士給予高度評價。

在安順,當地還流傳著“王若飛曾帶紅軍打回老家安順”的傳說。那時1935年4月,中央紅軍正從烏江地區繞道貴陽、龍里間向北盤江進軍的時候,安順壩子上流傳起振奮人心的消息,說:“王若飛帶起紅軍打回來了。”

儘管這時王若飛仍在綏遠監獄裡,但故鄉的人民卻說他帶著紅軍打到了安順石林;甚至有人說親自看到王若飛騎著大青馬,掛起指揮刀,威風凜凜地指揮大隊紅軍包圍貴陽,嚇得蔣介石和由滇入黔的匪軍面如土色,宋美齡忙把十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扔進廁所,蔣介石用“十萬火急電令”,四路調兵增援。

彝、漢農民喜愛,都把這支隊伍說成是“王若飛的紅軍”,互相越傳越真。結果,不久,一個營的敵軍在坪街附近被從安順石林中飛出的這支紅軍一舉殲滅。

走出王若飛故居,刻著“一切要為人民打算”幾個大字的石碑還是長久浮現在我的腦際。據說,“一切要為人民打算”,這是王若飛遇難的頭一天晚上與周恩來交談說的最後一句話。

哦,原來如此。一個在戰火中深入虎穴去談判,與戰友話別時還在囑咐“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人,人民怎會忘記他呢 ! 下面三首詩文,熱情謳歌了王若飛同志堅持真理,襟懷坦白的崇高風範。

【一】

貴州安順王若飛,少年時代把黨追。

入獄五年堅貞志,為黨為軍樹豐碑。

【二】

革命先輩王若飛,武裝暴動他指揮。

重慶談判返延安,飛機失事未能歸。

【三】

一如繼往行一貫,心中宏圖現可看。

艱難歲月有預想,他為人民作打算。

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今天,安順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弘揚、繼承王若飛同志“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精神,鼓足幹勁,開拓進取。這座有著漢魏六朝精美文物的古城,正在向著工業化、現代化的專業旅遊城市發展。

安順市政府官員、“貴州才子”申亞柳告訴我,這幾年安順堅持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雙輪驅動,一直在圍繞建設百萬人口生態旅遊城市而拼搏著。上個世紀末,安順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積雖然擴張到解放初期的4至5倍,但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十分滯後。

據透露,為實現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速5年”建成專業旅遊城市目標,未來5年安順將投入200多億元用於城市及重點景區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同時,圍繞黃果樹國家公園建設,安順還將大力實施旅遊精品戰略,加快把安順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衷心祝願王若飛家鄉明天更美好!

相關鏈接:王若飛與“一切要為人民打算”

王若飛(1896年10月——1946年04月08日)是我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生於1896年10月,貴州安順人。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1922年6月參與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從事馬列主義的宣傳。1923年4月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並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至1925年,王若飛在河南開展工人運動。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參與領導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裝暴動。1927年起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農民部部長和宣傳部部長。1928年6月赴蘇聯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後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1931年回國,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員,後在內蒙古包頭因叛徒出賣被捕。在長達5年零7個月的監獄生活中,他堅貞不屈。1937年獲釋後,任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抗戰爆發後,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華中工作委員會兼中共中央華北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8月與毛澤東、周恩來一起作為中共代表赴重慶同國民黨談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4月8日在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于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王若飛以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諾言,成為共產黨人學習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