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武漢“封城”首日


武漢“封城”首日

他們很想回家,和孩子最近一次見面還是暑假。但誰也不敢回去。“萬一有什麼事,也不能把病毒擴散到別處,是不是?”


武漢“封城”首日

6時35分,漢口站廣場上,一隊警務人員正在開會。 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文 | 新京報記者 海洋 向凱 周小琪 杜雯雯 王雙興 祖一飛 王翀鵬程 魏芙蓉 付子洋 劉名洋


本文約5811字,閱讀全文約需12分鐘


距離農曆春節還有兩天,江城武漢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神經。

1月23日凌晨2時許,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號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1月23日19時,湖北省再次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徐勇在會上表示,即日起,武漢市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暫停營業。


武漢市市長、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周先旺稱,自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納入“乙類管理、甲類控制”後,武漢全市上下就進入“戰時狀態”。

“封城”的消息迅速擴散開來。有人趕在10點前離開了武漢,但更多的人願意留守在這裡——“也不能把病毒擴散到別處,是不是?”;有人開始去超市搶購,但武漢商務局也開始行動——他們已接到多名市民關於蔬菜價格偏高的舉報,並表示武漢食物儲備貨源充足並且平價,市民無需擔心。

發熱門診依舊排著長龍。武漢市衛健委今日下午回應稱,目前全市發熱患者增多趨勢明顯,確實存在發熱門診就診排長隊、留觀床位緊張的現象。為此,市指揮部緊急研究決定,徵用相關醫院作為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另外,武漢市計劃緊急調運3萬人份核酸檢測試劑盒發放到指定檢測機構,目前已下發6000人份。

封城首日,這座城市與所有人的連結變得更加密切。


漢口火車站警務人員:還是和以前一樣,大家都好好幹

武漢“封城”首日

凌晨3時許,漢口火車站的售票廳廣場依然空曠,只有三四名名旅客拖著行李箱,緩慢向售票廳走去。

一小時後,廣場上的人多了起來,不少人連走帶跑前往售票廳。四個“售票改簽”窗口開啟服務,每個窗口前都排著十多個乘客。今年25歲的山東威海人陳炳(化名)扶著黑色的拉桿箱正在排隊。


武漢“封城”首日

俯瞰漢口站一樓大廳。 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


陳炳在武漢從事IT工作,原本買了1月24日的票回家。今晚,他在睡眠中被“封城”消息驚醒,當下決定改簽回家。

陳炳黑色的行李箱只收拾了一些值錢的貴重物品,包括顯卡和自己寫的程序手稿。他打不到車,攔了一輛外賣小哥的電瓶車,“我提出500元送我去漢口站,他一口答應。”

陳炳提著箱子坐在外賣小哥的後座,在30分鐘內從華中科技大學到達漢口站。“飛馳”,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這段路程。

廣場上,旅店老闆田華(化名)一個鬆鬆垮垮的黑色口罩擋住口鼻,唸叨著,“要不要住宿?要不要住宿?”平日裡,她並不會在凌晨四點來到漢口站的廣場。但今天兩位客人提前退房,空了兩間屋子。

“我不想回去,不想給他們添麻煩。我知道我沒什麼,但是萬一呢?我這裡一個人過年也自在。” 她說。

凌晨5時,廣場上已人來人往。在底樓大廳東北角落,20歲高鐵乘務員劉爽(化名)正在吃早飯,她的排班工作日原本是22日、23日、24日三天,就算高鐵停止離漢客流,也不過是早放了一天假。她本就沒有回家過年的打算,“實在太遠啦,懶得回去。”

進站口的喇叭重複播放著錄音,提醒旅客留意自己的體溫,如有異常,及時與站內的體檢人員聯繫。十幾位身著制服的警務人員圍聚在一起,一位年長的警務人員正在佈置著今天的安保任務,“還是和以前一樣,大家都好好幹。”

片刻之後,警務人員們散開,奔赴各自的崗位。一警務人員表示自己不便接受採訪,只說“祝各位旅客身體健康,不要生病吧!”


武漢“封城”首日

1月22日,武漢漢口火車站,佩戴口罩的旅客。


離開的人:好好觀察一下,如沒異常再和孩子們團圓

武漢“封城”首日

“封城”消息發佈時,住在江漢區的李麗和丈夫還在睡夢中,被身在廣州兒子的一通電話叫醒,“讓我們馬上起床去機場。”

李麗夫婦是武漢人,兒子在廣州工作、結婚生子後,便長期隨兒子住在廣州。40天前,他們回到武漢,按原本的計劃,倆人會搭乘今天下午的航班,去廣州和兒子過年。封城的消息傳來,兒子給他們重新訂了兩張上午九點的機票。

凌晨4時許,李麗和丈夫戴著口罩,匆匆打包好行李,帶上了給兒子燻好的臘肉,到小區門口等了半個小時,打到一輛前往機場的車。


武漢“封城”首日

1月23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大量航班被標紅,顯示取消。


天還未亮,武漢天河機場出發層,車輛已經增多起來,高峰時幾乎每一秒鐘都有一輛車到達。在航站樓門口,立有一張體溫檢測提示牌:“進入航站樓請進行體溫檢測,請配合。”

機場大廳已經擠滿了想要出城的旅客。新京報記者看到,每個值機櫃臺前都站滿了人,有的隊伍排了近百米長。所有工作人員、乘客都戴好了口罩。

值機櫃臺前,有工作人員負責維護秩序,要求乘客按航班起飛時間先後進入值機區域排隊,同時不斷用擴音器播報通知,宣佈10點以後離開武漢的航班取消,請顧客辦理退票手續。


武漢“封城”首日

1月23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旅客們在人工櫃檯前排長隊諮詢退票與改簽事項。


為了趕在“封城”前離開武漢,老家在銀川的張明明和丈夫買了一張前往溫州的機票。她準備先到溫州中轉,再從溫州回銀川,全程大概十二個小時。

9時許,武漢天河機場官微發佈公告稱,當日計劃進出港航班共600架次。截至上午9時,已正常起降45架次,因故臨時取消進出港航班199架次。機場公告中還提到,南航上午10時之後的所有航班已全部取消,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在調整。

在候機廳,幾位醫務人員穿著白大褂、戴著帽子和口罩待命,多位清潔工不停地在對座椅、電梯扶手、地面進行保潔和消毒。一位清潔工說,從20日開始,他們每天都要對機場各個位置,尤其是廁所,進行三次以上的消毒。


武漢“封城”首日

1月23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候機廳內配有醫務人員。


10點50分,李麗的航班抵達廣州白雲機場,按照規定,所有從武漢飛來的乘客都要進行體溫檢測。李麗和乘客們被擺渡車拉到露天的體溫檢測點,身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和醫務人員用紅外線檢測儀,挨個進行測量。

幸運的是,李麗和丈夫的體溫沒有異常,他們商量好,出機場以後,先不去兒子家,在外面洗完澡、把衣服消好毒,再量幾天體溫,好好觀察一下,如果沒有異常,再去和孩子們團圓。

武漢“封城”首日

距離華南海鮮市場2公里多的紅十字會醫院,是武漢7家指定收治新型肺炎疑似及確診患者的醫院之一。

從1月23日開始,體溫超過37.3度的患者被收治進院。護士在大廳入口的分診臺為每名患者測體溫及血氧濃度,之後患者再進行掛號、登記,最後才是就診。


武漢“封城”首日

1月23日下午,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門前。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即便如此,一樓的發熱門診大廳早已擠滿等候許久的病患和家屬,診室門口也大排長龍。人群中擁擠憋悶,不少人蜷坐在自己帶來的小凳上。

左邊的輸液室門口掛著寫有“黃區”二字的牌子,三四間房間內坐滿了輸液的人,還有人在吸氧。與之相對,走廊盡頭的留觀病房上寫著“紅區”,那裡是原醫院急救中心,大概10張床位,住滿了病患。對於黃區、紅區的區別,一名醫生表示“是(給患者)不同的救治通道”。

李女士5天前把丈夫送進來時,沒有床位,被安置在病房門口,當晚病房騰出空床後才搬進去。

在院內,新京報記者看到一張1月22日發出、落款為紅十字會醫院的通告。通告顯示,“接上級通知,我院暫定為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即日起,門診只接待體溫超過37.3℃發熱患者,其它專科均停診,非發熱患者請到其它醫院就診。”據李林介紹,醫院其它科室很多醫生護士都被調到發熱門診進行支援。


武漢“封城”首日

紅十字會醫院的“搶救室”門上標有“紅區”字樣。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在一樓分診處,一名“全副武裝”的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是今天才從其它醫院調來支援的。“目前病床確實不夠,醫院已經把其它科室的所有病人轉到其它醫院了,收拾病房,消毒,預計下午6點會騰出部分病房。”這名醫生說。

1月23日,武漢市衛健委確認了全市發熱門診排長隊、留觀床位緊張的現象,表示將徵用相關醫院作為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

核酸試劑盒:廠商都在加急生產,很快會發到其他的醫院

武漢“封城”首日

對於許多武漢市民來說,這種來勢洶洶的未知病毒,在剎那間襲擊了他們的生活。

楊潔(化名)64歲的父親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但因排隊等候醫院核酸試劑盒的患者太多,目前仍在急診室。

一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大定點醫院確實普遍存在試劑盒不足的情況。

“目前,試劑盒只供應到第一批定點醫院,廠商都在加急生產,很快會發到其他的醫院”。一位不願具名的武漢某醫院高層說。

1月23日晚間,武漢市衛健委解釋稱,前期對疑似病例的樣本檢測流程是:首診醫院通過規範的預檢分診、結合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和胸部影像檢查,經專家組會診後確認疑似病例並採樣,由轄區疾控中心將樣本轉運到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轉運到省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每天可檢測樣本200多份。預計從採樣開始到結果返回,當前約需要2天左右的時間。而在1月16日之前,湖北省沒有試劑盒,還需要送到國家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病毒分離和核酸檢測,結果返回約需要3—5天。

目前,為提高檢測速度,從1月22日昨天開始,武漢市市已指定各定點救治醫院、發熱定點診療醫院的對口幫扶醫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備相應防護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相關樣本的病原核酸檢測工作(第一批共10家機構),預計全部運行起來每天可檢測樣本近2000份。為此,武漢市計劃緊急調運3萬人份試劑盒發放到指定檢測機構,目前已下發6000人份。

“我老婆說看到醫院也在積極的準備,其實也看得到,只是說現狀而言的話,現在住不了院。 ”另一位疑似病例家屬李明義說。沒隔多久,他又發來一句:這座城市需要幫助。

留守武漢的人:“也不能把病毒擴散到別處,是不是?”

武漢“封城”首日

不少在漢務工人員只能留守武漢,福建建甌人範黎(化名)夫妻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來武漢已十年,在江陽區經營著一家雞排店。他說,從武漢回鄉的高鐵票一直票源充足,今早5點他醒來準備買車票,發現無法購買,便看到了“封城”的消息。

他早有預感。昨天,街道上的車輛、人流就明顯少了許多。進出武漢的車輛要檢查、進高鐵站要測體溫。防疫站還通過物業通知他9點前必須關店。

他們很想回家,和孩子最近一次見面還是暑假。但誰也不敢回去。“萬一有什麼事,也不能把病毒擴散到別處,是不是?” 範黎說。

留守在武漢的還有在洪山區工作的年輕人小陳,她原計劃22日返回老家宜昌,但最終決定退票。


武漢“封城”首日

武漢高鐵站,一名佩戴口罩的旅客正在候車。圖/新京報拍者


1983年出生的謝大飛(化名)兩個月前剛從廣東來到武昌光谷附近的一家湘菜館幹活。疫情剛剛出現時,飯店的生意並沒受到太大影響。但從1月20日,鍾南山確認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之後,這家湘菜館開始陸續接到顧客取消預定的電話。“我們總共有6間包房,取消了4間。大廳裡80%的預定也都取消了。”

生意蕭條,老闆決定飯店提前放假。但謝大飛和妻子卻選擇了留在武漢。他說,沒有搶到回鄉的車票;也擔心回鄉後影響家人健康。“我們聽人說,從武漢出去的人,回到老家也要自行隔離14天。”在湖南老家,謝大飛有兩個孩子,大的14歲,小的3歲。

如今他居住的員工宿舍裡,只剩他和妻子兩個人。他從店裡拿了電飯煲、炒鍋還有一些大米,又從市場買了一條魚、一些豬肉和幾把青菜,“夠吃兩三天”。他原本想著吃完後再去買,但“封城”的消息後,他不敢出門了,“我現在就在發愁,再過幾天我們吃什麼呢?”

原計劃23日晚回宜昌老家過年的張輝(化名)也因為“封城”臨時改變計劃。

張輝的愛人在武漢市的一家傢俱城工作,最近幾天隨著疫情的發酵,店裡生意受到直接影響,“前天一個店的銷售額只有400塊錢,昨天就沒有顧客了,今天也沒有。”但店員依然要工作到大年三十下午才正式放假。

2003年SARS時期,張輝正在成都,外出時同車廂一位女士因為甲亢倒在廁所裡,整節車廂被卸下來,隔離了四五個小時。現在,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在他生活的武漢,張輝“聽到隔離兩個字就怕”,於是儘量不出門,每天待在家中。

23日上午,張輝手機裡的各個微信群不停彈出消息,原本打算坐高鐵回襄樊的朋友取消了高鐵票,留在武漢;原本打算到雲南旅行的妹妹也取消了機票,旅行社承諾把旅遊行程保留一年。

超市“屯糧”:食物儲備貨源充足,市民無需擔心

武漢“封城”首日

今天早上,範黎早起出門買菜時,超市裡已經人滿為患,米、菜、油被一車車退出來。範黎和妻子一口氣買了1000多塊錢的菜,“應該能吃一個星期到十天”。

張輝聽說小區裡的水果店下午就閉店了,沒吃午飯便趕下樓去儲備水果,趕到時發現水果已經賣完了。轉而去超市,蔬菜、水果區的商品基本被搶購一空。

23日11時許,新京報記者來到唐家墩路的中百倉儲唐家墩購物廣場店。這是一家佔據了兩層樓的大型超市。在蔬菜水果區域,記者看到綠葉類蔬菜已被購買一空,標示著娃娃菜、青絲瓜的貨架上堆滿蓮藕;花菜、茄子、黃瓜的貨架空空如也,只有些許碎屑;有一排貨架上只剩下山藥、荸薺和三四塊紅薯。

兩位正在挑選荸薺的女顧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她們在上午10點半趕到超市,想儲備一些蔬菜,卻發現來晚了。

正往貨架上擺水果的超市工作人員解釋,青菜是上午10點左右賣光的,“平時一整天都賣不光。”蔬菜熱銷也帶動了水果的銷量,是平時銷量的近三倍。

旁邊挑選豆角的老人稱,“以前都是8塊多一斤,現在要15.8元。”

不少武漢市民都感覺到價格有所變化。有網友在網上發佈消息,“今天武漢的菜價明顯上漲,武商超市一顆白菜售價三十幾元,中百超市的蒜苗每公斤賣80元。”照片的發佈者陳麗(化名)說,今天早上,武昌區水果湖附近中百超市的蔬菜幾乎被搶空了,白菜的照片就是在武商超市拍攝的。

中百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並不存在蔬菜漲價情況。網傳的“天價蔬菜”,是網友斷章取義了。“今年蔬菜的進價本來就很貴,有幾款蔬菜之前一直都是賣這個價錢。”該工作人員稱。

武商量販超市常青花園店工作人員也確認,蔬菜的價格沒有上漲。

對此,武漢商務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接到多名市民關於蔬菜價格偏高的舉報,武漢食物儲備貨源充足並且平價,市民無需擔心。

1月23日11時,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稱,目前,武漢市有大宗商品、食品、醫療防護用品等儲備充分,供應順暢。廣大市民不用恐慌,不必囤積,以免造成不必要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